才讓當智
“寧瑪”的稱法,是由藏地佛教后期密宗譯師為前期密宗所命名的稱謂,意為“古(老或舊)法”。他們將大譯師白若雜納和仁欽桑布未誕生之前,由諸位譯師翻譯的各種密宗經(jīng)典稱為“前期密宗”;將仁欽桑波、瑪爾巴、郭·庫巴勒澤三位大譯師翻譯的經(jīng)典和之后翻譯的經(jīng)典稱為“后期密宗”,之前并無這種分別。
“前期密宗”在寧瑪巴的經(jīng)典中,被稱為“前譯密宗”。這兩個名稱除了各自命名和他人命名的區(qū)別外,含義相同。
噶舉巴和格魯巴修持的密宗是后期密宗。薩迦巴中有一個稱為“父傳佛法”的名詞,這是由于開宗創(chuàng)立薩迦巴的昆·貢卻杰布的父親修習(xí)的是寧瑪巴,因此,薩迦巴前輩們佛法傳承的是寧瑪巴系統(tǒng),將其稱為“父傳佛法”。貢卻杰布時代他也修習(xí)后期密宗,奉持著前、后兩期密宗,因此,后來的薩迦巴承認前、后兩期密宗。
前期密宗的觀點與格魯巴的觀點兩者間根本相異,但是,也不是說“格魯巴”根本不信奉前期密宗佛法。寧瑪巴對本教和前期密宗佛法兩者的分別進行了根本的區(qū)別,認為本教絕非佛教,并與佛教根本對立。但是,本教在自己歷史的記載中認為,前期密宗佛法之圓滿徹悟“大圓滿”觀點,源自于本教教義,但寧瑪巴并不承認本兩者一致的觀點。格魯巴中,一部分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并未闡述有關(guān)寧瑪巴觀點和格魯巴觀點是否相同的問題。
在西藏,蓮花生大師開宗興盛密宗佛法,其后班欽·悟瑪喇大師于赤德松贊賽那勒江云和赤祖德贊熱巴巾時代蒞臨藏區(qū),他們兩位是在藏區(qū)興盛密宗佛教的主要人物。寧瑪巴將自己所持的觀點稱為“大圓滿觀點”,區(qū)分為根基大圓滿、修道大圓滿、果位大圓滿三個次第。
隆欽巴是宗喀巴尊者未誕生之前寧瑪巴的智慧大師,他于藏歷第五饒回土猴年(公元1308年)誕生于約如札恰朵村落,父親是持咒師丹巴尚,母親是種薩·索朗木堅,五歲時,在學(xué)習(xí)讀寫文字中,只是請教音韻后就毫不費力地通曉掌握了所學(xué)一切知識,他從七歲時開始,師從數(shù)十位上師聆聽修習(xí)興盛于雪域的所有顯、密宗佛法傳承,并蒞臨許多幽靜圣境實踐修持,達到崇高境界。他的論著《隆欽七藏》是寧瑪巴極為重視的一部大論。
要正確欣賞寧瑪巴寺院各個佛殿中的諸多佛像,就要了解興盛前譯密宗佛法時期繪畫和雕塑佛像的文獻記載,搜尋佛像淵源。
在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師駐蹕西藏期間,諸多藏族青少年出家為僧,受持戒律,傳播佛法。緊接著蓮花生大師也應(yīng)邀來到西藏興盛密宗佛法,師君三尊共同倡建桑耶寺,翻譯佛法顯密經(jīng)典,大力興盛佛法事業(yè)。
相傳,蓮花生大師曾將金剛橛和馬頭明王兩個修持儀軌授予赤松德贊,赤松德贊著重修持了美妙馬頭明王,當時的大部分人都聽到馬頭明王的三次嘶叫。還將金剛橛修持儀軌授予王后和哲阿雜薩拉,由此傳承發(fā)揚光大出現(xiàn)各種修持儀軌。之后,夏達嘎巴大師請進文殊菩薩像,積極傳播佛法,在舉行桑耶寺竣工大典時,此尊文殊菩薩像親自為桑耶寺開光加持。再之后,又有奧牟噶熱、比瑪拉米札兩位寧瑪巴大師蒞臨西藏,傳播傳法。
因?qū)幀敯蛡鞒械捏w系及特點,在眾多寧瑪巴寺廟繪畫和雕塑中,最常見的佛像有各種本尊像、蓮花生師徒三尊像、八種名號蓮花生大師像、師君三尊像、二十五位君臣像、寧瑪巴大圓滿上師傳承像等。
合金錯銀錯銅獅子紋藏文款蓮花生大師坐像
此造像頭戴紅色有頂蓮花冠,臉龐凸顯靜息面容,造型精美,右手對直緊貼前胸并持金剛杵,左手結(jié)禪定印并持顱骨,以半跏趺坐安坐于兩層蓮花瓣座墊上,造像背面蓮花座墊上鏨刻有“頂禮化身佛蓮花生大士”的銘文。(供圖/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
鍍金銅娘.尼瑪韋色祖師坐像
娘.尼瑪韋色是寧瑪派高僧、掘藏大師,撰寫了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娘氏宗教源流》一書。此尊鍍金銅娘.尼瑪韋色祖師坐像,為公元18~19世紀西藏本土的寧瑪巴祖師造像。(供圖/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
合金蓮花生及明妃組像
蓮花生與二明妃的組合像多見于唐卡,而這種三尊一組且一體的金銅造像較為少見。主尊是蓮花生大士,右側(cè)是藏族明妃益喜嘉措,左側(cè)為曼達熱娃,她是寂護大師之妹。為公元14~15世紀西藏本土造像。(供圖/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