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高產栽培技術
綠肥是重要的有機肥源,養(yǎng)分含量豐富,根據測定紫云英含氮0.54%,含五氧化二磷0.14%,含氧化鉀0.4%。莖稈用來還田,對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物理結構、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和微生物的活性、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有機質、提升耕地質量具有較好的作用。種植紫云英能起到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從而提高后茬作物產量和品質;還能減少農田化肥使用量,從而降低農業(yè)的環(huán)境污染,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永勝縣有種植綠肥的傳統(tǒng),種植綠肥的品種有紫云英,對綠肥的綜合利用較為普及。為進一步提高綠肥種植的水平,現將紫云英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1 選種。草子種?;煊芯恕⒑谧?、秕籽和雜質。因此,應采用鹽水(100 kg水加食鹽15 kg左右)或泥水(濃度以能浮起雞蛋為標準)選種,提高種子質量。
1.2 浸種。播前用清水浸種12~24 h,使其吸足水分,出苗快而整齊。
1.3 拌種。紫云英喜磷、鉬,可畝用鈣鎂磷肥5 kg左右、或按1 kg種子拌5 g左右的鉬酸銨進行拌種,提高產量。
1.4 適時播種。播種期選擇水稻成熟收獲后為宜。根據永勝縣的實際情況,10月5日前播完。播種時,要求土壤濕潤;沙壤稻田,可先灌一層淺水。播量以畝播2~3 kg為宜,要播種均勻。
1.5 苗期管理。播后7~10 d必須全面檢查,發(fā)現出苗不齊的及時補播。草子出苗后,保持土壤干爽。雨天及時清溝瀝水,防止淹水死苗。如遇秋旱可灌跑馬水或用溝灌,保證草子對水分的要求。
增開新溝,抗旱防漬。水稻收割后,加深主溝、圍溝,開好廂溝,使其溝溝相通,能灌、能排。如遇干旱,7 d左右灌1次跑馬水抗旱。
3.1 早清三溝。紫云英遇澇漬會引起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因此,水稻收獲后及時開好田間溝系,要求紫云英3.5 m間隔開溝,溝深20~25 cm,同時排干外圍水。越冬期和開春后還應做好溝系清理工作,確保溝系暢通,做到雨停水干,壟面無積水,使土壤的水、肥、氣、熱協(xié)調,促進紫云英根深葉茂。
3.2 施好發(fā)草肥。紫云英本身雖有較強的固氮能力,但為了促進生長,需適量施肥,以達到以磷增氮、小肥換大肥、無機換有機肥的目的。于12月上、中旬,每畝施磷肥15 kg,以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減輕凍害;“立春”節(jié)氣后畝施尿素5 kg左右,促進春發(fā)。紫云英施用硼、鉬增產效果好,可根外追施。合理施肥對促進生根增瘤、分枝壯苗十分重要。
紫云英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等,蟲害主要蚜蟲、潛葉蠅等,應及時搞好綜合防治。要注意防止家禽家畜取食和踐踏。
674200 云南省永勝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李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