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群
(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夏明群
(巢湖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認識論、方法論及價值論層面的理論基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的高校價值觀教育存在著生活現(xiàn)實脫節(jié)、生活主體空場及生活方法缺失等方面問題,這給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回歸造成挑戰(zhàn)。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是改變高校價值觀教育現(xiàn)狀的急迫需要,是整合多元價值取向、凝聚社會共識的必然選擇,是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及踐行度的現(xiàn)實要求。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的主導性價值觀,是立足于當代中國實際的,是對當前中國社會生活價值理念與目標追求的凝練和提升。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高校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方向遵循。高?,F(xiàn)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及價值取向多元的沖擊,其實效性不佳?!芭嘤秃霌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使之融入社會生活。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盵1]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應只停留在靠理論知識的傳授上,而應融入大學生的各種生活中,注重生活化,讓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知、領悟它,內化于心,再外化于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向生活化的回歸便為高校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合理的路徑和有效的方法。
生活化價值觀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其科學的理論基礎,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為其提供了認識論、方法論及價值論層面的依據(jù)。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關于認識生發(fā)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說,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提供了哲學依據(jù)和認知基礎。認識與實踐之間的辯證關系則成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動因。社會生活是價值觀形成的根基、發(fā)展的源泉,也是檢驗價值觀正確與否及作用能否彰顯的唯一標準。脫離社會生活,價值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國當前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領域,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最終目的是為了引領中國社會生活,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情懷。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發(fā)展及其作用發(fā)揮的基本場域。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在國家生活、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三個層面的基本訴求,是對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好的生活”的價值理念與目標追求所作的當代回應。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否取得實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理念可否為大學生認可、踐行,根本上取決于其與大學生生活的契合程度。
人對某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逐步深化的過程,具有反復性與無限性。人對某一價值觀的領會與認同,相當程度上是從自身實際生活狀況及生活訴求出發(fā),通過對生活的影響變化來確認其是否可信可行。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根據(jù)生活經驗去認可或接受某種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提出到被大學生認知、認同、再到自覺踐行,也需要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深化過程,這就決定了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應疏離于大學生的生活?!皟r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中,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2]。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同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對接,以大學生生活及其現(xiàn)實經驗為依托,把大學生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作為高校價值觀教育賴以實行的現(xiàn)實土壤,讓大學生在堅實的感性基礎之上理解、領會、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呼吁必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入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個性差異,用生活化、大眾化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方法,以現(xiàn)實生活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生活。
價值是指主客體間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效用關系。價值觀教育有別于一般意義的知識教育及技能教育,價值觀教育的成效不僅體現(xiàn)在認知領會上,更要體現(xiàn)在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社會生活,又超而不離地引領社會生活,是對“美而善的好生活”的價值理念和目標追求的當代回應。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真正目的應在于大學生的當下現(xiàn)實生活,在于引導大學生過“美而善”的好生活。“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3]。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堅持以大學生為本的原則,突顯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生活訴求,切合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他們的生活體驗,遵循他們的接受意愿,回應他們的現(xiàn)實需求,面向他們的生活實際,解決他們的思想認識問題,引導他們的價值追求,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大學生的生活不僅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的之所存,而且還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然歸宿之所在。
當下現(xiàn)實的大學生生活應是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場域和現(xiàn)實根基。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仍存在著與大學生生活疏離的現(xiàn)象,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中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zhàn)。
在高校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實效性欠佳也是不爭的事實。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部分教育者只管教書不顧育人,把價值觀教育當成是價值觀知識的傳授,使價值觀教育游離于大學生生活之外,無法解決大學生的實際認識問題。這是將大學生與其價值觀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現(xiàn)實土壤隔斷開來,這是一種“無根”的價值觀教育,缺乏生活場域,讓大學生覺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教條的“大道理”。這種教育讓大學生感到學校里學習的東西與現(xiàn)實生活反差太大,難以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不能誘發(fā)出對人生的價值引導,無法內化于心,更不可能外化于行,出現(xiàn)“學而不信、學而不行”的現(xiàn)象,致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做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更遠離了價值觀教育“為人”的原初意義。
從當前高校教育實踐來看,傳統(tǒng)價值觀教育理念往往傾向于教育者的單向度的灌輸,無視大學生的主體性,把大學生當成一個個可以隨意被填充的“美德袋”,忽略大學生的個體經驗和理解接受能力,忽視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訴求,造成現(xiàn)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主體的空場。這是一種無人的、無過程的“搬磚式”的價值觀教育,然而價值觀“作為一種精神性的需要,畢竟不同于固態(tài)的物體,不能直接‘嵌入’人的心靈”[4]。這種單向灌輸?shù)慕逃J秸诒瘟藘r值觀教育應有的人本價值,失去了對大學生主體地位的關切,缺乏對大學生及其生活現(xiàn)狀的了解,難以與大學生的情感世界溝通,無法進入大學生的心靈之中,自然也就難以被大學生認同、接受,導致“知而不信、知而不行”的知行脫節(ji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生活主體的空場阻礙了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向生活化的回歸,這就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面臨著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國家、社會與個人三個層面價值理念的高度抽象概括和提升,需要大學生深刻反思才能領會。這種抽象化、理想化的表達方式能頂天而未必接地氣,難以適應大學生當下直接感性化的現(xiàn)實生活,需要用大學生生活中接地氣的生活化、通俗化的語言進行解讀。但傳統(tǒng)的說教式、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條化”“口號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一種強制的外在力量。這一傳統(tǒng)的價值觀教育理念,忽視了大學生的認知理解和主體選擇,大學生主體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獨特的個性和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也未能充分展示,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亦未能得到有效滿足,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厭煩和反感,無法得到大學生對其“合法性”的認可,達不到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念熏染的作用。一直以來,灌輸都是價值觀教育的最大痛疾,這種苦口婆心式的說教,缺失主體主動內化的過程,難以引發(fā)共鳴,常常是蒼白無力的?!爸鲝垖ⅲǖ赖拢┲R灌注在一無所有的心靈上的各種教育方法,都應該被揚棄”[5]。生活方法的缺失,使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預期目標難以達成。
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理念對大學生之影響力的大小強弱,直接取決于它與大學生生活的融入與引領程度。長期以來,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不夠,致使教育實效事倍功半。構建生活化的價值觀教育模式在當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高校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實現(xiàn)其“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塑造者”。大學期間是大學生價值觀定性定型的關鍵期?!扒嗄甑膬r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6]。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事關國家社會未來的前途與命運。然而,長期以來的“知性教育”理念及其影響在無形中淡化了價值觀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育人作用,以致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仍存在多方面問題。教育理念上,缺乏對生活現(xiàn)實的關切,重“高、大、空”之價值理想輕大學生生活現(xiàn)狀及教育實況之現(xiàn)實,教育目標難以達成。教育過程中,缺乏對生活主體的觀照,重價值理念之“搬運”輕主體訴求之回應,難以得到認同。教育手段上,缺乏對生活方法的關注,重知識理論之灌輸輕價值養(yǎng)成之熏染,教學效果不理想。生活化的價值觀教育理念,就是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于大學生的當下生活中,致力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致力于滿足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有助于發(fā)揮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引領效用。積極推動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向生活化回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能頂天又可立地,是改變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xiàn)狀的迫切需要。
文化多元、價值取向多元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一大特點,各種文化、價值取向并存且激蕩碰撞。在文化多元、價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大學生群體呈現(xiàn)出思想認識多元化、價值選擇多樣化的特點。大學生的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關鍵期,還未定性定型,還不夠成熟,易被各種價值取向所左右。不斷涌入、蔓延的各種西方社會思潮侵蝕著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仍在滋長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等不良思想也對大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出多元化趨勢的同時,也存在著混亂與迷茫的不爭事實。如果任由多元價值取向彼此碰撞沖突而不去進行持久有效的引導,勢必會陷入散沙狀態(tài),失掉國家價值認同的根基,不僅會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利,而且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敗興衰。越是價值取向趨向多元化之時,就越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統(tǒng)一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國家認同感,提升精神凝聚力。高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還大學生實際生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整合大學生的多元價值取向,能比較有效地化解眾多價值取向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引領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理論的價值魅力不僅在于其自身邏輯體系的完善,更在于其對人與社會的引領之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既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統(tǒng)一又立足于當代中國實際的,對當前中國人民社會生活價值理念與目標追求的凝練和提升,體現(xiàn)了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在社會思想復雜多樣、價值取向多元的趨勢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整合多元價值取向、引領社會、凝聚共識具有重要作用。但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造成了沖擊,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話語權,動搖了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影響著大學生對我國主流價值觀的價值認同感與行為踐行度。贏得情感認同及踐行自覺一直以來都是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理想吁求??蓮膶嶋H情況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xiàn)實成效并不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情況及踐行狀況并不樂觀?!昂诵膬r值觀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在于每一個社會成員自覺行動?!盵7]要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及踐行度,就必須走進大學生生活,關切大學生的切實訴求,結合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及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實行價值觀教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之教育方式可以直面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能使大學生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之知識,而且能令大學生提高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感及自覺踐行度。
實現(xiàn)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根本在于實現(xiàn)其理論與大學生實際生活之全面對接。要轉變教育理念,面向現(xiàn)實生活,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手段,以生活解讀理論,用理論引領生活,讓價值引領與生活熏染相結合,提升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感及踐行自覺性,以提高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實效性。要善于從大學生的生活中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的現(xiàn)實土壤,在生活中尋找典型,讓大學生在生活中領會、體悟并直至自覺踐行,達到知行合一。
[1]習近平.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N].人民日報,2014-07-09(1).
[2]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的講話[N].中國青年報,2014-02-26(1).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28.
[4]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5.
[5]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林寶山,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349.
[6]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祖國和人民同行努力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報,2014-05-05(1).
[7]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2):23.
責任編輯:楊松水
G641
A
1672-2868(2016)05-0017-04
2016-06-29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zzgjh1-1-2016-20);巢湖學院人文社科研究資助項目(項目編號:XWY-201315)
夏明群(1978-),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