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煒
小說首先要好看
——“裂變中國三部曲”之《貴人》創(chuàng)作談
■葉煒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貴人》的話,或許沒有比“一個城市打工者的‘血淚光榮史’,為你揭示深藏在媒體職場的規(guī)則與真相”更合適的了。一個從社會底層踏入都市、滿懷理想主義情結的新聞專業(yè)的女研究生,成長為享譽業(yè)界、代表社會正義良知的無冕之王,這中間需要經過多少身體和心靈的千錘百煉?《貴人》會告訴你。
從講故事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說。而好看恰好是小說在當下的閱讀環(huán)境中必須具備的第一品質。當代小說從1980年代初的覺醒到1980年代中后期的先鋒,再到1990年代以后的各類現實主義表演,最終,我們不得不再次回到小說寫作的原點——講一個好故事?;蛟S,講一個好故事是一名小說家最基本的本領,但就是這個最簡單的要求,卻讓許多作家深陷尷尬和困惑。
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作家被各種各樣的文學實驗弄得眼花繚亂。他們不厭其煩地談論著文學的形式創(chuàng)新,談論文學的語言,但卻對小說的故事內核不置一詞。認為前者才是作家的本領,談論那些才能體現出自己的品味和時髦。不錯,文學的創(chuàng)新離不開形式包括語言的外殼。但現在擺在小說家面前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講一個好故事,從而讓讀者靠近而不是遠離文學。
這就需要小說家把小說寫得好看。一切的創(chuàng)新必須從這個原點出發(fā)。至少,在目前的閱讀環(huán)境中,這是一個無法規(guī)避的現實。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去追求小說的啟蒙以及其他創(chuàng)新。
當代中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具體說就是處于從鄉(xiāng)村向城市的過渡階段。為了表現這一階段前期的當代中國,我用15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鄉(xiāng)土中國三部曲”《富礦》《后土》《福地》。而對于現階段的當代中國,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似乎沒有比“裂變”更準確的了。相比較于巨變等宏大“大詞”,“裂變”似乎更加符合現階段的中國國情。所謂裂變,常常意味著不平靜,往往帶著些許“痛感”?!傲炎冎袊壳币憩F的就是這種轉型時期刻骨銘心的疼痛感。為此,我分別選擇了偏于一隅的大學生、處于風口浪尖的煤老板和代表中產階級的城市白領這三個題材,在寫作“鄉(xiāng)土中國三部曲”《富礦》《后土》《福地》的同時,又完成了“裂變中國三部曲”《糖果美不美》《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國的隕落》《貴人》,來系統(tǒng)觀察和表現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小說的語言問題,究竟什么樣的語言才是小說所需要的?在已經出版的“裂變中國三部曲”前兩部《糖果美不美》《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國的隕落》中,我大膽借鑒了網絡語言的簡潔和明快。而作為“裂變中國三部曲”第三部的《貴人》的語言則更加生活化,職場化,口語化。因此,這部小說在好看的基礎上又非常好讀。
除了好看好讀,這部小說還很實用。
《貴人》對媒體職場交際哲學進行了解密,試圖打造新聞業(yè)界生存圣經,成為職場菜鳥成功的必修課。通過《貴人》,我想告訴讀者的是,辦公室政治,拼的不是實力,而是智慧,拼到最后,是要在叢林法則和潛規(guī)則中學會做人。
“QQ空間”是這部小說的一個華麗新鮮的外表,其內容則是白領的職場生活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
職場也是一個空間,而且是大多數人生存戰(zhàn)斗的空間。在職場,也存在殘酷的“政治”斗爭。這種斗爭常常被稱作“辦公室政治”。
辦公室政治是一種非血腥暴力的慘烈斗爭活動。由于單位并不是由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所組成的,同事之間是為了生活及地位而聚在一起,為了上位加薪,彼此極易產生競爭,看不見的硝煙由此而生。
同事之間相處既要保護自己免受人害,更要為了先發(fā)制人而主動害人;大家都搶著向上爬,都希望出人頭地,激烈的辦公室政治使每個人的大腦里都緊繃著一根弦。
這就讓職場小說有了非常好看的元素。
對于我個人來講,寫作一個表現職場的長篇小說是很久以來就有的愿望。但我自己一直在高校學習和工作,對于“公司”的生活缺乏真切體驗。當然,高校里也是“職場”,在大學機關坐班也會面臨著“辦公室政治”,但和社會上的其他職業(yè)比起來,高校的環(huán)境畢竟還是相對“簡單”了點,“單純”了些。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要完成一個精彩好看的職場小說是有困難的。
就《貴人》而言,我熟悉報紙新聞工作,從大學時期算起,我和報紙打了近15年的交道了。因此,我對于報社的運作和新聞的生產有著深切的體會。于是,把寫作的背景放到一個新聞集團的構思,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在這個相對熟悉的“職場”中,我讓筆下的人物活躍在編輯部、總編室、記者部等等“空間”里面,讓他們在這里斗智斗勇,嬉怒歌哭。
《貴人》是我創(chuàng)作的第九部長篇小說,與其他幾部長篇不太一樣的是,這部小說從一開始就是一部“命題作文”。
小說的創(chuàng)作來自“QQ空間”的啟發(fā),我的所有創(chuàng)作靈感也是在這個題目的啟發(fā)上得來的。這就在無形中為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加了一個“緊箍咒”——小說必須圍繞“QQ空間”展開故事情節(jié),而且又必須是精彩好看的職場生活。
說實話,我一向討厭命題寫作,但卻又是一直在“命題”的環(huán)境下學習掌握寫作技巧的。在校園里讀書時,每兩周的作文課幾乎都是命題寫作。因為對寫作的熱愛和逐漸諳熟其套路,我從小學起就善于在命題作文上大作發(fā)揮。到了高三,我儼然已經成為命題作文的“大內高手”——每次的文章幾乎都能被當作范文,以至于我在高三的全市摸底考試時語文超常發(fā)揮,一舉拿下全市的語文狀元。有這樣的底氣,到了高考時,語文考個高分也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得承認,命題寫作雖然讓人生厭,但同時卻又充滿了挑戰(zhàn)。在我看來,寫作《貴人》的過程就如同經受了一次創(chuàng)意寫作中的頭腦風暴,尤其是經受了類同于強制關聯法和聚合寫作的訓練:用幾個看似毫無關聯的關鍵詞,來鋪陳為一部長篇小說。我相信對于幾乎所有的寫作者而言,帶著鐐銬跳舞的情形可能都曾經遇到過。一個有追求的小說家是愿意在寫作方面做出多種努力和嘗試的。我之所以愿意投入這么大的精力來寫這部《貴人》,就是要挑戰(zhàn)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可以在受到很多限制的情況還能揮灑自如。
說到命題式創(chuàng)意寫作,其實可以追溯到我2010年出版的《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國的隕落》,這部小說是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富礦》的副產品,也是出版社預先“訂制”的作品。只不過,因為剛剛寫過《富礦》,所以在寫《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國的隕落》時不覺得太費勁,只要把那些《富礦》未用完的素材用盡就可以了??梢哉f,《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國的隕落》就是帶有半命題性質的創(chuàng)作。這個作品很受普通讀者的歡迎,出版后銷售非?;鸨_@部小說還被制作成了電子書,其點擊量已高達1800多萬,訂閱量一度位于網易云閱讀的榜首。事實證明,即便是帶有命題性質的創(chuàng)作也是可以寫得很好的。
其實,在此前以及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幾乎所有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是不可能完全放開的,只要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只要我們顧慮到社會關系,我們的創(chuàng)作就不能做到完全的自由。這就是真實的現實。
我之所以對《貴人》QQ空間這個結構形式感興趣,還因為這個結構的內涵很寬廣。從一般意義上來看,QQ空間只是一個虛擬的網絡空間,許多人在這個空間里發(fā)布日志,貼一些照片,總之,是把這個空間當作一個與他者交流的載體。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豈不就是一個“QQ空間”嗎?只不過,這個空間稍微大了點而已!
任何寫作都是有動機的,沒有動機的寫作是不存在的。《貴人》的創(chuàng)作同樣是如此。
處于裂變時期的現代中國社會,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網絡是虛擬的空間,但許多人卻把虛擬的空間當做真實的存在,總感覺網絡虛擬的環(huán)境下人才是真實的,而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喜歡帶上各種各樣的“面具”。網絡的虛擬,讓現實里的人可以穿上各種“馬甲”,在鼠標移動的背后呈現出本真的面目。因此,我才有了“真實的是網絡,虛擬的是生活”的感嘆??杀氖?,我們常常不得不活在“虛假”的生活中,因為和我們打交道的每個人臉上幾乎都有一副乃至更多的“面具”。
網絡是虛擬的,網絡也是真實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更是虛擬的(這話怎么讀都有點拗口,但仔細咂摸咂摸,聰明的你或許會從中品出復雜的味道出來)。對于我們,則是學會識別和利用。這里,當然包括“QQ空間”。
作為“裂變中國三部曲”收官之作,這部名為《貴人》的小說,如果能夠像前兩部《糖果美不美》和《山西煤老板:黑金帝國的隕落》一樣,在給你帶來閱讀快感和審美愉悅的同時,也能給你帶來些許有關當代中國和人生的思考,那就阿彌陀佛了。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