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銳
摘要:高校黨建工作的任務要根據黨的建設總任務和高校黨建工作的實際需要而不斷調整。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第一,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第二,堅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第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為此,高校黨建工作必須自覺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的原則,始終服從和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這個中心,并用完成中心工作的實際效果來檢驗黨建工作的成效。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 197 -01
一、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
首先要加強黨支部領導班子建設,建立一個有戰(zhàn)斗力的支部集體,讓黨性強,作風正派,工作負責,能聯系群眾,能深入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奉獻精神,受到支部黨員擁戴的黨員教師或學生黨員對支部工作進行意見指導,這是黨支部建設的關鍵。
其次,加強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提高支部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倚賴于每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依賴于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大學生黨員由于年齡小,黨齡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基礎知識明顯缺乏,因此學生黨支部要經常性地把加強學生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的教育作為加強黨支部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
二、建立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做好組織發(fā)展工作
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使培養(yǎng)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好的機制是管理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證。高校學生具有周期性流動的重要特點,因此,不穩(wěn)定因素較強,黨員的數量和質量也受到影響,所以只有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工作機制,才能保證所發(fā)展的黨員的質量,保持大學生入黨工作的連續(xù)性,也才能保證大學生周期性流動而不使學生黨員數量大起大落。
三、管理隊伍建設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特點抓“三早”
在校大學生各年級特點不同,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在政治方面,大多數學生未脫盡中學的幼稚和單純,但他們政治熱情高,上進心強,可塑性大,因而他們在思想政治上有待于黨組織逐步教育引導。根據低年級學生進校時間短的特點,要著力抓啟發(fā)性教育,由“坐等上門,變主動登門”。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在培養(yǎng)教育工作中緊緊抓住“三早”,即早選苗、早教育、早培養(yǎng)。在新生入學后,利用“黨課”,講黨的基礎知識,對新生進行積極引導,舉辦系列講座,介紹黨史,講解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巨大作用,闡明大學生的歷史地位和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初步規(guī)劃大學生成才的必要途徑,啟發(fā)學生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引導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四、不斷改進培養(yǎng)方法,積極探索新路子
首先,要重視在低年級學生中進行培養(yǎng)教育,做到早選苗、早培養(yǎng)、早發(fā)展。
第二,把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黨員工作列入黨建工作目標,把對積極分子的培養(yǎng)、教育作為一項目標進行考核。各支部定期分析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狀況,不斷調整充實,并指定專人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聯系人,經常在一起交流思想,鼓勵并幫助其積極上進,端正入黨動機。
第三,吸收入黨積極分子聽黨課,參加討論發(fā)展新黨員的支部大會、入黨宣誓儀式,參加優(yōu)秀黨員報告會以及黨內組織的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受到黨內生活的實際教育。
第四,在學習和工作中給他們壓擔子,如擔任學生干部,分配給一定的社會工作,組織其參加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等,為入黨積極分子提供接受鍛煉和考驗的機會,在實踐中提高政治覺悟,增加知識和才干,逐步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產生新的飛躍,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
五、做好“推優(yōu)”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入黨積極分子培養(yǎng)教育工作,我們按照上級有關“推優(yōu)”工作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推優(yōu)”工作制度和程序,把“推優(yōu)”工作列入團支部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在布置發(fā)展黨員工作時,對“推優(yōu)”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求各支部要支持和指導本部門團組織開展“推優(yōu)”工作,幫助團組織解決“推優(yōu)”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院黨委在審批學生團員入黨時,沒有推薦材料不予審批,確保了黨員質量。在黨團組織共同努力下,“推優(yōu)”工作成為培養(yǎng)、發(fā)現政治素質好,基本符合黨員條件的優(yōu)秀團員青年的重要渠道,成為黨組織發(fā)展青年學生黨員的主要來源。
六、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
(一)組織學習黨章。黨章是為實現黨的綱領所制定的根本法規(guī),是黨賴以建立的準則,是黨的思想的結晶。學生的入黨思想基礎一定要緊緊圍繞抓住黨章這一根本。因此,我們積極組織廣大同學學習黨章,掌握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積極分子打下基礎。
(二)開展“主題教育”。每學期開學,黨支部都強調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并作為發(fā)展黨員和教育管理黨員的一項中心任務來抓,提出堅持一個信仰即信仰馬列主義的口號,同時要求積極分子寫心得和思想匯報,并把思想匯報的數量和質量作為發(fā)展黨員的一個考察細節(jié)。
(三)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革命活動紀念日或重大活動紀念日進行演講、征文、歌詠比賽,瞻仰烈士陵園等,使積極分子在活動中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堅定對黨的信念。
七、考察、發(fā)展環(huán)節(jié)
青年大學生入黨后,如果黨支部不重視和注意對其進行嚴格而深入細致的培養(yǎng)教育,他們就有可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思想上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可以“松一口氣”的松懈思想;實際行動中產生較入黨前積極主動性有所下降,進取心有所減退,前進動力不足,前進方向不明,組織紀律觀念不強,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自我要求不嚴等消極現象,從而不僅起不到學生黨員應有的模范帶頭作用,而且可能在廣大同學中產生較壞的負面影響,削弱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影響黨的形象,給支部工作帶來被動局面。同時由于大學生黨員的年齡較小,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三觀”尚未完全成熟定型,可塑性很強,因此,學生黨支部充分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和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增強黨性修養(yǎng),在各方面自覺以黨員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起到先鋒模范的突出作用。我們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應注意從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重視學習,堅定信仰。學習理論的目的是提高政治水平,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嚴格要求,明確方向。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對青年大學生黨員要制定嚴格的標準來規(guī)范和約束,使他們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明確奮斗目標。
(三)樹立良好形象。學生黨員和廣大同學朝夕相處,廣大同學往往通過他們的表現了解認識黨組織,他們的形象影響著廣大同學對黨的認同度、信任度。因此,必須引導和教育學生黨員時刻重視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四)提高實踐能力,可適當分配學生黨員做社會工作和群眾工作,使他們在工作實踐中經受鍛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