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文 于志華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北京 100144)
?
哀牢山東麓典型土體現(xiàn)場推剪試驗研究
王自文 于志華
(北京愛地地質勘察基礎工程公司,北京 100144)
采用現(xiàn)場推剪試驗法,選取哀牢山東麓典型土體為試樣,對土體力學性質進行了試驗研究,得出了含碎石土體的抗剪強度參數(shù),并分析了試驗結果的可靠性,為該地區(qū)斜坡的穩(wěn)定性評價提供了計算參數(shù)。
巖土體,推剪試驗,力學性質,抗剪強度,可靠性
哀牢山位于中國云南中部,為云嶺向南的延伸,是云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嶺。山體東部因沿斷裂帶下切較陡,相對高差大,屬地質災害高發(fā)區(qū),尤其是淺表層滑坡災害最為突出。為減少滑坡災害帶來的人員及經(jīng)濟損失,需明確滑坡的失穩(wěn)機理,而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測試,是進行滑坡穩(wěn)定性分析與變形評價的工作基礎。
一般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都是通過大量的室內試驗,測試得到的,但實際工作中,室內試驗所需要的試樣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經(jīng)常會遇到土體中含有碎石的情況,針對這種不適合進行室內試驗的土體,采用現(xiàn)場推剪試驗是獲取巖土體力學參數(shù)的一種實用方法。本文選取哀牢山東麓典型土體進行現(xiàn)場推剪試驗,從而獲取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shù),為斜坡失穩(wěn)機理的研究提供依據(jù)[1]。
1.1 試驗原理
推剪試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對土體施加連續(xù)推力,當推力超過土體的極限強度后,土體就會失去穩(wěn)定而滑動。當推力作用在土體上時,土體試樣就會受到擠壓,受到擠壓的土體除了沿著推力施加的方向發(fā)生位移外,還會朝四周擠壓的方向發(fā)生側向應變,發(fā)生這種應變的同時土體試樣也會受到周圍土體的約束,從而產生側壓力,而表面為臨空面,土體不受約束,其余三個側面則受到約束作用,故需要考慮側壓力的作用。這樣作用在試樣上的力,既有本身重力外,還包括水平推力及水平推力產生的側壓力,從而這些力形成了滑動力和抗滑力。當滑動力等于抗滑力時,土體就處于極限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這一原理,可求出土體的抗剪強度指標[2,3]。
推剪試驗參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max為最大水平推力,kN/m;Pmin為最小水平推力,kN/m;gi為第i塊的重力,kN/m;G為滑動塊總重,kN/m;αi為第i塊滑動面與水平面夾角,(°);Li為第i塊滑動面在剖面山的線長度,m。
1.2 試驗方法
現(xiàn)場推剪試驗采用水平推剪方法,獲得堆積體軟弱結構面的分布與強度指標。在試坑底部選擇未受開挖擾動的土體作為試驗位置,在旁側挖一個深度為預定試樣高度的槽,槽的寬度以滿足千斤頂、底座墊板和推土墊板安裝的要求即可。對試驗土體用雙層薄鋼板與兩側土層分開,以限制剪裂面的發(fā)展范圍,兩雙層薄鋼板之間的土體寬度即為推剪試驗土樣的寬度,此次試驗土樣寬度取50 cm,土樣高度取25 cm,如圖1所示。
本次試驗選取位于哀牢山東麓的巖村箐為試驗區(qū)域。在不同高程處選取三處地點開展試驗。試樣的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試樣的描述
3.1 試驗結果
圖2~圖4為試驗結束后剪切試樣的剪切面。根據(jù)試驗后得到的土體剪切面可得出滑動土體的剖面圖。最終利用計算公式計算出這三個試樣的抗剪強度參數(shù),如表2所示[4]。
表2 抗剪強度參數(shù)結果
試樣編號粘聚力值/kPa內摩擦角值/(°)試樣一30.736.3試樣二14.938.5試樣三20.231.0
3.2 試驗數(shù)據(jù)可靠度分析
1)水平推力影響。在其他影響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水平推力對抗剪強度參數(shù)的影響如圖5,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試樣粘聚力隨著最大水平推力增大明顯增加,而內摩擦角隨著最大水平推力增加增大幅度較小,即粘聚力敏感性較強,粘聚力大小受水平推力的影響變化較大;內摩擦角敏感性較弱,內摩擦角受水平推力的影響變化較小。水平推力測試誤差由實驗儀器決定,本試驗采用的實驗儀器已經(jīng)嚴格標定[5]。
2)破壞面影響。推剪試樣破壞面軌跡分為三種形式,如圖7所示,滑面1,2,3。當其他因素不變,滑動面發(fā)生變化時,抗剪強度參數(shù)變化如圖8,圖9所示。從圖8中可以看出,粘聚力變化幅度在2.5 kPa范圍內,即粘聚力變化受試樣不同破壞面形式的影響較小。從圖9中可以看出,內摩擦角變化幅度在18°范圍內,即內摩擦角變化受破壞面形式的影響相對較大。
本文利用現(xiàn)場推剪試驗的方法,對哀牢山東麓典型土體的抗剪強度參數(shù)進行了試驗,從三個試樣的試驗中得出其抗剪強度參數(shù),并對試驗結果的可靠性進行了分析。試驗研究結果可為哀牢山東麓斜坡的穩(wěn)定性評價提供計算參數(shù),從而為哀牢山東麓斜坡的治理提供設計參數(shù)[6]。
[1] 戰(zhàn)繼東.巖石工程勘探理論基礎與相關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2):14.
[2] 黃向京,王 維.紅層軟巖土石混合填料體的現(xiàn)場水平推剪試驗研究[J].公路工程,2008,33(5):61-64.
[3] 吳旻碩,李 曉,赫健明.土石混合體原位水平推剪試驗[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C].2008:184-189.
[4] 劉斯宏,汪易森.巖土新技術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9,40(8):61-66.
[5] 邵生俊,謝定義.飽和砂土的動強度及破壞準則[J].巖土工程學報,1991(1):24-33.
[6] 鄭漢淮.殘積土的抗剪強度相關系數(shù)[J].水電技術信息,1995(5):1-14.
In-situ push-shear testing research of typical soil in Donglu of Ailao mountain foothill
Wang Ziwen Yu Zhihua
(BeijingAidiGeologicalSurveyandFoundationEngineeringCompany,Beijing100144,China)
The paper applies in-situ push-shear test method, selects typical Donglu soil in Ailao mountain foothill as the testing example, studi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d obtains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of gravel soil,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esting results,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for the regional slope stability evaluation.
rock-soil mass, push-shear te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ear strength, reliability
1009-6825(2016)11-0074-03
2016-02-01
王自文(1981- ),男,碩士,工程師; 于志華(1986- ),男,工程師
TU4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