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慧
心靈的映像
董慧慧
《白云浮遠蓋 飄飄繞石飛》李景/作
不知從何年何月刮起的風,將黃土高原吹得一道道溝,一道道壑。高原接納風,接納風帶來的所有砂礫,將砂礫筑起雄渾的臂膀,俯瞰天地蒼茫。風起時,遮天蔽日的黃沙在高原上狂舞,砂礫打在樹上,打在人身上,打在窯洞透出的光里,打在酸棗樹上,打在一叢一叢貼著地皮生長的蓬蓬草上。蓬蓬草忍著砂礫的侵襲,昂著頭,挺著胸,含著滿眼的沙土,把根深深地扎下去,扎下去,抓住深層的泥土,抓住風里僅有的一點點水分,抓住飄忽的光。
高原上的生靈,包括人,就像蓬蓬草、
像酸棗樹一樣,把砂礫嚼碎、吞服,變成生長必需的養(yǎng)料,一寸一寸長大、日復一日活著。從挖個洞住進去,到用磚砌出結實美觀的窯頂;從面對面跑半天,到大車小車開進山;從土里來泥里去,到安上太陽能、洗上熱水澡……
《春山勝事》李景/作
草的綠,就是高原的生機。生生不息的高原在等待,等待一個契機,等待被誰讀懂。該來的總會來,來不了就算了吧。高原無聲,只用一眼眼窯洞定定看著他的子民,看著在
山脊上繁衍生息的子民。
“啊呀!”一聲驚呼吸引了風的視線。
是有探險者么?怎么會有人到這里探險?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說,“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蹦艿竭@個人跡稀少的地方來的,大概也是稀有之人。
《隴塬新象》李景/作
黃土高原,處處是土山,植被不多,風吹雨淋,土山塌方是常有的事,何況是在這樣一個只有羊能爬得上去的陡峭的山上。
一個影子緊緊貼在土山上,隨著驚呼聲的響起,在電光石火間伸手抓住了身旁的酸棗樹。從此以后,棗樹在他生命里有了別樣的意味。
鮮血立刻染紅了手掌。
聽者閉上眼睛,看見血口子流出了一道一道殷紅的火焰。
“還往上爬么?”
“當然!”李景斬釘截鐵地回答。
此時,是秋日的午后。我們正坐在陽光里聊天。
暖黃的陽光從窗外照進來,毛筆、宣紙、筆架……都罩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陽光打在臉上,陽光打在心里。
自然是爬上了山頂。
所以才有了開頭對黃土高原的描述。
所以才有了后來的高原系列:《故鄉(xiāng)回望》《塬上春早》《崮塬尋夢》《隴塬新象》《嶺上積翠》……
突然對眼前這位個頭不高然而散發(fā)著剛毅氣息的畫家產生了好奇心。他生于江南,長于江南,話語不多,每句話都盡可能地簡
潔,不說話時會微微笑著,溫文爾雅的氣質似乎與生俱來??墒?,那好像隨時會爆發(fā)出巨大能量的潛在氣質從何而來呢?
《崮塬尋夢》李景/作
《臥堂聽鳴泉》李景/作
讓我們把目光往回拉四十年,看看兒時的李景。
“放電影嘍!放電影嘍!”村里晚上要放電影的消息長著翅膀飛到了每個人耳朵里。所有人都喜氣洋洋,像過節(jié)一樣快活。大家早早吃過飯,搬著凳子趕去“占座”,去晚了可就只能在后排了。
“咦?你怎么不去?”舅舅看著吃完飯就趴在桌子上畫畫的李景,問道。
“我還沒畫完您教我的小鳥?!?/p>
“走吧,去看電影,看完電影明天再畫。”
“我想今天畫,你們去吧,舅舅!”李景說。
舅舅是自己的啟蒙老師。
舅舅有文化,常給宣傳隊里寫寫畫畫,有一天,小李景看到舅舅又伏案畫畫,就圍攏過去。一筆、兩筆、三筆,舅舅手中的筆仿佛被施了魔法,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一只手持金箍棒的活靈活現(xiàn)的孫悟空。再看那臉已變色、渾身發(fā)抖的妖精,手捂住頭,卻回身看馬上落下來的金箍棒……小李景被畫面牢牢地吸住,靜靜地看,直到舅舅畫完《三打白骨精》放下筆,他才長出一口氣,像從一場夢里醒來。眼睛忽閃忽閃地望著舅舅:“太好看了,舅舅,您能教我畫畫么?我想學!”
舅舅自然是答應的,開始以為李景也就新鮮一陣子,小孩子么??蓻]想到,一幅《三打白骨精》,指引李景走到今天。
我們的疑問慢慢顯露出本來的答案。
沉浸在一生所愛的理想中的人,才會有自制力、有激情和不同于一般人的力量。
他的畫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認可。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委員會委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李景的老師——滿維起先生說:在“出入傳統(tǒng),博采眾長”方面,李景的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正在尋求自我突破……擷傳統(tǒng)之精華,融南北之所長。得南派清潤空靈之韻,北派蒼渾雄奇之勢……他的畫蒼茫渾樸而不失清潤秀雅。他的大幅作品具有結構嚴謹工細、雄中寓秀的特征。無論是描寫太行的奇崛雄險,峽谷地貌的氣勢磅礴,還是描繪隴嶺山巒,坡地斷崖,他力求得景致之精氣。
江蘇省美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資深美術史論家許祖良先生說:從李景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作品來看,有傳統(tǒng)中國畫的風味。不少作品都能遠觀有其勢,近看有其質,其中筆墨的運用,已見出一定的功力。對中國畫來說,筆墨是其本質的特征,是來不得任何含糊的。李景抓住了這個本質特征,所以他的山水畫一眼看上去,就有了濃郁的傳統(tǒng)中國畫的味道,就吸引人繼續(xù)看下去。
南人北畫,用細膩、縝密的眼光欣賞蒼茫壯闊的北方山水,由外及內、由內而外,從心而外化為手中的畫筆語言,恰得別樣韻味。想起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左莊偉先生說的:李景的山水畫所選擇的題材已突破地域之界,達南北交融,體格已不受一種局限,繁簡疏密交互輝映成趣,他已入畫道,行于正道。
文如其人,畫亦如其人。
那蒼茫里的俊秀,那繁復里的簡潔,都是畫家心靈的映像。
悟之于心,映之于畫。
江南無言,高原無語,脈脈看著李景手中盛開一幅又一幅畫卷……
李景簡介:
李景,江蘇南京人,1965年生。先后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生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工藝美術師)?,F(xiàn)為中國水墨畫院專職畫家,南京工程學院美術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創(chuàng)作基地導師(特聘教授),文化部中國民族藝術研究院山水教研室導師,香港華一國際集團高端藝術家簽約畫家。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展覽并獲獎,多幅作品在《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等專業(yè)報刊雜志發(fā)表。
《黃河岸邊》《隴塬新象》《崮塬尋夢》榮獲全國中國畫展優(yōu)秀獎,《冬陽》《塬上春韻》《塬上春早》《膠東大地》《暖陽雪融待春發(fā)》入選全國中國畫展,《山鄉(xiāng)晴雪》入選首屆“八大山人”全國山水畫展,《重巒疊章》入選南京國際藝術大展,《深山靜壑圖》榮獲江蘇省美術作品展銀獎,《太行飛云圖》榮獲韓國大田南京作品聯(lián)展優(yōu)秀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