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荔平
2014年全國新課標Ⅰ卷、Ⅱ卷的作文題和2015年全國新課標Ⅰ卷、Ⅱ卷的作文題在選材上、表述上與以往作文命題有很大的區(qū)別,呈現(xiàn)出全國新課標卷命題的新傾向,即傾向于敘事性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這類命題有以下幾個特征:
命題具有“時事”性;命題藏有任務性;命題凸現(xiàn)自我性。
面對敘事性任務驅(qū)動型的材料作文新要求,如何更適時有效地指導考生應試呢?
一、與智者同行,提升思想高度
語文教學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創(chuàng)新能力四個方面的考查,通過“一點四面”實現(xiàn)高考語文的育人導向,所以要引領考生關注社會生活,深入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此為立身處世之準則,思考個人成長方向,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
2015年新課標卷的作文題已經(jīng)給出明確的導向,卷Ⅰ體現(xiàn)了“法治、公正、誠信”等內(nèi)涵,卷Ⅱ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敬業(yè)、愛國、文明”等內(nèi)涵。但是中學生思想認識畢竟有限,要快速提升他們的認識,必須以有深度的雜文滋養(yǎng)他們,以大家名人之作拓寬他們的視野??梢杂行虻刂笇W生閱讀余黨緒選編的《現(xiàn)代雜文的思想批判》、馮小平編著的《叩響命運的門》、梁文道的《常識》以及每年的《隨筆》合訂本等。剛開始讀這些大家的文章,學生必然感到艱深,但恰是在這條艱深的閱讀路上,學生或許能汲取一兩點思想的精華。
二、審題指導抓任務
目前出現(xiàn)的任務驅(qū)動型材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選擇型的材料,提示語為“思考、權衡與選擇”;一種是是非類的材料,提示語為“談談你的看法或感受”,“你對此有何看法”等。針對不同類型的材料,任務點也不一樣??偟膩碚f,敘事性任務驅(qū)動型寫作在審題上首先要尋找寫作的任務指令,促使學生思考被評論的事是何事,被評論的對象有哪些,可評論的點在哪里,各評論對象之間有何聯(lián)系。其次要明確什么是驅(qū)動點與材料關鍵點,以關鍵詞來確定寫作的重心。如選擇型的材料,驅(qū)動點是“更”“最”,行文時必須有選擇有權衡,材料的關鍵詞或觀點的關鍵詞必須有界定,從而使觀點更明確,分析更到位。而是非類材料,以寫作任務“談談你的看法或感受”“你對此有何看法”尋找關鍵點,尋找可評論的點與各評論對象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以2015年新課標卷Ⅱ為例,被評論的事是“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chǎn)生的最后三名候選人”,被評論的對象大李、老王、小劉,可評論點為“誰更具風采”??忌扇芜x一個人物的“風采”作為評論點,評論他們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對他們的貢獻、價值、意義作用,但這種單向度思維顯得淺顯平庸。想要有更高的起評分,就必須找到驅(qū)動點,而這則材料的“更”字即是驅(qū)動點,這個關鍵詞把各評論對象聯(lián)系起來,表明不管你選定哪一個風采人物,都需拿他和另外兩個人物做比較、衡量,比較分析必須到位。
三、謀篇布局講套路,拓寬思路有走向
在謀篇布局上,對于初學者可以做寫作套路指導。對于是非類的材料作文,形式上依照議論文三段論展開:引論,本論,結論。提出問題部分,引述材料要被評論的點,提出自己的論題或觀點。分析問題部分,重在分析成因、危害、作用。解決問題部分,重在提出相應的對策。
對于選擇類的材料作文,可以起轉(zhuǎn)承合為框架底子,分五步走:第一步概述材料,做出選擇;第二步,做比較,決出優(yōu)勝者;第三步,從功能分析的角度,闡述優(yōu)勝者的作用、意義所在;第四步,結合時代背景做分析,指出優(yōu)勝者在當今的現(xiàn)實意義,有著針砭時弊之療效;第五步,或表明不同態(tài)度,再次肯定優(yōu)勝者,或簡明扼要重申觀點。
與其他類型的議論文寫作相比較,敘事類任務驅(qū)動型寫作的最大任務是就事論事,就事說理。但是對于考生來說,就事論事常常會使他們思維局促,展不開說理,陷入“一條道兒走到黑”或是“原地打轉(zhuǎn)”的困境,如何在本論部分拓寬思路的走向呢?第一,在同類橫向比較中找到延伸拓展的關聯(lián)點,由此及彼,說古論今,由實到虛,可用多向度思維中的并列型、轉(zhuǎn)折型關聯(lián)①進行布局。如朱健國的《早叫的公雞》②,此文先由“雞”論“雞”,后由“雞”及人,先古后今,由虛(寓言中的公雞)及實(預示地震而早叫的公雞和先知先覺者),由寓言中的被殺的早叫的公雞,說到現(xiàn)實中被迫害的先知先覺者,最后亮出自己的觀點:是公雞,當早叫就勇敢地早叫吧。第二,在縱向切入中找到剖析鏈接 ,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小到大,可以用多向度思維中的遞進型、假設型、條件型關聯(lián)進行布局。
四、說理有角度,分析有方法
敘事類任務驅(qū)動型寫作的第一原則是就事論事,就事說理,所以思路關聯(lián)必須與材料的具體“任務”緊緊相扣,論辯說理必須有的放矢,不能隨意蔓延。說理時可以從原因根源、作用功能、時代背景、措施辦法等角度進行,分析時主要運用例證分析、比較分析、假設分析、推理分析等辦法。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就退秦一事就事論事,就事說理,從退秦的利弊角度,用比較分析的辦法指明滅鄭于秦有害無益,存鄭于秦有益無害,接著燭之武列舉了秦伯曾親身領略過的事實,例證分析了晉國忘恩失信,進而運用假言推理③出亡鄭必“闕秦以利晉”,使秦伯頓悟,秦晉聯(lián)盟就此瓦解。
目前這種任務情境式作文確實能引發(fā)考生理性思考,引導考生說實話說人話,這是高考作文命題改革的進步。
————————
參考文獻
①國家瑋:《手把手教你寫作文——單向度思維與多向度思維》,國家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59-64頁。
②余黨緒選編:《現(xiàn)代雜文的思想批判》,《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58頁-59頁。
③ 彭漪漣、余式厚:《寫給中學生的邏輯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頁。
[作者通聯(lián):福建三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