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法理基礎為出發(fā)點,概述并分析了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在實踐中的運行模式和配套機制,并就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存在的問題及拓展方向提出了構想。
關鍵詞 刑事速裁程序 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司法人文關懷
作者簡介:李棟,濟南市市中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科主任科員。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37
一、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法理基礎
(一)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實現(xiàn)訴訟經(jīng)濟和訴訟效率的本質(zhì)要求
就司法機關而言,基層司法機關承擔著絕大部分的刑事案件的辦理,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窘境。用花較少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的速裁程序處理數(shù)額較小、案情相對簡單的案件,而用花費較多司法資源的普通程序處理案情較復雜的案件,能夠在相同的投入下獲得法律效益的最大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司法資源不足的短板,也能有效預防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就當事人而言,速裁程序并不只是一個審判程序,而是從公安機關到檢察機關再到法院的完整“速辦程序”。此類刑事案件的迅速辦理能有效縮短羈押時間,避免訴訟拖延,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同時也遏制了輕刑犯和重刑犯之間的 “交叉感染”,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被告人再犯罪的可能性。
(二)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平衡訴訟公正和程序效益的客觀要求
刑事速裁程序同時考慮訴訟公正與程序效益這兩種價值,使得二者不再是對立關系,而是一種平衡關系。雖然刑事速裁程序以加快案件的訴訟進程為主要目標,但并非盲目追求效率而枉顧公正,而是在遵循程序法理前提下,通過制度設計提高訴訟效率。
(三)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是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刑事速裁程序保障了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權。建立多元化的程序是保障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的前提,刑事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的設立與完善將程序選擇權從抽象的原則轉(zhuǎn)化為具體條文。在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被害人意志的前提下,由當事人基于保護實體利益和程序利益的需要,自由選擇適用更利于實現(xiàn)其訴訟利益的程序。
另一方面,刑事速裁程序強化了人權司法保障。刑事速裁程序大大縮短了審前羈押時間,防止了由羈押時間決定量刑結(jié)果,避免“刑期倒掛”的出現(xiàn),更好地實現(xiàn)了罪刑相適應原則。對被害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而言,也可以及時化解矛盾,盡快修復社會關系,有效減輕訴累。
二、刑事案件速裁程序?qū)嵺`模式
(一)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一般運行機制
1.實踐中適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案件的啟動程序。在偵查階段,公安機關對于符合速裁條件的案件,提出適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建議;在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經(jīng)過對案件的審查,對于符合條件的案件提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建議,后經(jīng)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同意的;或者犯罪嫌疑人提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申請并經(jīng)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審查同意的均可啟動。
在審判階段,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認為符合刑事速裁程序條件的案件,應當告知被告人、被害人,并征求人民檢察院的意見,經(jīng)其同意的可以決定適用速裁程序,并在開庭前將《適用速裁程序決定書》送達人民檢察院、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
2.實踐中適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案件的運行程序。公安機關對于可能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采取快偵快結(jié)、集中移送的方式。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后,公訴部門應與案件管理部門迅速協(xié)調(diào),由案件管理部門集中受理。公訴部門在收到案件后應當在十日內(nèi)作出起訴決定,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案件之日起十日內(nèi)作出判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內(nèi),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法律后果、程序的選擇權、申請律師援助權。
3.實踐中適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案件的終止程序。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法律規(guī)定,征求意見,犯罪嫌疑人否認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案件轉(zhuǎn)為普通程序。人民檢察院無法在十日內(nèi)辦結(jié)的,案件應當轉(zhuǎn)為簡易或者普通程序辦理,并可以變更強制措施。
庭審時,審判人員應當詢問被告人對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意見,告知被告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的法律規(guī)定,確認被告人適用刑事速裁程序?qū)徖?。被告人否認的,人民法院應當將該案轉(zhuǎn)為普通程序。
(二)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三三三模式”探索
從2014年至2016年通過摸索和研究,我院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三三三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1.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三方聯(lián)動”機制。根據(jù)《實施方案》的規(guī)定,公檢法三機關積極聯(lián)動,無縫銜接,保證了刑事速裁程序的簡潔和快速。公安機關對符合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進行快偵快辦,集中移送審查起訴;檢察機關在公訴科設立專門的辦案小組,由一名主訴檢察官和兩名助理檢察員組成。受案當日將案件交承辦人,辦案小組快速辦理,集中移送起訴;法院在立案時也采用集中立案,集中開庭的方式,將刑事速裁案件集中在同一天開庭,由一名法官主審當庭作出判決并送達判決書。
2.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三簡化”機制。在實踐中,檢察機關注重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密切配合的同時,積極探索速裁內(nèi)部運行機制,建立簡化文書制作、簡化審批程序、簡化庭審程序的“三簡化”辦案模式。
簡化文書制作包括:在審查報告中僅列明證據(jù)的種類及證明的事實,不需摘錄;不再論述需要說明的問題;承辦人意見中不再對本案的事實、證據(jù)進行論證。起訴文書的簡化是指,刑事速裁程序的起訴書除具有一般案件起訴書的內(nèi)容外,在起訴書最后部分將被告人的量刑情節(jié)和量刑建議予以列明,在起訴時僅需要制作起訴書、適用速裁程序建議書和證據(jù)清單三份文書即可。
簡化審批程序包括:案件的受理程序、審批程序和匯報程序的簡化。受理時,案件管理部門建立綠色通道,對于公安機關移送的刑事速裁案件優(yōu)先受理,快速受理。案件轉(zhuǎn)入公訴科速裁專案組之后,辦案中遇到的問題由承辦人直接與組長匯報,審查起訴環(huán)節(jié)相關文書的生成直接由組長審批即可。辦案人在審查終結(jié)時就案件的情況和處理意見向組長匯報,不需要再進行科內(nèi)全體研究。
簡化庭審程序包括:法院集中立案確定開庭時間,檢察機關派一名檢察員或者助理檢察員出庭,可以不配備書記員擔任記錄。庭審中告知被告人、辯護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征詢是否同意適用速裁程序,不再進行法庭調(diào)查,審判員可簡要就起訴書認定的犯罪事實、證據(jù)、適用法律及檢察機關量刑建議訊問被告人意見,不再進行法庭辯論。
3.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三步走”機制。第一步,案件管理部門與公安機關無縫對接,對受理的案件進行形式審查,將符合刑事速裁程序要求的案件報公訴科負責人決定是否啟動刑事速裁程序,公訴科負責人在當日確定案件承辦人。第二步,案件承辦人員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對被害人進行詢問,并聽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意見。第三步,刑事速裁程序的庭審由一名法官獨任審判,一名檢察官出庭,庭審程序分為三個部分,程序性調(diào)查、宣讀起訴書和被告人最后陳述,審判員當庭宣判并當場向被告人及檢察機關送達起訴書,刑事速裁案件平均用時4至6分鐘。
三、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一)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適用范圍應當進一步拓寬
在目前試點階段,刑事速裁程序僅限于依法可能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的危險駕駛、交通肇事、盜竊、詐騙、搶奪、傷害、尋釁滋事、非法拘禁、毒品犯罪、行賄犯罪、在公共場所實施的擾亂公共秩序的犯罪案件,適用范圍比較狹窄,在實踐中存在適用率比較低,繁簡分流效果有限的情況。
筆者認為可以適當擴展刑事速裁程序的適用范圍,將介紹容留賣淫(情節(jié)輕微)、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非法經(jīng)營(盜版光盤)、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淫穢光盤)等案件納入到刑事速裁程序的范圍內(nèi)。而對于毒品犯罪,特別是販賣毒品犯罪應當謹慎使用。
(二)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應當建立更加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
檢察機關在接受公安機關移送的建議適用速裁程序案件時,需要切實、有效履行檢察監(jiān)督職責,避免發(fā)生冤假錯案。同時也要重視法院審判階段乃至判決生效后的執(zhí)行階段的監(jiān)督。加強檢察機關監(jiān)督力度的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外部監(jiān)督機制。因此在刑事速裁程序制度中也重視聽取辯護人意見并建立被害人投訴等配套制度。
(三)刑事速裁程序中的法律援助和值班律師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實踐中,公、檢、法三部門對于刑事速裁程序的構建能夠做到積極溝通,共同推進,但與辯護人的溝通和交流相對薄弱,法律援助和值班律師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目前實踐中缺少值班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具體規(guī)范,亟需法律文件指引,從而進一步健全、細化辯護人在偵查、起訴和審判階段的參與方式。筆者建議根據(jù)本市看守所的情況,應當由市級檢察機關作為主導協(xié)同市看守所、市司法局在看守所內(nèi)設立律師視頻值班室,由值班律師通過視頻通話為監(jiān)區(qū)內(nèi)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保證適用速裁程序的每一個犯罪嫌疑人能及時、便捷的接受法律幫助。
(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應當引入“認罪協(xié)商”機制
結(jié)合刑事速裁程序設立的本意和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將英美法系訴辯交易 制度引入刑事速裁程序,構建“刑事速裁程序認罪協(xié)商機制”。
“刑事速裁程序認罪協(xié)商機制”是指檢察機關在辦理刑事速裁程序案件中,檢察官將擬起訴的罪名和量刑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并與其協(xié)商,在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被害人同意的基礎上,檢察機關以協(xié)議確定的罪名起訴,并在同類犯罪行為正常量刑的基礎上減輕10%-20%的幅度向法院提出量刑建議?!罢J罪協(xié)商”只適用于刑事速裁程序,協(xié)商的內(nèi)容僅僅限于量刑幅度,對犯罪事實認定和罪名不適用。同時在“認罪協(xié)商”程序過程中應當切實保證犯罪嫌疑人的辯護權,結(jié)合援助值班律師制度,保證犯罪嫌疑人在協(xié)商過程中能夠得到律師充分的法律幫助。
(五)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量刑建議應進一步具體化
刑事速裁案件具有訴訟周期短,訴訟效率高的特點,基于這個特點在審判階段就賦予了法官更多自由裁量的權力。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jiān)督的重要機關在以審判為中心背景下如何加強刑事審判法律監(jiān)督職責,建立新型訴審關系成為我們面臨課題。
定罪請求權和量刑請求權是審查起訴階段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檢察機關加強對法院審判監(jiān)督的有效舉措和重要手段。為加強刑事速裁程序中對審判權的監(jiān)督,筆者認為檢察機關在適用刑事速裁程序案件中的量刑建議應當更加縝密和具體。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一并向法院送達的《量刑建議書》,應列明被告人法定從輕或者從重、酌定從輕或者從重情節(jié),適用“認罪協(xié)商”機制的也應列明適用該程序從輕的量刑幅度,對于被告人最終的量刑建議幅度不可過寬,應當在兩個月之內(nèi) 。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轉(zhuǎn)軌,社會轉(zhuǎn)型的特殊時期,刑事犯罪呈高發(fā)態(tài)勢,新型犯罪層出不窮,進一步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是當前司法改革的迫切需要。
注釋:
訴辯交易(Plea Bargaining),也稱之為訴訟協(xié)商(Plea Negotiation)、訴訟協(xié)議(Plae Agreement)等,是指在法院開庭審理之前,作為控訴方的檢察官和代表被告人的辯護律師進行協(xié)商,討價還價,以檢察官撤銷、變更指控罪名或者要求法官從輕判處刑罰為條件,來換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辯,進而雙方達成均可接受的協(xié)議。訴辯交易,最早產(chǎn)生于19世紀中期的美國,現(xiàn)在為較多國家所適用,最具代表性的除美國以外,還有印度、意大利和我國的臺灣地區(qū)。
2014年至2016年我院適用刑事速裁程序案件685件,量刑建議法院采納率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