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有點辣
中國式單身公寓其實就像現(xiàn)在寧可單著也絕不湊合的優(yōu)質(zhì)單身女性,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但至少,房子是屬于自己的,生活是屬于自己的。
中國單身女性們曾經(jīng)很向往那幾個“最好的時代”:
母系氏族社會,女人為首領(lǐng),男人被統(tǒng)治,按照女性的血緣關(guān)系定族譜、分配財產(chǎn);則天女皇在位的大唐,女人可讀書、可出仕、可休夫,而且那時以“豐腴”為美,不用拼命減肥。
以這兩個時代為參照物,現(xiàn)代女性不能說不幸福:可讀書、可出仕、可經(jīng)商、可各種就業(yè),而且還有婚嫁與生育自由—哪怕仍要面臨各種壓力,但不會有朝廷征收“單身稅”,不會因生育問題被全社會羞辱。
但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的不安全感也就越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就顯示,女性的購房欲望是男性的三倍。
男人不可靠,房子要抓牢。我也這么想過。
大概十來年前,二三線城市也開始流行“酒店式公寓”,一套二三十平方米大的精裝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開發(fā)商的初衷不是為不婚人士送福利,但女性購房者成為購房主力軍。一個買房的姐妹游說我們也跟著下手:當婚前財產(chǎn)啦,女人還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以后吵架了不至于無處可去。
這就是中國女人的悲哀,就算受過高等教育,還是有依賴的思想—大房子是婚后才考慮的事,因為那是男方的責任;還是有各種限制—嫁人以后不能頻繁回娘家,娘家人會各種勸說你少回來一點,不然,“會影響婚后感情”。
所以也沒人把這套小房子當作自己永久的家,它更像是針對租客的投資。我那個姐妹想著先自住、精裝修一把,她娘表示各種不理解:“這么小的房子,吐口氣都不暢快,你又不是鴿子,住鴿子籠干什么?”
其實潛臺詞是:你怎么能一個人住呢?
不只中國,整個亞洲都對單身者抱有惡意,文化是這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逆轉(zhuǎn)的。尤其中國,看似婦女頂起了半邊天,可這男女平等就像憑空掉下來的餡餅,不像西方女性有三百年扎扎實實的奮斗過程為根基。所以男女平等可以體現(xiàn)在教育、就業(yè)等方面,但細究起來,就連女性自己,都沒做好萬全的獨立準備。
我們所謂的獨立單身貴族式生活,就是主城中心有一套自己的獨立房產(chǎn),樓下不是711就是星巴克,半徑一千米內(nèi)商場、超市應有盡有;早上10點起床,約朋友在附近餐廳吃飯,下午逛逛購物中心,把ZARA、HM等快時尚店的新品試一遍;晚上去酒吧看看演出,凌晨時分在樓下的24小時便利店買點宵夜,2分鐘后開門進屋,獨享自由天地。當然,你的左鄰右舍即便不是和你一樣充分享受生活的單身貴族,也一定是親切而八卦的中產(chǎn)階層大媽。
但現(xiàn)實是,你的左鄰是個單親媽媽,剛剛把她的媽媽從鄉(xiāng)下接來照顧幼兒,三代蝸居;你的右鄰是一個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碎嘴的物管在提醒你交公攤水電費時告訴你,該男子雖經(jīng)常帶漂亮女生回來過夜,但其實失業(yè)多月,拖欠了足足半年的物管費。還有樓下天天吵架的小夫妻,已經(jīng)嚷嚷了起碼100次的離婚;樓上的房客開了公司,員工素質(zhì)嚴重拉低了這幢公寓樓的平均水準。
而你,為了這套蝸居,背負了三十年的房貸,每個月的工資有一大半都被銀行直接扣除,而在某個電路突然跳閘的深夜,你開始希望身邊有個男人挺身而出。
單身從來就是接地氣的普通生活,充滿七喜八苦。在被瑣碎壓迫的生活面前,單身、已婚,又有什么差別?
所以更好的不婚時代,就是不被區(qū)別對待、結(jié)不結(jié)婚都沒人在乎你的時代。沒遇到心動的人,就享受單身;心動了,就談談情說說愛;想結(jié)婚了,就順心而為;厭煩了,就友好告別。
老老實實用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過好每一天,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