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善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每逢節(jié)假日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滿桌的美味佳肴,孩子們歡蹦亂跳,親朋們歡聲笑語。但常??吹接行﹥和诖蠹椅淳妥鶗r就用臟兮兮的小手抓拿自己喜歡吃的食品,搶先大快朵頤,父母長輩也不管教,認為小孩子不懂事無需責(zé)怪;也常??吹骄鄄蜁r老人把菜肴夾給兒孫們吃,以示對晚輩的疼愛;有一次我還看到老母親為兒子兒媳多次夾菜,而沒有看到他們?yōu)槔先藠A一次菜,他們似乎認為這是母愛的具體體現(xiàn),理所當(dāng)然……其實進餐時晚輩對老人的行為態(tài)度也可盡顯出你是否懂得中國傳統(tǒng)的“孝道”。
母子情深,中國古代飲食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的母子親情,從下面這些赤子孝母的故事可以體會到傳統(tǒng)孝道的內(nèi)涵之所在。
人類作為富于情感的高級動物,最早懂得的情感應(yīng)當(dāng)就是母子親情。這給予自己生命并精心哺養(yǎng)的養(yǎng)育之恩,只要是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忘了盡心報答。在饑餐渴飲之時,孝子都會自然地想起母親,春秋晉國人靈輒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故事見于《左傳·宣公二年》:宣子在首山行獵,累了在翳桑休息,他看到一個叫靈輒的兵士好像餓得不行,就問他是不是病了。靈輒回答說有三日沒吃東西了,宣子就吩咐給他東西吃,但靈輒只吃了一半就不吃了。宣子問他為何不吃飽,靈輒說:“我出來當(dāng)兵三年了,不知母親是否還活著,現(xiàn)在離我家很近了,請允許我把這些食物給母親送去?!毙勇犃撕芨袆?,讓靈輒把那些食物全都吃完,另為他準(zhǔn)備了豐盛的筵食,叫靈輒給他母親送去。
想起久別的老母,靈輒食不甘味、不飽腹,這情景很是感人。即便并無久別的思念,人子也會時刻將母親掛在心懷?!蹲髠鳌る[公元年》就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穎考叔一次有禮物獻給鄭莊公,莊公賜給他宴席吃,可他把飯吃完,而美味的魚肉卻一動未動。莊公問他這是為什么,穎考叔回答說:“小人有母,過去嘗的都只是小人為她準(zhǔn)備的飯食,從未嘗過君王的肉羹,請允許我把這些魚肉送去給老母親嘗嘗?!眹n食,想起老母不曾有過這口福,自己也不忍下咽。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卷九記宋代畫家陳宗訓(xùn)事母盡孝,與穎考叔可相提并論。陳宗訓(xùn)每當(dāng)與親友聚會,遇到宴席上有時新品味,只要是母親未嘗吃過的,必定假托自己有什么疾患需要忌口,連筷子都不動一下,到第二天他一定會到集市買來給母親吃。有時得到遠方難得的食物,可以帶回家的他一定要為老母親帶回家。
穎考叔在國君面前討賜奉母,后世還有在御筵上竊食孝母的故事。如《陳書·徐孝克列傳》所說,南朝徐孝克任國子祭酒時,每逢侍宴皇帝,他均是一點東西都不吃。可是到席散時,他面前的膳羞卻減少了,陳宣帝悄悄記下,問中書舍人管斌原由何在。管斌于是細心觀察,看見徐孝克將面前的珍果都裝到了紳帶中。管斌當(dāng)時不知是怎么回事,后來才知道他是拿去孝敬他的母親去了。管斌將實情報告給皇帝,宣帝好生感嘆,吩咐從今以后再有宴享,徐孝克面前的肴饌讓他全拿回家去,好讓他母親多高興一點。
徐孝克大孝大膽,所以偷到了御筵上。陳宣帝不僅沒有責(zé)怪,反倒給予他最大的方便,成全了他的一片孝心。到了唐代,竊食御筵已成風(fēng)氣,誰也不將這行為當(dāng)賊看待,皇上也樂得做個人情,不僅下了可以懷歸余食的御旨,而且還讓太官專門備有兩份食物,讓百官帶回家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明代陸深的《金臺紀聞》,述及此事時說:御筵上吃不完的食物可以拿回家,這是唐宣宗時開始的風(fēng)氣。當(dāng)時百官宴會結(jié)束,起身拜謝皇帝時從身上掉下許多果物?;实酆芷婀郑瑔柺窃趺椿厥?,大家都說是本來要帶回去給父母及小兒吃的。于是皇上下令說:今后大宴,文武官給食物兩份與父母,另外再給果子與孩子,沒吃完的東西可以都帶回家。到明代這辦法還在實行,而且還有官員因為沒將剩下的食物全都拿回家而獲罪。
按陸深的說法,明代御筵上的食物,吃不了必須兜著走,不然要治罪,也許就是“不孝”之罪吧。
現(xiàn)今的中青年人經(jīng)常有聚餐的機會,而退休在家的父母這樣的機會卻很少,還常常為了節(jié)省只做些簡單的飯菜。只有節(jié)假日兒女晚輩回家才舍得做些美味佳肴,餐桌上還不斷夾給兒女晚輩吃。其實大多數(shù)兒女晚輩還是很有孝心的,逢年過節(jié)都會用各種方法來表示自己的孝心,本文只是從“飲食”上談了些我們的前輩是怎樣做的。筆者并非是讓我們?nèi)バХ拢窍M鸫蠹业乃伎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