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625年4月頭一個星期一,默恩鎮(zhèn)一片混亂。只見婦女都朝中心街方向跑去,又聽到孩子在門口叫喊,好幾位有產者急忙穿上鎧甲,操起一把火槍或一根長矛,以用支撐不大安穩(wěn)的心神,也跑向自由磨坊主客棧??蜅iT前人越聚越多,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都想瞧瞧發(fā)生了什么事。
跑到那里一看,才明白這種騷動的原因。
原來是來了個年輕人,活似一個十八九歲的堂吉訶德,只是沒有戴盔披甲,僅僅一身短打扮,藍呢子緊身衣褪了色,變成難以描摹的葡萄酒渣和碧空的混合色。他長一張長臉,呈棕褐色,顴骨很高,這是精明的標志;腭部的肌肉極為發(fā)達,這是加斯科尼人的特征,他即使沒有戴貝雷帽,也能讓人一眼就認出來,何況這個年輕人又戴著插根羽毛的貝雷帽,眼睛還睜得圓圓的,顯得很聰明;那鷹鉤鼻子長得倒挺秀氣;看那個頭兒,說是小青年,未免太高,說是成年漢子,又嫌矮了點兒;如果沒有那把掛在皮肩帶下的長劍,缺乏眼光的人就會認為他是個趕路的農家子弟;他那把長劍,步行時拍打他的小腿,騎馬時則拍打他坐騎倒豎的長毛。
不錯,我們這位年輕人有一個坐騎,那坐騎特別引人注目,也的確惹人注意了。那是一匹貝亞恩矮種馬,看牙口有十三四歲,一身黃皮毛,馬尾巴上的毛已脫落,腿上長了瘡,走路時腦袋低到膝蓋以下,盡管一天它還是能走八法里路。這匹馬的優(yōu)點,可惜完全被它怪異的皮毛、別扭的步伐給掩蓋了,因此,進入默恩鎮(zhèn)剛剛一刻鐘,就引起轟動,貶抑之詞由馬殃及它的騎手。
達達尼安不管騎術怎么高明,也不能無視這種坐騎給他帶來的滑稽可笑之處,因此,他聽到品頭論足的議論,就感到格外難堪。當初他父親,達達尼安老先生,把這樣一頭牲口當作禮物送給他時,他接受了,卻沒少嘆息。當然,伴隨禮物所囑咐的話,可就無價了。
“孩子啊,我想提供給你一個榜樣,但不是我本人,我要說的是德·特雷維爾先生:他從前是我的鄰居,他小時候,有幸跟路易十三世一塊兒玩耍做游戲,有時還真動起手來,但是國王并不總能占便宜,反倒非常器重他,對他情深義重。后來,德·特雷維爾先生頭一次前往巴黎,一路上同人打過五場架;從老國王駕崩一直到當今國王成年,不算作戰(zhàn)和攻城,他同人決斗過七次;從國王成年直到今天,也許同人決斗了上百次!——然而,雖有法規(guī)、條例明令禁止決斗,他還照樣當他的火槍衛(wèi)隊長,也就是說,國王特別倚重而紅衣教主頗為忌憚的一批勇士的頭領,而眾所周知,紅衣教主先生是不懼怕什么的。此外,德·特雷維爾先生年俸一萬埃居。因此,他是個大派頭的貴族。拿著這封信去見他,照他的樣子,學他的榜樣?!?/p>
說完這番話,達達尼安老先生將自己的劍給兒子佩掛上,深情地吻了他的面頰,并為他祝福。
這個年輕人當天就上路了,帶著父親贈給他的三樣東西:十五埃居、一匹馬和致德·特雷維爾先生的一封信。
【賞析】
《三個火槍手》是大仲馬依據一定的史實寫成的,小說中的黎塞留首相和奧地利安娜王后在法國歷史上都實有其人。在小說中,大仲馬用生花的妙筆將主人公達達尼安和三個火槍手的各自性格勾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小說情節(jié)驚險曲折,故事引人入勝,極富傳奇色彩,是世界通俗小說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一部杰作,讀者也可以從中收獲友愛和奮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