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祥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中醫(yī)院普通外科,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 017100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效果
王利祥
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中醫(yī)院普通外科,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017100
目的 分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分別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與并發(fā)癥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71.65±17.05)min、排氣時間(1.43± 0.59)d及住院時間(4.03±1.36)d均短于對照組,P<0.01;手術出血量(35.22±16.89)mL低于對照組(91.56±21.07)mL,P<0.0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7%)低于對照組(25.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開腹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急性壞疽性膽囊炎屬于外科急腹癥中的一種重癥性疾病[1],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嚴重影響。在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手術兩種,而腹腔鏡手術則具有創(chuàng)傷少的特點,較適合用于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治療[2]。該院主要是研究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后的治療效果,將該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70例患者分為兩組,每組有35例,一組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觀察組),一組患者行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對照組),該院對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老年患者實施了腹腔鏡切除手術,取得可喜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70例患者均符合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診斷標準。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部分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術前64例右上腹有明顯痛感,27例出現(xiàn)低熱、畏寒癥狀,4例患者心前區(qū)感到不適,9例患者右肩背出現(xiàn)放射性疼痛。醫(yī)護人員同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了該類疾病的治療原理及方法,患者及家屬對該次實驗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納入該次研究。觀察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齡64~82歲,平均年齡(72±1.5)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76±1.22)年。對照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齡64~82歲,平均年齡(72±1.5)歲,病程3~7年,平均病程(4.51±1.64)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組間比較的價值。
1.2方法
兩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均需做好基礎疾病的控制治療,禁止飲食,胃腸減壓,行全身麻醉。對照組35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于其右側(cè)肋緣下做一斜切口入腹,行常規(guī)的開腹膽囊切除手術。沖洗術野、放置腹腔引流管。觀察組35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建立CO2氣腹,維持氣腹壓力在9~129 mmHg。采用三孔法置入腹腔鏡器械,對胃腸、膽囊及大網(wǎng)膜處粘連進行游離處理,將膽囊暴露出來,氣腹針插入膽囊底部,將膽汁吸除以達到減壓效果。提起膽囊頸對Calot三角區(qū)進行辨認,利用電鉤、吸引器對Calot三角區(qū)行鈍性分離,對膽囊管壺腹進行縱行切開處理,彎血管鉗輕輕對結石進行擠壓,使其在切開處順利排出。夾閉膽囊管,在膽囊底部和肝床距離1.5 cm處,電刀切開,將膽汁、壞死組織及膽泥吸盡。采用電刀對膽囊兩側(cè)至壺腹部緊靠肝床部分進行膽囊大部的切除,電凝電灼殘留膽囊后壁粘膜。沖洗術野、放置腹腔引流管。術后均給予兩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及病發(fā)癥發(fā)生的情況,并對各項手術指標以及并發(fā)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統(tǒng)計方法
將所有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治療后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用[n(%)]表示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情況,并用χ2進行檢驗;用表示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采用t進行檢驗。當P<0.05時,兩組患者之間,對比各項指標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的手術情況及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各項指標情況得知,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各項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各項指標比較
分組 手術時間(min)手術出血量(mL)首次排氣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n=35)對照組(n=35)t P 71.65±17.05 96.13±22.08 5.1915<0.01 35.22±16.89 91.56±21.07 12.3430<0.01 1.43±0.59 3.82±0.67 15.8381<0.01 4.03±1.36 8.19±2.74 8.0455<0.01
2.2兩組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只有5.70%,對照組為25.70%,觀察組明顯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目前醫(yī)學研究普遍認為,壞疽性膽囊炎是急性膽囊炎的最后階段,因此患者病情通常較重,而膽囊切除是最佳的治療方法。部分學者認為,在腹腔鏡手術早期,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會受到CO2氣腹的影響,老年人心肺功能衰退,所以不適合做腹腔鏡手術[3]。但是另有研究顯示,雖然CO2氣腹會對老年人有一定影響,然而變化是一過性的[4],在放氣5 min,拔管5~10 min后便能夠恢復,可通過調(diào)節(jié)通氣進行控制,即便是心肺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能夠承受。而且患者的肺功能并不會受到麻醉的太多影響,所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用于老年患者[5]?;颊咴谶M行手術前應進行手術前準備,手術操作要具體,術后要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及手術具體情況的觀察,主要內(nèi)容如下。
3.1術前準備
結合患者的各器官功能評估結果,以及對氣腹、麻醉和手術的承受力,制訂手術風險處理措施和手術方案。①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不能超過150/90 mmHg。②通過擴冠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6]。③術前控制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其心功能不能超過Ⅱ級。④若患者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要予以止咳化痰,抗炎等治療,有需要時可做動脈血氣分析。通常,PaO2<70 mmHg,PaCO2>45 mmHg,會被認定為高?;颊遊7]。⑤若患者無法忍受腹腔鏡手術的疼痛,則先予以治療,而后再繼續(xù)手術。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能超過8 mmoL/L。⑦若患者的肝功能因為某些急性炎癥而受到損傷,術后要予以護肝治療。⑧若患者患有慢性肝病,則通過維生素K增強凝血功能。
3.2手術操作
由于在炎癥的長期影響下,患者的膽囊三角解剖結構會發(fā)生改變,醫(yī)生要具備識別能力,腹腔鏡手術的成功 ,取決于醫(yī)生對“三管一壺”的解剖關系是否清晰。切除壞疽性膽囊后,由于四周組織會有較多的炎性滲出,很大程度上會出現(xiàn)手術切口滲血,毛細膽管漏膽等現(xiàn)象,術后可將引流管放置患者腹腔,以作引流之用,同時也便于查看有無膽漏和出血等癥狀。
3.3術后觀察
觀察患者的腹部特征以及引流液的性狀,是否有膽瘺和活動性出血,術后24~72 h可拔掉引流管[8]。查看患者是否出現(xiàn)皮下氣腫、腹腔膿腫、切口感染、腸損傷以及切口疝等癥狀,指導患者在臥床休息期間也要注意活動下肢,以防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該次研究主要是分析70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行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71.65±17.05)min、手術出血量(35.22±16.89)mL、首次排氣時間(1.43±0.59)d及住院時間(4.03±1.36)d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更低,P<0.01;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7%)低于對照組(25.7%),觀察組數(shù)據(jù)較對照組更勝一籌,P<0.05。祁建臣[9]研究中,選取92例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對照組(46例)和研究組(46例),對照組開腹手術治療,研究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研究組6.52%明顯比對照組23.91%低,研究組各指標狀況,包含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該文研究結果相符,說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效果顯著。
總而言之。對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減少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在臨床上可以廣泛應用。
[1]紀春才.腹腔鏡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1):75.
[2]黃年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藥,2013,17(11):1923-1925.
[3]徐東昌,謝國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效果觀察[J].江西醫(yī)藥,2013,48(6):506-507.
[4]張洺,孫光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臨床體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7):121-122.
[5]趙明誠.32例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老年患者應用腹腔鏡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6):33-34.
[6]張仕勇.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效果[J].醫(yī)學信息,2013,26(12下旬刊):635-636.
[7]孫登群,龔仁華,孫艷軍,等.高齡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時機探討[J].肝膽外科雜志,2015,23(1):34-36.
[8]徐穩(wěn)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5):903-904.
[9]祁建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17):66,68.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Effect
WANG Li-xia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Erdos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Inner Mongolia,Erdos,Inner Mongolia, 017100 China
Objectiv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effect.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our hospital were 70 cases of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patients,divided into two groups,35 cases in each group,respectively,laparoscopic gallbladder resection surgery and open cholecystectomy resection for treatment.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71.65±17.05)min,exhaust time(1.43±0.59)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4.03±1.36)d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perioperative bleeding(35.22±16.89)mL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91.56±21.07)mL,P<0.01(5.7%);the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5.7%),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is significa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R6
A
1674-0742(2016)10(c)-0087-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0.087
王利祥(1974.1-),男,內(nèi)蒙古人,碩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普通外科。
(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