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冬梅
(金昌市金川公司職工醫(yī)院內三科,甘肅 金昌 737100)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40例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
俞冬梅
(金昌市金川公司職工醫(yī)院內三科,甘肅 金昌 737100)
探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治療方法與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金川公司職工醫(yī)院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癥酸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20例,實驗組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微量靜脈泵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分析。通過臨床治療,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有所差距,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中給予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實施胰島素泵治療,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濃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與應用。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胰島素泵;微量靜脈泵;效果
糖尿病酮癥酸(DKA)是臨床中常見的內科疾病,其特點為發(fā)病急、變化快、危險性大,其發(fā)病原因是由于患者體內胰島素調節(jié)出現失衡現象,升糖激素上升、胰島素分泌受阻,導致人體的糖類、蛋白質以及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據報道,我國每年因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病死率為3.5%,所以積極探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本文選擇2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金川公司職工醫(yī)院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40例 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20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實驗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17~55歲,平均年齡(35.2±2.1)歲,平均病程為(5.2±2.1)年;對照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18~57歲,平均年齡(37.1±3.2)歲,平均病程為(4.5±3.2)年。對40例患者臨床治療資料采取回顧性分析,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以及家屬同意后進行臨床藥物治療。兩組患者無論是性別、年齡、患病周期還是病因均為任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與哺乳期患者。
1.2 發(fā)病原因
4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發(fā)病誘因包括:因感染引發(fā)疾病有25例(62.5%),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2例(48.0%),肺部感染9例(36.0%),尿路感染4例(16.0%);飲食不合理有10例(40.0%),誘因不明5例(12.5%)。見表1。
表1 4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發(fā)病誘因統(tǒng)計表
1.3 實驗室檢查
對照組:(1)血糖波動范圍:13.5—31.1mmol/L,平均數值為(23.2±2.5)mmol/L;(2)血酮:+-++;(3)尿酮:+-+++;(4)平均PH數值:(6.2±1.7)。實驗組:1)血糖波動范圍:13.4~30.1mmol/L,平均數值為(25.1±2.0)mmol/L;(2)血酮:+-++;(3)尿酮:+-+++;(4)平均pH數值:(7.0±1.5)。
1.4 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微量靜脈泵治療。
兩組患者均建立靜脈通道進行補液,依據血壓、心率末梢循環(huán)以及尿量情況給予2000mL左右靜脈補液,初次補液總量不得超過500mL,實施維
護酸堿平衡、糾正電解質以及抗感染治療措施[2]。實驗組患者在該基礎上采取胰島素泵治療,利用胰島素泵做胰島素持續(xù)皮下輸注,由于胰島素的主要成分為諾和靈R,其用量需保證為0.1U-kg-1-h-1[3]。假如患者血糖下降到14mmol/L之后,其胰島素的使用量需上調為0.5U-kg-1-h-1。患者每日胰島素的使用量為總量的一半,剩余的容量為餐前使用,嚴格按照人體血糖的實際現狀對胰島素泵的基礎率進行合理調節(jié),適當增加或減少藥物的使用量。對照組患者采取微量靜脈泵治療,將諾和靈R與生理鹽水進行結合,嚴格按照0.1U-kg-1-h-1實施靜脈滴注,當患者的尿酮體逐漸轉陰之后,可在三餐過后靜脈滴注諾和靈R,在治療過程嚴格根據患者血糖的實際情況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4]。
1.5 觀察指標
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之后pH值、血糖達標時間、尿酮體恢復時間以及患者出現低血糖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加以對比。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主要選用SPSS18.0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研究和分析,按照臨床參數種類進行t、χ2檢驗,分別用x±s、百分數表示,若P<0.05,則表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對對照組患者經過臨床不同治療,效果存在明顯不同。實驗組患者pH值與尿酮體的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出現低血糖幾率低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逐年增多,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數量同樣居高不下,現已成為了我國臨床研究的重點。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其臨床癥狀為脫水、口感、多尿、嘔吐、休克等,臨床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主要是依據患者糖尿病類型及時補充患者電解質、糾正患者的酸堿水平,并針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輸注射胰島素作為當前臨床中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最佳方案,主要是通過仿照機體生理胰腺分泌的方法對患者的人體血糖進行控制,從而對患者的HbA1c水平進行改善[5]。
在本次研究中將40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微量靜脈泵治療,經臨床治療一段時間之后,實驗組患者pH值恢復時間為(7.1±1.4),與史寶林臨床研究結果相似[6]。另外,實驗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患者尿酮體恢復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出現低血糖人數為3人,發(fā)生幾率為15.0%,對照組患者出現低血糖人數為9人,發(fā)生幾率為45.0%,與許君偉研究結果相似[7]。
降糖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加強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讓患者在出院后能夠謹遵醫(yī)囑,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減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現象。
綜上所述,臨床中給予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采取胰島素泵持續(xù)皮下輸注胰島素治療,不僅操作方便,并且具有安全性與便捷性,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與應用。
[1] 張紅霞.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8例患者的臨床搶救[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24:1930-1931.
[2] 曾明芳.酮癥酸中毒起病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35:81-83.
[3] Liu Jianbo.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ketoacidosis clinic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observation [J].The general medical.2014,01:95-96.
[4] Wang Hongxia.30 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ients clinical analysis of[J].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2014,04:179.
[5] 閆肅.35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臨床搶救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6:23.
[6] 史寶林.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的臨床分析及治療效果的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22:70.
[7] 許君偉.急診救治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50例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7:90.
R7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