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四川省渠縣渠江鎮(zhèn)第四小學,四川 渠縣 635299)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心得
李小燕
(四川省渠縣渠江鎮(zhèn)第四小學,四川 渠縣 635299)
在教學中,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也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學構成的主要因素。在平時的教學中,同學們的都占主體地位,而老師就是占主導地位,老師的任務更多的不是在于“教”,而是如何去指導和引導同學們主動學。為此,本文把一些在教學過程中分析出來的心得進行闡述。
語文教學;自學能力;心得體會;主動性
如今的教育都實施的是全面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更多的是讓同學們學會自主學習。在語文的教學中,大部分都是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在教學前,老師應該讓同學們學會獨立閱讀文章,讓他們能有一個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根據(jù)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疑問,這樣的教學才更加的有質量。而現(xiàn)實中卻并非如此,很多老師都沒有給同學們一個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大多還是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僅會阻礙同學們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會讓老師在教學中遇到重重阻礙,使得同學們在學習中更加的被動。
在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中,很多老師都不安排同學們進行預習,而是直接對課文或者是知識點進行講解,這樣的結果只會讓班里的優(yōu)等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和表現(xiàn)自己,而對于中下的同學是很難跟上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使得他們的信心更弱。老師提出問題,優(yōu)等生直接作出回答,這樣就讓一些本來就不主動的同學就更加懶得去思考,永遠都是等著別人說出答案,這樣的學習又怎么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呢。學習能力一旦下降,學習素質又會何存?預習不僅僅是對課文的閱讀和思考,對于動手能力也要注意,在預習的時候,對于文中不認識的字,通過自己查閱字典進行標音,對于不理解的詞語進行注釋,或者做出重點標記,有難點的地方可以打上問好,然后在課堂上,就要更加的注意自己做出標記的地方,把自己認為模糊的地方要弄清楚,如果課上還是不能理解到位,那么課后就要去請教老師給出合理的正解,這樣的預習才會更加的印象深刻和有效,也會給每一位同學帶來同等的機會。老師在一定要教給同學們不同體裁文章的預習方法,讓他們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會讓自己的預習更加的有成效,而不是一味的對課文閱讀兩三遍,讓同學們在預習中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從而使得語文的教學質量更進一步。
在學習中,同學們是學習的主人翁,要占取主動的先機,把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甩掉。在課堂上,老師要給同學們安排出合理的自學時間,比如在生僻字環(huán)節(jié),應該給予同學們足夠的時間去查閱字典,解決這些小誤差,順便補充他們的必要知識。在講解課文時,老師也要讓他們學會自己去分析和理解課文,對于文中的疑惑及時提出,或者是帶著課后的問題在文中進行查找,讓同學們養(yǎng)成一個主動學習的好習慣,積極的參與到問題思考中。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要對同學們給出的答案進行正確與否的評價,不能過于隨意,這樣才能維持好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在自學過程中,有很多的方法,而這些方法都是些核心因素,每個人的自學方法是不一樣的,老師就需要引導同學們反復的進行實踐,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在班級中,老師還應該多開設一些課外閱讀活動,讓同學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進行經(jīng)驗的交流和學習,使得他們互相進步。
在課文的講解時,老師也要把控好力度,不能講得太多或者太少。例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毀滅》時,老師就可以先精講一段,讓同學們了解圓明園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它歷史,然后讓同學們對圓明園是如何被毀滅這樣一個過程的順序進行理清,最后在說出他們自己對英法聯(lián)軍的想法以及自己以后應該怎樣做,去保護身邊的文物等【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老師也要引導同學們對課外知識的擴充,了解更多的文物知識,讓他們學會主動去學習和閱讀,這樣不但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還能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緩解課堂上的凝重氣氛,讓同學們可以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而這樣的環(huán)境可以讓同學們的思維更加的活躍。老師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走進同學們的身邊,多去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對于他們提出的問題一定要耐心的解釋,讓整個交流的氣氛更加的緩和,只有這樣同學們才會更加的無拘束,更多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老師不能批評那些提出幼稚可笑問題的同學,老師都應該肯定他們,不管他們提出什么樣的問題,起碼他們都認真的去思考了,要用心去維護好同學們的積極性。對于經(jīng)常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肯定,對于不愛提問題的同學給予鼓勵,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老師不能偏袒某一方而去忽略其他同學,要讓每位同學都能感受到老師給予的愛。
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引導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邊預習邊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可能這些問題在教學中已經(jīng)解決了,也有可能沒有徹底解決,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求知欲是非常高的,對于問題的答案沒有一個準確性,在他們的眼里,任何問題的提出必須要給出答案才肯罷休,老師應該順著他們這種趨勢正確的引導他們,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同學們一些指點。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和闡述,老師在教學前,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中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同時了解班里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結合同學們的實際組織教學。在教學中,老師不能過于盲目,或者是把自己一些主觀上的意見強加給同學們,要多聽取同學們的心聲,針對不同的同學進行不同的方法教學,這樣才能增加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同學們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要調控好整個教學,要讓教學和同學們的學習動機都形成統(tǒng)一,確保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從而使得老師的“教”是有效的在為同學們的“學”而服務。
G623.2
A
1671-864X(2016)11-02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