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靥K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
武術套路運動“腰損傷”研究
張?zhí)?br/>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摘 要:武術套路運動中腰部是易疲勞損傷的部位之一,而目前有關“腰損傷”的研究相對較少且不是很完善,腰部又在武術套路劇烈的運動中易承受較大的壓力而導致許多的訓練損傷。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比研究法、歸納總結法等方法對近年來武術運動中最常見的腰損傷,如急性腰損傷和慢性腰損傷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運動生理、運動訓練和康復治療等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防護措施與建議,從而為科學進行武術套路運動的教學與訓練、提高運動成績和水平,以及預防和治療“腰損傷”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旨在為以后的武術運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武術套路 腰損傷 預防與治療 康復鍛煉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使其產生的各種損傷。其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中的損傷,它多與體育項目及技術動作密切相關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網球運動造成的“網球肘”與其揮拍進攻的技術動作特點有關;足球運動造成的“足球踝”與腳擊球的技術特點相關;體操項目運動的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其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動作特點有關[1]。而武術套路運動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也存在著運動損傷的風險。武術是一項全身性運動,練習中要求柔韌、速度、力量、爆發(fā)高度協(xié)調,對習練者的身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腰部是連接上下肢的重要紐帶,在武術套路運動中更是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武術動作的發(fā)力特點是“始于尾閭,發(fā)于項梗; 源泉于腰,發(fā)力于腰”,這是武術中發(fā)力對腰的要求[2]。習武者常說“練功不練腰,到老藝不高”,可見對腰部練習的重要性。腰部在武術套路運動中要承受空中各種動作及不同負荷對它的刺激,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引發(fā)腰部位各種原因的損傷。因此,我們只有充分了解武術套路運動中各種“腰損傷”的產生原因,并加以預防、做好康復治療,才能保證武術套路運動教學、訓練、比賽等工作的正常開展。
為了能保證運動成績的提高,本文通過對武術套路運動中產生的“腰損傷”進行較為深入地研究分析總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防護措施與建議,從而為科學進行武術套路教學與訓練、預防和治療“腰損傷”,提高訓練、比賽效果和成績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參考依據。
腰部的構成比較復雜,主要由腰椎、腰側肌肉及腰背筋膜等構成。腰部有5節(jié)腰椎,各個腰椎之間由棘突之間的棘間與棘上韌帶、橫突間韌帶、椎板間的韌帶及椎體前后的前縱韌帶和后縱韌帶鏈接,相鄰兩個腰椎體之間有椎間盤,作用是緩沖脊柱所承受的應力,起防震作用[3]。腰肌主要有淺層的背闊肌及深層的骶棘肌和腰大肌等組成,主要是維系脊柱的直立并且參與腰部的側屈及回旋。腰背筋膜分為深淺兩層,處于肌肉的下方。這三大部分是最容易引起損傷的部位。
腰部是力量之源泉,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腰部發(fā)揮的作用很重要,其身法的關鍵是腰,“腰為車軸”,說的就是腰的重要性和要求[4]。由于武術中每個動作都具有攻防含義,任何一個武術動作的發(fā)力都與腰部有關。比如做一個簡單的沖拳動作,依次需要以胯帶腰、以腰帶臂,運用腰部的帶動把力量發(fā)出去。因此練習武術的任何動作,例如扭轉發(fā)力、左右旋轉、穩(wěn)定軀體、完成屈伸動作等都離不開腰的帶動。
常見的腰部損傷很多,如“腰損傷”的主要癥狀有急性腰肌扭傷、棘上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損傷、椎間小關節(jié)紊亂、腰骶關節(jié)損傷、慢性腰肌勞損、腰肌筋膜炎、椎間盤突出癥等,但以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背肌勞損為主。
(1) 急性腰扭傷是腰部損傷常見的一種,是由于腰部的肌肉、筋膜、韌帶或椎間關節(jié)等軟組織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過度牽拉而引起的損傷,導致纖維斷裂或小關節(jié)微動錯縫,是一種損傷性腰痛。在中醫(yī)學中屬于“閃腰”、“岔氣”的范疇[5]。
(2) 慢性腰肌勞損系指腰部肌肉與韌帶經常反復地受到牽扯或持續(xù)處于緊張狀態(tài),使其組織構產生細微變化并逐漸積累形成慢性損傷,或急性損傷后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而轉為慢性者[5]。慢性腰背肌勞又稱“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
造成腰部損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可歸納為基本原因(直接原因)和潛在原因(誘因)[6]。
3.1基本原因(直接原因)
3.1.1缺乏武術運動損傷知識
武術套路運動腰損傷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武術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加者缺乏或者忽視一定的預防運動損傷知識引起的[7]。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識,不懂得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在腰部發(fā)生損傷后不能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因此武術運動中的傷害事故常有發(fā)生。
3.1.2武術訓練不夠
(1)身體素質訓練
自身素質低的武術套路專項學生容易引發(fā)損傷。在普通中學練習武術的同學自身素質原因占多數。由于肌肉的力量、伸展性、耐力等等相對來說都相對較低,在進行難度、技術練習時稍不注意就會引發(fā)腰部損傷。
(2)專項技術難度動作訓練
難度動作的訓練是引起腰部損傷的一大原因,根據茜廣孝[2]調查,有70% 的同學都因難度動作而引起的損傷。因為完成難度動作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具有高度發(fā)達的肌肉力量和瞬間爆發(fā)力,也需要身體的靈敏和協(xié)調能力,更需要反復的練習,這就增加了損傷發(fā)生的可能。例如,現在的難度動作旋子轉體。
(3)訓練中的注意力
根據茜廣孝調查中,有60% 的同學是由于訓練中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損傷。因為武術動作要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和高度的精神集中,才能體現出武術的神韻和美感。練習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出現“走神”時,不僅破壞了動作的內在涵義,還會給自身帶來損傷,即使是很簡單的動作,也極容易引起損傷。
3.1.3教學、訓練、和比賽安排不當
(1)準備活動有問題
根據茜廣孝調查中,這一原因受傷的比例高達90%。我們都知道,機體在運動前要進行適當的準備活動,使體溫上升、克服器官的惰性,為以后的緊張訓練做基礎準備。在每節(jié)訓練課前都會進行準備活動,可有時候由于天氣原因或思想懈怠原因,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準備活動不當,未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全面、不充分缺乏專項活動,機體能力不在運動狀態(tài),腰部肌肉、韌帶沒有充分得到動員,力量、柔韌和伸展性都不夠,容易受傷。
(2)訓練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過大
調查中得知,在武術高水平專業(yè)隊和學校武術專項的同學在這一原因中比例比較大。特別是在有競賽任務時,常常會通過增加運動量來保證運動成績。運動負荷過大則會帶來運動疲勞,機體處于疲勞時不能保證正常的武術運動身體姿勢從而易引發(fā)損傷。
(3)訓練后放松情況
機體在進行過運動刺激后會出現運動性疲勞,身體消耗的能量及機體能力需要一個恢復時期,才能恢復到訓練前的狀態(tài)。適當放松可以加速身體的恢復,使緊張的肌肉恢復到訓練前的放松狀態(tài),直接起到預防損傷的作用。根據茜廣孝調查中,有60% 的同學在課后沒有進行過身體放松,總是一下課就離開了訓練場,無形中增加了損傷的發(fā)生。
(4)長期帶傷訓練
在茜廣孝的調查中,有40% 同學是因帶傷訓練而導致的損傷。其中在高水平武術專業(yè)隊訓練的同學此現象更加突出,由于他們比賽任務多且訓練量相對比較大,通過超負荷的訓練以達到超量恢復的效果,使身體不斷承受大量的負荷,長而久之身體上就出現了積累性損傷,也就是慢性的腰肌勞損,直接影響到運動成績,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將會影響到其正常的生活。
(5)組織方法上的缺限
在武術套路組織教學、訓練過程中,不遵循循序漸進和區(qū)別對待原則,教師對學生的組織紀律放松,不能夠阻止有傷病的學生參加劇烈運動;另外,比賽日程安排不當,比賽場地和比賽日程的隨便變換,都有可能導致比賽中產生運動損傷。
3.1.4武術運動員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時,或者過度疲勞情況下,生理功能和運動能力都相對下降,這時若參加劇烈運動,就有可能因肌肉力量弱,反應遲鈍、注意力減退、身體協(xié)調性差而導致?lián)p傷。另外,武術對動作的要求比較高,任何心理狀態(tài)不積極,處于消極狀態(tài)時,都不能有效調動肌肉的興奮性,強加訓練,運動損傷的可能性較大。
3.1.5其他原因
場地器材不符合要求,保護裝備的損壞和不合要求;缺乏醫(yī)務監(jiān)督、保護不到位;不良氣候條件或突變環(huán)境因素(如天氣、時差因素,海拔高度變化)等等都可能導致腰部的各種損傷。
3.2 潛在原因(誘因)
誘因即誘發(fā)因素,它是在局部負擔量過大、技術錯誤等直接原因的同時作用下,成為致傷因素。武術腰部損傷是腰部的解剖生理特點和武術項目本身的技術特點兩個潛在因素所決定的。
3.2.1武術套路運動本身的技術特點
武術套路運動對腰部的要求很高。無論在整個套路運動中,還是在動作的變化轉化中,都要求腰部柔與力相結合。如長拳的身法要求“腰如蛇形”,既要柔韌又要剛勁;南拳發(fā)勁以腰帶動,強調腰部必須剛柔相濟;太極要求“主宰于腰”,柔中帶剛;形意拳要求腰部在運動中“塌住勁”;通臂拳要求以腰背之柔韌助手臂放長擊遠[8]。這樣,腰的伸展性大,負荷量也相對增大。致使腰部訓練次數增多,強度提高,幅度加大,速度加快,造成腰部承受負擔量加大,疲勞堆積,導致腰肌勞損,所以武術動作本身的特點與反復腰部練習是造成腰部受傷的主要原因[9]。
3.2.2腰部解剖生理特點
腰部脊柱是一根獨立的支柱,必須承受著人體二分之一的重力,一般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韌帶等軟組織,而無骨性結構保護,武術運動的動作變化較多且復雜,腰部又是發(fā)力之源,故腰部在承重和運動時,因過度的負重、不良的奇彎腰所產生的強大拉力和壓力,容易引起腰椎周圍的肌肉、筋膜和韌帶損傷。腰部兩側的肌肉和韌帶是維持脊柱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
4.1提高防傷意識
要全面認識運動損傷給運動員帶來的危害,樹立“預防為主”[1、6]的思想,強化安全意識。在學練新動作或者難度較大的動作如:騰空、跳躍、翻滾時,可穿戴一些護腰用具加以保護,另外,最好在專業(yè)武術比賽場地或地毯上,穿武術訓練鞋或平底膠鞋練習,從而杜絕致傷隱患。另外,還要對武術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加強運動員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預防方法。
4.2進行科學的訓練、防治運動損傷
武術套路運動中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及活動,組織安排必須要遵循體育衛(wèi)生原則。武術運動訓練腰加強易傷部位及相對薄弱部位的練習,尤其重視準備活動和伸展,重視武術套路難度技術動作的正確合理運用。
4.2.1訓練、比賽前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能夠克服身體內臟器官的惰性,充分的調動機體的體溫和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10],使全身血液加速循環(huán),使肌肉組織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增強肌肉力量和彈性,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準備活動的內容和運動應根據武術套路訓練內容、比賽情況和個人情況而定,對腰損傷部位要特別重視,在進行準備活動時要緩和,循序漸進;間歇時間較長時,應在運動前再次進行準備熱身活動。
4.2.2腰部伸展與力量訓練
在全面身體素質發(fā)展的基礎上,應加強腰部肌群的力量訓練,增強腰背部的穩(wěn)定與堅固,從而預防肌肉拉傷。在發(fā)展肌肉力量的同時,也要發(fā)展其柔韌伸展性與彈性。柔韌性對武術套路運動非常重要,武術套路中的翻滾和涮腰動作對腰部的柔韌性要求較高,經常訓練腰部的伸展性,有助于武術套路中空中難度動作的發(fā)揮,也不會因腰部突然發(fā)力導致腰部肌肉筋膜甚至椎骨的損傷。
4.2.3掌握正確的武術套路難度技術動作
為了減少這些“腰損傷”,武術教師、教練員必須嚴格遵守科學運動訓練原則,根據不同的運動員做到個別對待、因材施教,讓學生正確掌握武術套路中的難度技術動作,不要操之過急地加大負荷訓練強度,而應循序漸進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并應給予正確的技術指導。此外還應多練習騰空、翻轉等跳躍動作后在空中腰部正確的發(fā)力技巧,如旋子轉體在騰空后,掌握先擺頭轉肩,再以腰部發(fā)力帶動腿的轉動。掌握正確的發(fā)力順序,以降低腰部肌肉的拉傷和能夠安全的落地。
4.2.4積極進行疲勞恢復,注意保護腰部
恢復手段對預防損傷及提高成績都有益處。當腰部感到疲勞時應注意積極休息,并及時調整運動量,降低“腰損傷”的發(fā)生的機會,并做好訓練后的積極恢復和簡單的康復治療以免引起疲勞出現肌肉僵硬、酸痛等疲勞現象,可采用推、拿、揉、捏、按壓等手法進行按摩,及時緩解消除疲勞。武術訓練休息或課后,應及時將腰背部的汗液擦去以減少出汗而形成反射性腰部關節(jié)血液循環(huán)障礙。
4.3營養(yǎng)與腰部預防
營養(yǎng)不良可以加大運動損傷的危險性。糖供應不足,加大蛋白質、脂肪的分解,使蛋白質供應不足可導致肌肉損傷。營養(yǎng)不良是大強度訓練中肌肉拉傷的原因之一。水不能及時補充可加大血液的粘稠性而造成的肌肉損傷。礦物質是骨的重要組成部分,礦物質的不足會影響骨的營養(yǎng)而加大運動損傷的危險性。
4.4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防治運動損傷
定期對運動員進行身體檢查或復查,觀察訓練、比賽前后的身體機能變化。發(fā)現腰受傷的運動員應重視治療,不易加大運動負荷,更不易練習難度動作,嚴重者應停止訓練,避免腰部反復損傷,迅速到醫(yī)院給予治療。武術教學、訓練與比賽時,也應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及急救工作措施;加強運動員的自我監(jiān)督意識,建立保健員制度,由運動員擔任保健員,進行簡單的臨時急救、小傷處理等[1]。
4.5使用護腰器具避免損傷的發(fā)生
適合的護腰器具可以減少及避免腰部損傷的發(fā)生。在訓練或比賽中如佩戴護腰器具可以有利于腰部發(fā)力,也可以減少腰部的急性扭傷等。但是使用太舊、已損或不適合的腰部保護器將會增加損傷的危險性。
5.1急性腰損傷康復治療與康復鍛煉方法
5.1.1臨床表現
輕者扭傷時常無疼痛,過后感覺腰痛,嚴重者傷后疼痛較為劇烈。疼痛也和動作有一定的關系,如棘間韌帶或棘上韌帶損傷時,在屈伸脊柱時疼痛,而在過伸脊柱的時,往往疼痛更明顯,側屈或旋轉腰部脊柱時,疼痛不是很明顯;腰背肌拉傷時,在彎腰和向健側屈曲時疼痛,并抗阻力伸脊柱運動時具有劇烈疼痛;腰椎間盤突出時,在平臥位直腿抬高時疼痛加重,并有下肢放射痛和麻木感。腰部肌肉可出現痙攣,如腰椎間關節(jié)扭傷或錯位,可出現棘突間偏斜,腰部活動受限[11]。腰部扭傷的局部一般有較為明顯的壓痛點,對定位有很大的診斷和治療意義。
5.1.2康復治療
楊志棟[12]研究表明運動損傷治療方法中草藥、針灸、拔罐、按摩、局部藥物注射、物理療法和基因療法等。其急性腰部損傷后方便可行的方法如下:
5.1.2.1非手術治療
(1)臥床休息:急性腰扭傷后,臥床休息是最基本的治療。臥床休息不僅有利于消除醫(yī)學腰椎肌肉痙攣,減少活動,減輕疼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組織損傷的修復和愈合。墊一個瘦腰枕放松你的肌肉,也可以交替俯臥姿勢,避免受傷組織參與。
(2)解痙止痛片:口服芬必得、西樂寶等抗炎藥片可止痛;中成藥七厘散、跌打丸、三七止痛片、云南白藥、蘇筋活血片等具有止痛和血的作用,亦可選用各種藥物外敷,包括各種跌打損傷膏藥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在醫(yī)師指導下選擇應用[13]。
(3)理療:可根據病情選用超聲波、低頻脈沖電療[14]、離子透入、電動按摩及紅外線照射等。
(4)按摩:1-2天后可進行推拿按摩治療,以便緩解肌肉、韌帶、筋膜、血管的痙攣,加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瘀滯,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目的?;颊吒┡P位,使腰部放松,以精油做擦摩,用掌根做揉、推壓、按壓等手法,力量逐漸由輕到重,然后在壓痛部位進行分筋、理筋、按壓、叩打,以及指針阿是穴、環(huán)跳、委中、腎俞等穴[14]。療效值得肯定,但是需要專業(yè)的人員來治療,以免加重腰部損傷。
5.1.2.2手術治療
對于久治未愈嚴重的棘上、棘間韌帶撕裂者,可進行手術治療。
5.1.3康復鍛煉
急性腰腰扭傷后,一般應臥床休息致疼痛減輕。在1~2周后損傷處即逐漸愈合完整,可以開始腰背肌力量鍛煉,以求及早恢復肌力。開始鍛煉不宜過多,起初從靜止狀態(tài)下肌肉自主收縮開始,然后,逐漸開始進行肌肉鍛煉。如:仰臥,踝背伸、直膝舉腿,屈髖內收;仰臥,屈膝“拱橋”(將臀部抬起);踝趾屈,腰腿后伸引體向上;仰臥,抱膝壓腹;站立位左右旋腰和后退行走練習[15]等。受傷兩周左右可參加簡單的武術基本功活動,以促進機能的恢復。受傷組織完全愈合后才能參加正規(guī)訓練。
5.2慢性腰背損傷康復治療與康復鍛煉方法
5.2.1臨床表現
武術套路訓練中長期反復發(fā)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鈍性脹痛或酸痛不適,時輕時重,遷延難愈。休息、適當活動或經常改變體位姿勢可使癥狀減輕,勞累則癥狀加重。疼痛多為隱痛、酸痛或脹痛,其它可有腰背部僵硬、沉重感、活動受限等。 骶棘肌痙攣、肌肉因收縮而顯得隆起,按壓有實硬感。無明顯壓痛點,若有,多在肌肉、韌帶、筋膜的附著處成條索狀或團塊狀的痛性結節(jié)[11]。
5.2.2康復治療
5.2.2.1非手術治療
(1)去除病因:糾正在武術套路中部正確的訓練、生活習慣及體位,避免使腰背部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的前屈位活動,應該經常變換不同的位置;同時消除易使肌肉痙攣的因素。
(2)休息:急性損傷休息1-2周,致?lián)p傷組織完全恢復為止。
(3)熱療:急性損傷最初幾天后可實施熱療,采用局部熱敷,可使腰部肌肉松弛,增加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回流,使疼痛減少。
(4)按摩:患者俯臥,醫(yī)者先用手掌揉按兩側骶棘肌,用掌根在腰部做揉、推壓、按壓等手法進行肌肉預熱放松,然后在壓痛點的部位進行分筋、理筋、按壓、叩打等手法,力量由輕到重,進行扭傷部位肌肉組織復原。
(5)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慢性腰肌損傷的效果在目前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治療時需要在專業(yè)醫(yī)師來操作。
(6)中藥治療:中藥治療腰肌勞損的杰出代表就要數膏藥和藥酒了。中藥治療腰肌勞損可以外貼五枝,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并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滲透于表皮,刺激神經末梢,促進局部血液微循環(huán),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腰肌勞損病機特點而發(fā)揮療效,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營養(yǎng),起到修復骨病組織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目的[11]。
5.2.2.2手術治療
只適用于特殊患者,如腰部肌肉損傷后破裂、肌肉還納、增生性筋膜條索腫塊摘除、攣縮肌肉組織松懈等指征應嚴格掌握,否則不僅不能解決原有癥狀,還會帶來新的問題。
5.2.3 康復鍛煉
張國輝[16]、孟凡萍[17]和湯偉忠[18]研究表明推拿手法結合腰腹肌功能訓練對治療對腰部損傷腰椎穩(wěn)定性效果較明確,方法簡單易操作。故推拿后可做以下腰腹力量練習進行康復鍛煉。
(1)仰臥抬腿
仰臥,雙手置于體側,兩腿伸直,將兩個腿慢慢抬起45°,還原,隨著鍛煉的進展可將上半身和兩腿同時抬起,還原。
(2)懸垂腿平舉(懸吊訓練[19])
手握單杠,然后收縮腹肌把腿舉到與地面平行,還原。
(3)俯臥燕式伸體伸腿運動
俯臥床上,雙臂放干身體兩側,雙腿伸直,然后將頭、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不要使肘和膝關節(jié)屈曲,如飛燕狀保持1-2秒放松下來。
(4)仰臥半橋運動
仰臥床上,雙腿屈曲,以雙足、雙肘和雙肩部為支點用力將臀部抬高,如拱橋狀,然后保持1-2秒將臀部放松下來。
綜上所述,武術套路運動的易受損傷的部位以腰部為主。在武術套路訓練中應增強安全防傷意識,進行科學練習,減少損傷發(fā)生;做好其康復治療措施及設備的建設,并且還要遵循防治結合原則,避免損傷發(fā)生。加強腰部受傷部位訓練,積極進行疲勞恢復,注意保護腰部等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預防“腰損傷”的發(fā)生。其詳細的預防腰損傷措施如下:
(1)運動員腰部受傷后應盡量避免“完全停訓”,應該合理安排“腰損傷”后的訓練計劃,可采用運動療法,教練員也應該提出科學、全面的傷后訓練的具體方案,并詳細記錄其反應,最后與運動員再共同修改制訂新的計劃。
(2)根據腰受傷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如:按摩、理療、外敷和內服藥、局部封閉等治療措施。
(3)為了保護腰背已傷部位的穩(wěn)定和防止腰再次受傷,根據具體傷情可采用保護器具等措施,如保護帶、緊繃帶等,使運動員能迅速投入正常訓練、比賽中。
(4)注意全身調理,增加營養(yǎng)。武術套路運動對神經系統(tǒng)緊張性和機體的協(xié)調性要求較高,營養(yǎng)攝入要合理,應有充分的蛋白質,必要時應補給維生素B1、維生素 C、維生素E和磷等礦物質[1]。另外,腰損傷之后也可選擇運動鍛煉康復法,其康復原理是調動身體生理機能強化肌肉與骨骼,并無副作用,急、慢性腰損傷都可根據損傷及恢復情況做腰腹部肌肉力量和柔韌性練習[20],增強其腰部保護力,如:仰臥抬腿、懸垂腿平舉、腰部“飛燕式”、腰部“拱橋式”等。武術套路運動腰損傷是由很多復雜因素造成的,我們在進行武術套路運動時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堅持科學訓練原則,從多角度考慮,這樣才能保證運動的質量[21]。探究武術套路運動損傷發(fā)生的部位、原因及康復治療措施,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的預防武術套路運動損傷,為今后的科學運動提供可靠保證。
參考文獻:
[1]朱曉東.武術套路運 動“膝損傷”之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 2013(04).
[2]茜廣孝.武術套路專項學生腰部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15(1):135-136.
[3]周 同.散打運動員慢性腰痛的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2.
[4]李 偉, 李 龍.對武術運動員運動損傷產生原因的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3):103-106.
[5]王安利主編.運動醫(yī)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6]趙斌主編.運動損傷與預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張靜文, 張 艷.武術套路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機理及預防[J].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04):132-133.
[8]樊藝杰.武術套路運動員常見的腰部損傷的原因與預防[J]. 湖北體育科技, 2001(1):73-74.
[9]朱海楠.武術套路運動員腰部損傷的預防[J].青春歲月, 2012(24):346-346.
[10]王瑞元,蘇全生主編.運動生理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11]http://baike.baidu.com/view/225251.htm 2014-5-21.
[12]楊志棟,王曉倩.運動損傷研究現狀綜述[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4(6):786-788.
[13]張篤超,李湘奇.運動損傷康復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
[14]木志友,鄒 蕊,李 亮.改善慢性腰肌勞損康復治療手段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12):67-71.
[15]林 剛, 鄢行輝.急性腰扭傷的防治[J].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5(19):50-51.
[16] 張國輝,張 宏,高明麗,等.腰腹肌協(xié)同訓練治療腰部運動損傷的臨床療效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4(12):2665-2666.
[17]孟凡萍,錢雪華,唐占英.運動員慢性下腰痛發(fā)病機制和康復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2010(11):68-70.
[18]湯偉忠, 鄭 軍, 殷 磊,等.腰腹肌鍛煉結合理筋手法治療下腰痛運動員腰椎失穩(wěn)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5):448-450.
[19]盧 瑋.懸吊運動訓練對慢性腰痛患者疼痛及靜態(tài)平衡能力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20]王 惠.運動腰損傷發(fā)生原因及手法治療探討[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8(5):449-451.
On “Waist Injury” in Wushu Routine Sport
Zhang T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China)
Abstract:The waist is one of fatigue damage part in Wushu routine sport, and about "waist injury," the studies are relatively less and not very perfect. Waist in wushu in strenuous exercise is easily under pressure and easy leading to a lot of training injuries. So, the paper, using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logic analysis methods, and compared research, and antibody summary, methods, studies on recent years Wushu routine sport about the most common waist injuries, such as acute waist injuries and chronic waist injuries, related problems, and combines movement physiological, and movement Anatomy, and movement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related knowledge for more in-depth analysis and summary, and proposes some reasonable of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recommends for Wushu routine scientific teaching and training, and for improving sport competition results and level, and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waist injuries "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s:Wushu routine waist injur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2—0054—06
作者簡介:張 特(1991~),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