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濤,劉暢,陳珊(采訪、整理),Taling Tene Rodrigue(喀麥?。?/p>
非洲人的武術想象
——大靈·德內·羅德里格的武術動機
洪金濤1,劉暢1,陳珊(采訪、整理)1,Taling Tene Rodrigue(喀麥?。?
Taling Tene Rodrigue(大靈·德內·羅德里格),來自非洲喀麥隆,在這篇訪談中他闡述了他對武術的獨特看法:他認為其實在世界很多文化中都具有一種武術的文化,非洲有非洲的武技文化,中國也有自己獨特的武術文化,因此在文化的傳播中,首先在語言翻譯中,用“Martial Art”來描述中國武術是不夠準確表達中國武術的文化內涵的,他希望以后能找到一個更準確的詞語來表述中國武術,同樣“A frican Martial Arts”概念的中文翻譯也有困難。另外,他有一個關于“中喀武術”傳播夢想,即建立一個“綜合文化機構”,通過中國武術傳播本土化來進一步地推廣中國武術以及以非洲的武技文化,從而加強中非文化交流。
大靈·德內·羅德里格;非洲;中國武術;文化傳播;夢想
羅德里格,來自非洲喀麥隆,來中國已有4年之久,曾在浙江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習漢語,目前在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促進中喀間的以武術為代表的文化交流是他十幾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努力的目標。2015年9月25日,我們在上海楊浦區(qū)中原城市廣場的星巴克咖啡館對他進行了采訪。
羅德里格,是我法語名Rodrigue的中文翻譯,我的英文名較長,朋友簡稱我M ike(麥克)。我第一個姓是Taling,音譯為“大靈”,第二個姓是Tene,音譯為“德內”,整個名字連起來就是“Taling Tene Rodrigue”,即“大靈·德內·羅德里格”。請注意順序,不是像西方一樣先名后姓,而是先姓后名,喀麥隆的姓名一般都是這樣,前一兩個姓一般是喀麥隆語,后一兩個名,一般是英文或法文,名字是可以不取的。Taling和Tene都是我的喀麥隆姓,雖然用英文表示,但發(fā)音依照了我們當?shù)卣Z言中的詞語,Taling(大靈)隨的是我爺爺?shù)男眨瑫r也是我個人理想的體現(xiàn),意為“心靈有多寬廣,世界就有多大”,也就是“有志者事競成”。Tene(德內)隨的是我爸爸的姓,意為“德在內心”。而Rodrigue(羅德里格)則是非洲與西方在歷史上的文化融合,是一個從殖民時代開始的習慣(喀麥隆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和法語)。
喀麥隆雖然只有2 100萬人口但民族眾多,至少有200多個。我來自其中一個叫“巴米累克族”的民族,這個民族的背景故事很有意思,這些故事跟打獵、射箭、戰(zhàn)爭、魔術、舞蹈等有關,圍繞男性考驗的習俗而展開。非洲許多其他民族都有類似的習俗。男青少年必須通過考驗才算是族里的男人、勇士,否則他一輩子沒有社會地位。這個習俗天然就篩掉了怕死的男性。因為這樣長期以來的傳統(tǒng),非洲就形成了一套關于格斗的完整知識體系和信仰。這些習俗一般是不外傳的,大部分的內容也是保密的。我只能說,作為一個針對男性的成人儀式考驗,有些階段是要命的,當然成功者是整個部族認定的勇士。這個習俗在我家鄉(xiāng)仍然存,且越來越名聲遠播,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給觀眾看的只是閉幕式的舞蹈儀式)。很榮幸,我在初中時就通過了這個考驗。這習俗所包含的武技要素當然有它獨特的魅力與意義,如長距離行走,長跑,摔跤,戰(zhàn)舞等。只有完成成人儀式的男人才有資格公用“Nehkang”一詞。未通過的男人則是跟女人和孩子一樣,都沒資格用這一詞語?!癗ehkang”一詞的內涵非常深刻,是巴米累克族男人的一種標志。
在許多非洲的其他民族存在著類似于的成人儀式,如肯尼亞的布庫薩族。每年的8月舉行傳統(tǒng)成人儀式——行割禮。行割禮的少年都在16歲以下,他們要跳進冰冷的河水進行麻醉,為行割禮做準備。手術過程中,他們不會使用任何麻醉劑或者醫(yī)用酒精。行割禮的前一天晚上,男孩的家人需宰殺一頭牛,給他們披上一大塊牛肉。這塊牛肉既是一份禮物,也是一個允許他們行割禮的標志。跳進冰冷的河水或者湖水后幾分鐘,他們必須出來,毫無畏懼地行割禮,然后還要通過其他比賽項目才完成儀式。在埃塞俄比亞的哈默部落比如,男孩要在少年成功完成“跳?!焙蟛拍苡匈Y格參加割禮。這些儀式的目的之一是磨煉男孩的肉體與勇氣,考驗他的耐心等。另,成功者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認可,并擔任他的社會責任,如捍衛(wèi)他的部落、對抗入侵者、保護弱者等??梢姡侵抻袑儆谧约旱囊环N武技文化。
我來中國的目的之一是追蹤武術,這算是個愛好,也算是個夢想,但武術不是說學就可以學到手的。我開始接觸武術的時間比較早,是在4歲的時候。當然那時只是在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武打明星的電影中觀摩到。喀麥隆是1971年才和中國建交,1971年之前,在喀麥隆學習中國武術是不現(xiàn)實的。建交以后,有一大批中國朋友來到喀麥隆做生意,這就免不了產生文化傳播,中國武術就這樣漸漸走進喀麥隆。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有了機會認識中國的武術。我的武術之旅還要歸因于我的喀麥隆太極拳師傅,而他則師從于一位美籍華人。這位美籍華人初到喀麥隆時發(fā)現(xiàn)當?shù)厝撕艹缟兄袊湫g便傾其所知教起了當?shù)厝宋湫g。但第一個真正帶中國武術到喀麥隆的專家是一位叫邸國勇的師傅。邸國勇大師是湖北人,八卦掌高手,也精通其他中國武術的拳法。這位師傅于1988-1989年左右居住在喀麥隆,短短1年時間,他卻收了眾多武術徒弟。他不分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把課程分成3部分,少年拳教給少年,自衛(wèi)技術教給中年人,太極拳教給女子與年紀比較大的人。因為大家都是為了興趣而來,也是為了滿足一種好奇心而來,所以大家都學的很快。值得一提的是,他自己承認剛到喀麥隆來時,喀麥隆人已經對許多別的格斗體系有所熟悉,那些格斗體系和中國武術不一樣。
我是在2006年考上大學后才有機會在實際生活中練習中國武術。主要是因為在我讀小學和中學的家鄉(xiāng)沒有任何能學中國武術的地方。我考上大學之后,到了另一所城市,才第一次親眼目睹中國武術的俱樂部。其中有長拳俱樂部,太極拳俱樂部,以及截拳道俱樂部。我最終選擇了截拳道與太極拳兩個俱樂部,并拜了兩位喀麥隆師傅。我在電影中看了很多拳種,那是我最理想的拳,但那些拳和現(xiàn)實的不太一樣,我一時有點猶豫不決,不知選哪種拳會更適合我,我喜歡學得效果好又學得快的拳。我那時候抱的心愿就是想像李小龍一樣天下無敵,像李連杰在《太極張三豐》演的張三豐一樣,能做到與天合一。我開始練不久之后覺得太極拳不像我在電影里看的那樣,我以為我練了一段時間后也會跟李連杰一樣飛來飛去,但我練了幾個月覺得不但變化不大而且每天都得重復一樣的動作,心里還覺得有點厭倦。師傅不斷地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耙苍S是我不夠有耐心吧!”心里想。再堅持下去,練時間長了,我才漸漸發(fā)現(xiàn)了太極的好處,比如“暢通經絡”、“消除壓力”等,我就這樣慢慢地喜歡上了太極拳。截拳道則更符合我的性格,我是比較外向的人,這與直截了當、思想開放、重視強身健體的截拳道宗旨完全一致。我們練的那種截拳道經我?guī)煚數(shù)恼{整,香港的套路風格濃重,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其中的一些拳和我電影里看的一些怪拳,尤其是模仿動物的拳如螳螂拳、蛇拳、鷹拳一樣,所以我越練越喜歡。
來中國之前真認為只要你隨便拜街上的任何中國朋友,他就會教你拳,或起碼教你一些中國武術的基本功。在我看來,中國武術應該是中國人民的一種身份,一種認知。中國人都應該像李小龍那樣,有人問過他:“你叫什么名字?”他答道:“我叫功夫”。同樣中國人今天應該能回答道我叫“中國武術”??上О。∵@對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只是個理想而已。就拿小學生習武的情況來說,首先大多數(shù)小學生學習武術是不自愿的,而學習武技的孩子們往往以學跆拳道為主。“武技是世界各民族共同擁有的一種文化。每個民族都存在著與動物界、與他族之間的抗爭,而在這種抗爭中,武技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必然的,這是技術和文化積累的結果。世界武技的形式和種類也因此變得種類繁多,風格迥異,并且獨具特色。世界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民族特色的武技,如中國的武術、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巴西的柔術、美國的拳擊、泰國的泰拳等?!盵1]
我在非洲長大的,可以說“Martial Arts”伴隨著絕大多數(shù)非洲人的成長?!癕 artial A rts”,我們通過字典查閱的中文翻譯是武術,但實際上,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來講,這個詞組更多的是技藝技法層面的,不包含“止戈為武”的哲學思想。柯林斯英漢雙解大字典上,“Martial Arts”通常是一種徒手格斗的一種方式,主要來自于東方,例如:功夫、空手道和柔道,因此,“Martial Arts”是可以概括多數(shù)格斗體系的大概念,如空手道、跆拳道等,也包括非洲的一些拳種如Dambe,摔法如NginiNGINI以及其他地方的拳種,所以如果有另外一個詞,比如“世界武術”能作為“Martial Art”的翻譯會更恰當。漢語中有“武技”這么一個詞語,不過武技更強調的是格斗的技術而忽視方法中的藝術,所以也無法準確的表達“Martial Art”的概念。中國人對武術有他們獨特的了解,英文甚至也開始用“Wushu”這個詞語,主要是想更準確地表達“Chinese Martial Arts”(中國武術),可惜的是漢語除了“武術”這個詞語沒有別的詞語來準確地表達“Martial Arts”。所以在個人的話語中,當我用中文談到武術的時候都要區(qū)別“武術”和“中國武術”這兩個概念。希望有朝一日漢語出現(xiàn)一個更準確的詞來形容“Martial arts”概念,這樣我才方便地互用?!拔湫g的英譯要起到文化交流傳播的作用,譯者不但要熟悉英語文化,考慮譯文的可接受性,而且要充分認識了解武術的民族文化屬性,在英語文化中引入武術的原有風貌,保持武術的民族文化特色。”[2]。“Kungfu”則是李小龍首次提出的概念。Kungfu強調的是搏擊術、格斗、實戰(zhàn)等。功夫也是武術的狹義概念。跆拳道、空手道、拳擊等都可以包含在功夫概念里。但有趣的是,功夫也不能完全被翻譯成Martial arts。Martial arts的本意比功夫還要廣。比如我目前研究的一個關鍵詞是“African Martial Arts”(我將之翻譯成“非洲武藝”或者“非洲武技”),這是一個獨立的文化系統(tǒng),把此概念翻譯成“非洲功夫”就不行了?!胺侵尬渌嚒被蛘摺胺侵尬浼肌钡拇嬖谑俏阌怪靡傻?,它可追溯至遙遠的過去。也就是說,不但原來有,目前仍然有,而它的歷史悠久,而且有豐富的歷史與考古資料。叫非洲的“Martial arts”也好,叫“非洲武術”也罷,非洲是文明的發(fā)源地之一,有悠久的歷史,目前非洲有兩千多種語言,我們有自己的詞匯可以表達這個意思。比如我上述提出過我們家鄉(xiāng)使用的“Nehkang”一詞。任何西方詞典沒有這個詞,而且它的意思不完全是“Martial Arts”也不完全是“武術”。非洲人有他們自己對武技文化的理解。不管說“非洲武藝”或者“非洲武技”都無法表達“NEHKANG”的準確意思。如果我的祖宗能從墳墓出來,他會把這個詞的意義深深的講出來,他既沒有接觸西方文化,更沒有接觸中國文化。一個現(xiàn)象如果沒有一種詞語來表達并不意味著這個現(xiàn)象不存在。以前非洲跟外部世界似乎是封閉的,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外部世界的人才剛剛開始了解非洲。我敢肯定到有朝一日,非洲的“非”字會改成“飛”字。
非洲是個獨立文明的發(fā)源地,中國也是。中國文明歷史悠久,中國武術歷史亦是如此。中國的思想、文化和哲學歷來都是有它獨特的魅力,中國武術更是如此。邱丕相認為,“中國武術,它所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它所折射的民族精神光彩,是豐富的、深厚的、內蘊的。在這個意義上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也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一種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盵3]每當我練習中國武術中的傳統(tǒng)套路,我都忍不住驚嘆中國古人的博大哲思。從人類的角度看,文明就是把不自然變成自然,或者說,是把大自然變的不自然,通過習慣、文化等,把野蠻變成文明。武術或者“Martial Arts”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可是這個過程有多久,從何時何地開始恐怕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各個地方的武術都面臨這些問題,而且說法因地而異。談文化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文化中心主義,這也是為什么在這個全球化進程中我們更要學著去了解其他文化,我相信每個地方都有屬于它的獨特文化,不管是音樂文化、舞蹈文化、還是武術文化。問題就在于誰在哪個角度看什么。在地球上看月亮它是圓形的,但走到月亮上就看不到那原來的圓形的。文化也是一樣的。他人的文化其實可以做自己的鏡子。當然武術的“武”字在中國文化是有一個悠久歷史背景。蔡寶忠[4]認為,“從甲骨文、金文(鼎文),到現(xiàn)在的‘武’字,經歷了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從甲骨文中‘武’字的文化看,其完整表述應該是:或持戈靜止而立,注視前方;或舉戈而動,欲與人、獸斗?!睆乃囊饬x上看可以明白武術概念的獨特性。當然用同樣的詞語去翻譯其他文化不免會出現(xiàn)歧義。中國武術是博大精深的,了解它魅力的核心不是一兩天能做得到的,武術它也是中國文化的棟梁,包含著歷史、哲學等非常龐雜。這個核心越想了解越了解不了。所以我曾說過“我來中國之前知道什么是中國武術,到中國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國武術了?!敝袊湫g文化是充滿獨特的魅力,你們應該為此而驕傲,我恨不得把這個魅力展示給非洲同胞們看看。
我來中國之前在祖國喀麥隆已經開始“中國武術推廣”這一項目,我在截拳道俱樂部苦練了3年之后就到喀麥隆的首都雅溫得自創(chuàng)了個俱樂部并開始授徒傳藝。那時我還沒有學習漢語,憑著自己對中國武術的一知半解,按照自己的思路設立了多個武術課程。后來開始學習了漢語,我所感受到的中國文化和以前所理解的中國文化完全不同了,因為我開始了解了現(xiàn)代的中國社會,并慢慢開始分清楚現(xiàn)代中國與古代中國的差別,開始了意識到國際上的中國與實際上的中國的差距,甚至開始分中國國內的武術與國外武術的差異等,具體說來話會太長。我用自己的話說,中國武術有“套餐武術”與“分餐武術”的區(qū)別?!疤撞臀湫g”這里指的是在課程設置中采用的套餐式和分餐式的方法把相關課程進行搭配,所謂“套餐式”民族體育選項課,是指通過調研和優(yōu)化設計,將不同種類和形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根據(jù)項目的特點形成相互搭配,相互補充的一課兩個項目的套餐式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課程,比如舞龍配置安塞腰鼓,武術套路配置散打,民族舞配置花樣跳繩。[5]我以前以為任何中國拳種都是“套餐式”的,也就是說同時包括表演功能、實戰(zhàn)功能、健身功能等,正如我們在電影里看的那些老師傅,他們的拳法既有觀賞性又有實用性。我在我俱樂部就照這個思路教學生,以截拳道的格斗體系為實用元素,以跟師傅學的套路為觀賞性元素,再加上我在太極拳里學的基本氣功,我把它當做健康元素。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更全面的體系,而且教學效果十分明顯,不到幾年就有了數(shù)百個學生。到中國之后,一切都照“分餐”練的思路。要練實戰(zhàn)就去練散打,要練表演的話就去練長拳、南拳等套路,要重視健康就去練太極拳、氣功等。都是分得一清二楚的,而且好像行與行之間是毫無關系的。那些東西改變了我對中國武術概念的理解。當然,這些武術彼此并是非毫無關系的,形成這種現(xiàn)象也只是現(xiàn)代化的結果。我的一個看法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保留傳統(tǒng)的東西似乎是不可能的”。在我看來這種武術的碎片化未免是一件好事。拳種應該起碼配著“實用性”和“觀賞性”以及“道德性”等功能才符合“武術”這個稱號。而且有許多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武術的定義不一定分練套路的和練實戰(zhàn)的。在某些國家,武術等于“槍”,也就是說它有殺人性,人們分不清哪一種拳法只是能表演,而哪一種拳又可以傷害人。我另外想強調的一點是武術更應該屬于社會,要融入在社會當中,而不僅僅要屬于研究機構或專業(yè)學院,理想的境界應該像古代中國那樣。
其實我來中國之前就這么想的,覺得中國武術是中國人的一種身份,男女老幼都會的。沒想到現(xiàn)在的社會不太一樣?,F(xiàn)在的年輕人感興趣的是籃球、跆拳道、健身房等。還有人帶小狗逛街呢!想成功實現(xiàn)“中國武術全球推廣”項目,必須先解決一些自身的問題,然后要和那些了解并愿意支持中國的外國朋友們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內外和諧,并達到更全面推廣的效果。像我這樣的對中國友好的非洲人,不但有中國通之夢,將來還想和中國朋友們合作,甚至想成為中喀文化使者。中國與非洲是有歷史之緣的兄弟,我們都是歷史的受害者。這也算是一個美好未來的一番緣分,只要各方檢查一些自身問題,認可彼此的文化差異,就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夢想了。我現(xiàn)在關心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把武術概念做出意義區(qū)別,澄清中國、西方以及非洲人對武術的理解,這是我不久之后要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二是從非洲的角度追蹤非洲武術的存在與發(fā)展脈絡,并和中國武術做一下比較,為的是了解中非武術文化的差異之處,有利于促使中非文化交流。交流的目的也是了解對方的和我們的差異,這也是美好合作的最基礎條件。
跆拳道傳播的成功之路跟空手道、柔道一樣。連我們喀麥隆現(xiàn)在已經有這些運動項目的世界冠軍。為什么呢?其實這是個老問題,李小龍在世時一直努力想讓中國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上述我已經提到了文化保守主義,現(xiàn)在我想強調的是政府的作用??鬃訉W院是政府組織的,以“文”為主也是政府的意思,目前出于當?shù)氐男枨笳撘庾R到這個問題并修改政策。另外韓國的跆拳道推廣模式也是個好辦法。最后剩下的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奧運會,二是當?shù)卣呐浜?。如果中國武術走進奧運會的話這算是邁出了全球推廣的一大步。另外,一旦走進一個地方,“中國武術”首先須做到本地化并得到當?shù)卣闹С?。這些工作也應由中國政府來主導。這是中國武術走出國門遲早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武術全球化發(fā)展的一個必要條件。中國武術到喀麥隆得實現(xiàn)喀麥隆化,到南非得接受南非化,到哪里得接受“那里化”,否則“全球推廣”很難實現(xiàn)的。
我在喀麥隆的時候,我與我俱樂部的同伴們舉行了一個規(guī)模比較大的表演,邀請了當時孔子學院的院長趙有華先生和所有的中國老師們與朋友們來觀看。看完表演后,院長寫了一份報道,該報告由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在2011年2月24日發(fā)布,可以在相關網站查看[6]。我甚至提過能否為這些同伴們提供來中國學習武術的獎學金,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回國后更好地繼續(xù)做武術推廣工作。我們作為本地人可以一輩子留在那邊,中國朋友們則是暫時來的,早晚會離開,所以我們有時候更適合做這項工作。一般中國朋友們自己去的話不但費用高,風險也高,還有一系列的環(huán)境適應問題。還是合作更理想一些,你出錢我出力。當然孔子學院已經開始招聘武術專業(yè)的志愿者去海外教武術了。我認識我們武術系的一位研究生,她目前在韓國的孔子學院教太極拳,一年后要回國,參加畢業(yè)答辯。我敢肯定地說,這個方法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本土化不但使武術傳播更快,而且更有效,尤其是大規(guī)模的。只要看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就會明白這個道理。我目前已經在往這個方向努力。我已經設計了一個計劃,也算是一個夢想,為了加強中喀兩國關系。我想創(chuàng)辦一個“綜合文化機構”。推廣武術不僅僅需要教練和武館那么簡單,是需要一個這樣的“綜合文化機構”。我將這個機構取名為“中喀文化中心”。它主要包含3個要素,即語言、武術、電影。首先是語言基礎。語言是文化推廣中最基礎的問題,也是文化交流中必須克服的難關。為此,“中喀文化中心”將提供以英語、法語(喀麥隆的官方語言)、漢語為主的翻譯服務(針對本計劃的專業(yè)翻譯服務)。其次是武術載體。作為身體語言的武術,可彌補語言交流障礙,是推進中喀文化交流的有效載體。因此,“中喀文化中心”將致力于中喀兩方武術人才的培訓與儲蓄(這是我目前在上海體育學院攻讀武術博士的目的之一)。最后是電影媒介。作為文化交流最流行的媒介,電影可以其感人的情節(jié)有效地促進人們對異文化的感知。對此,“中喀文化中心”將探索以下問題:什么樣的內容同時適合非洲與中國的觀眾,如何解決基礎建設資金及人才引進,等等。我將通過實地調查了解喀麥隆的市場需求來規(guī)劃項目。我相信武術完全可以作為中喀兩國之間的橋梁。具體的計劃希望我們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聊一聊。我也期待中國政府能助我一臂之力。這就是我的武術夢想,或更具體是“中喀夢想”,因為我不僅為中國考慮,也是為我的祖國喀麥隆考慮。這也算是一番事業(yè),解決年輕人的就業(yè)問題是目前發(fā)展中國家最關注的問題。我不但要為自己打拼一番事業(yè),更為我的同胞們提供就業(yè)機會。我也打算用這樣的“綜合文化機構”給住在喀麥隆或想去喀麥隆以及非洲的中國朋友們機會了解喀麥隆以及非洲文化,有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非洲社會。
上述提出之前辦武館的事兒,具體時間是2009年初,我一直教授學生到2011年末才離開到中國,如今已經有數(shù)百個追隨者。值得一提的是,那3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明白了這種推廣法的限制,更不用提基礎設備的缺少。我下決心到中國來也是出于這些原因,不但是為了調整節(jié)奏,也是為了有時間和空間能想出一個更有效的策略。其實說到孔子學院的武術傳播,大多都只是讓武術來點綴一下,權且湊湊熱鬧而已,根本沒有一個嚴格的計劃。大多數(shù)孔子學院教武術只是讓學生出來表演一下,證明參加過什么活動或歡迎某位領導而已,只是表面上的東西,缺少一貫性和明確的宗旨。拿我國家孔子學院來說,我在那里的那段時間里并沒學到什么關于武術的新東西,只是代表孔子學院與伙伴們參加了許多場次的表演而已。再說,喀麥隆的孔子學院,包括它所有的分部,覆蓋不到幾個城市,在喀麥隆全國根本形不成規(guī)模。
我學習武術是完全出于愛好。我認為這世界上只有3種人:第一種是“做他們喜歡的事情”,第二種是“喜歡他們做的事情”,第三種“既沒做過他們喜歡的事情,也不喜歡他們在做的事情”,你們肯定已猜到我是屬于哪一種人。我可以一輩子追隨我的內心。我家人也是這么認識我的,所以支持我。我不光是來追武術夢,同時也是來給中國朋友們打開了重新了解神秘非洲的大門,這也是實現(xiàn)“中非夢”最基本的步驟。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重新發(fā)現(xiàn)問題。
[1]王崗.從武技到中國武術的歷史追述[J].體育科學,2008(10): 78-85.
[2]張振華,田蘭波.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武術英譯的重要原則[J],中國體育科技,2006(5):41-43.
[3]權黎明,王崗.傳統(tǒng)武術文化特征的當代闡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9):40-43.
[4]蔡寶忠.從甲骨文“武”字的含義到現(xiàn)代意義的武術概念[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7-119.
[5]孫云.“套餐式”民族體育選項課理論構建及實踐研究[J].價值工程,2012(6):232-233.
[6]http://www.chinese.cn/college/college/article/2011-02/24/content _230172_2.htm.
(責任編輯:楊圣韜)
Chinese Wushu in the Eyes of an A frican:the Motivation of Taling Tene Rodrigue
HONG Jintao1,LIU Chang1,CHEN Shan1,Taling Tene Rodrigue2
(1.School of Sports Media and Foreign Studies,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2.College of Chinese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Taling Tene Rodrigue,an African from Cameroon,expresses his views on Chinese Wushu.He thinks that a kind of W ushu culture exists in the different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A frica has its own Wushu culture and China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Wushu culture.Therefore,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firstl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s,theword"Martial Art"cannot express correctly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hinese Wushu.He hopes that amore accurate word can be found later to describe Chinese Wushu. Sim ilarly,it is difficult to put African M artial A rts into Chinese.Besides,he has a dream about the Wushu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Cameroon,that is,to set up a comprehensive cultural organization,which w ill further promote Chinese wushu and African martial culture through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Wushu so as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Taling TeneRodrigue;Africa;Chinesewushu;culturalcommunication;dream
G80-05
A
1006-1207(2016)01-0093-04
2016-01-08
洪金濤,女。主要研究方向:體育傳播。E-mail:339357431@qq.com。
1.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上海200438;2.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上海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