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負面清單”畫出文明城市底線
■實施文明城市建設“負面清單”,是解決文明城市建設常態(tài)化、超大城市治理精細化的重要抓手,并利用“政務云”等“互聯(lián)網+”手段,形成群眾積極參與的文明城市建設合力。
菜場衛(wèi)生不達標、網吧抽煙未禁止、背街小巷牛皮癬、高空拋物管不嚴……這些工作中的履職不力現(xiàn)象,將會被列入武漢市文明城市建設“負面清單”。10月8日,武漢市委常委會審議并原則通過《武漢市文明城市建設“負面清單”》,督促和引導各方嚴守城市文明“底線”,探索用全新管理方式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實現(xiàn)文明城市建設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
三大板塊27個類別劃清底線。
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fā)指出,實施文明城市建設“負面清單”,是解決文明城市建設常態(tài)化、超大城市治理精細化的重要抓手,要健全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利用“政務云”等“互聯(lián)網+”手段,形成市文明辦牽頭、各責任單位切實履責、群眾通過網絡互動平臺積極參與的文明城市建設合力。
按照武漢市委的要求,市文明辦研究起草了《武漢市2016年文明城市建設常態(tài)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將文明城市建設“負面清單”分成“公共場所”“個人”“單位”三大板塊27個類別,聚焦群眾關切的重點領域、突出問題,依次列舉了若干條負面清單,并逐一設置責任單位,確定了扣分、排名、年度考核評先等管理辦法。
搭建“負面清單”網絡管理平臺。武漢文明城市建設“負面清單”網絡管理平臺由市文明辦與九派(武漢)全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聯(lián)合打造,平臺將開辟網絡管理窗口,開通群眾投訴舉報、建言獻策、問題分析轉辦、辦理反饋和評價、考核排名等功能,充分發(fā)揮市民在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目前正試運行“區(qū)域分析”“場景分析”“行為分析”“數(shù)據地圖”“調查問卷”等板塊。一方面,從網絡等渠道即時抓取收集各區(qū)、各公共場所相關負面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形成評價依據;另一方面,開設“不文明行為隨手傳”欄目,設置市民投訴(舉報)和建言獻策、問題分析轉辦、辦理反饋和評價、考核和公示等功能,引導各方面實時抓好監(jiān)管和問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