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彰顯中國大國領導力
文 卜永光(國際關系學者)
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現了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后面貌一新、日漸強盛的中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中國印象。時隔八年,G20杭州峰會的成功召開,再次向世界勾勒出一副嶄新的中國圖景。
從北京奧運會到G20杭州峰會,剛好是世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的八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不久,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蔓延至全球,引發(fā)了一場空前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正是在這一年的11月,G20峰會于危難之際首次召開。八年來,逆水行舟的G20為抵御危機、推動全球復蘇作出了突出貢獻,堪稱是“全球經濟指導委員會”。
不過,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G20自身也面臨著諸多考驗。其一,新興大國在國際治理結構中代表性和話語權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西方國家卻不愿推動改革,導致G20內部兩類國家矛盾凸顯;其二,由于執(zhí)行力不足,G20的有效性正在受到質疑,甚至被譏諷為“清談館”;其三,“危機常態(tài)化”或“新平庸”正在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的真實寫照,G20需要為全球經濟尋找“新藥方”;其四,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諸多新興全球問題日趨嚴峻,G20如何在更廣泛的領域發(fā)揮作用,成為人們的新期待。
杭州峰會是一場深深打上了中國烙印的峰會。如果說北京奧運會展示的主要是中國成就和中國風貌,那么杭州峰會彰顯的,還包括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擔當和領導力。這場歷史性的峰會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以中國智慧為底本的新方案,也推動了G20自身轉型。
首先,G20的內部成員關系和發(fā)展方向得以理順。杭州峰會成為歷史上發(fā)展中國家代表最多的峰會,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代言人。峰會提出了推動G20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的具體舉措,明確了國際治理結構改革的方向。在中國有效協(xié)調下,內部關系復雜的G20成員國總體上實現了“同舟共濟”而不是“同舟共擠”。其次,G20的執(zhí)行力得到提升。中方提出了把G20打造成“行動隊”的目標,并以實際行動率先示范。比如,在峰會期間,中方聯合美國舉辦《巴黎協(xié)定》批準文書交存儀式,展現出的領導力得到聯合國秘書長盛贊。中國秉持“主席國辦會”原則,作為東道主和負責任大國積極行動,突破了G20轉型中面臨的“群龍無首”和“龍多反旱”雙重困境,提升了G20的有效性。再次,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新藥方”不負世界期待?!皠?chuàng)新、活力、聯動、包容”四大主題堪稱是中國“五大發(fā)展理念”的國際版。這一主題貫穿峰會全過程,堪稱是“中國智慧”為應對世界經濟失衡作出的重大貢獻。從《G20創(chuàng)新增長藍圖》到《G20落實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行動計劃》,杭州峰會提供的不只是“頭疼醫(yī)頭”的危機應對辦法,更包含了實現世界經濟長期協(xié)調運行的一攬子方案。最后,G20正在日益成長為議題更加廣泛的全球治理綜合性平臺。在中方的安排下,氣候變化談判成果落實等新議題被納入峰會議程,并取得重大突破。這表明G20已經超越單一的經濟議題限制,開始直面更廣泛的全球性難題。
G20留下了永不磨滅的中國印跡。今后,G20之于崛起的中國,將是一個更加重要的多邊外交舞臺;而杭州之于G20,則并非一個次要的地理注腳,而是意味著中國的理念、政策和主張等,已經被永久地融入到了G20及其致力的全球治理進程當中。
責任編輯 劉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