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敬杰
要常問自己為組織做過什么
□ 方敬杰
工作之余,常常聽到一些同志因個人愿望未能得到滿足、晉職調(diào)級落后于別人等原因,發(fā)牢騷、說怪話、撒怨氣,話里話外把不滿指向組織,給人感覺就是“組織欠了他”,一副“無辜委屈”的憤青模樣。更有個別人因此“升級”自己的情緒,工作不盡心盡力,干什么都“無所謂”,放任自流,自怨自艾,游走在紀律約束的邊緣。
針對這種現(xiàn)象,筆者想問一句:“組織欠你什么了?”或者說:“自己為組織做了什么?”
回想我們的成長之旅,是誰把一名剛踏入社會的青年,逐步培養(yǎng)成一個有一定能力素質(zhì)的人?是誰在你遇到成長煩惱、家庭困難、同事矛盾等情況時,及時伸出援手幫你排憂解難?不正是因為有各級組織和代表組織的人給予持續(xù)不斷的關(guān)心、信任和培養(yǎng)嗎!正因有組織不斷給我們創(chuàng)造條件,才練就了我們的能力素質(zhì);正因有組織為我們營造環(huán)境提供機會,才有了我們施展才華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舞臺。個人與組織,就如同魚兒之于水。離開了組織,我們就是離群的孤雁,能力再強,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為。
個別同志之所以會出現(xiàn)“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怨氣,是因為他們認知錯位,常常把自己高看一眼,忽視了組織的幫助支持,缺乏一顆感恩之心。有的同志工作馬馬虎虎,作風松松垮垮,還始終有一顆“上進”的心,一個位子干不了幾年就想動一動,心思都放在出彩頭、鋪路子上,一邊混年頭熬日子,一邊動心眼找門道,平時不努力,臨時搞關(guān)系。搞成了,喜笑顏開,沒搞成,怨聲載道。事實證明,那些只打個人小算盤、怨聲不斷的人,恰是難以靜心于工作的人。
古人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如果說父母給了我們第一生命,那組織就是給了我們第二生命,讓我們享受到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喜悅。所以,我們要像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一樣感恩組織的教育和培養(yǎng),無論身處何種崗位,無論組織賦予我們何種任務,都不能討價還價,而要以實際行動兌現(xiàn)曾在鮮紅黨旗下作出的莊嚴承諾。
在任何時候,我們要永遠記住一句話:不要總是抱怨組織虧待自己,而要常問自己為組織做過什么貢獻、做出過什么成績。
(責編:張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