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奡
(江西省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后危機時代的國際格局和秩序
李 奡
(江西省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從2008年開始,全球從美國開始形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逐步演變的過程中影響了全球經濟,形成危機。雖然多年過去了,這場經濟危機形成的影響依然在發(fā)酵,經濟危機所影響的不僅僅是經濟為題,還有國際格局與國際秩序,也隨之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美國已感受到了自己“老大地位”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美國的實力下降會產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他們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再像以前一樣強硬,美國也開始尋求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作為實力上最接近美國的組織,歐盟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卻是重災區(qū),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歐盟的實力大減,并且出現(xiàn)了希臘破產的情況。歐盟實力的削弱也讓其國際地位下降了很多,強勢的影響力也大大削減。
在后危機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中,超級大國的削弱使得原本的大國與美國的差距減小,其中發(fā)展最好的為俄羅斯,中國,巴西和印度,被稱為“金磚四國”。這四大國的發(fā)展不僅僅是一個實力上的增長問題,而是對世界的多極化發(fā)展有這個強大的推動力,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大國正在逐步走向國際政治舞臺的中心地位,并在國際格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推動新世紀的國際新格局的變動。
經濟危機不僅僅帶來了秩序的變化,對于國際體系的內部結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雖然以國家民族為單位,以維護國家主權為原則的國際體系并沒有發(fā)生本質上的變化,但是由于后危機時代國際力量的不同程度變化,造成了國際體系內部結構多極化發(fā)展的必然性。
首先,國際體系變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原本西方發(fā)達國家一手掌握國際權利,決策國際事務的結構發(fā)生了改革式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標志最為明顯的是新的經濟體在國際體系中承擔了重要的位置。美國《國家利益》雜志2007 年1 月發(fā)表一篇題為《沒有西方的世界》的文章說:這個世界依靠發(fā)展中世界內部相互關系的迅速加深,將不受西方控制自主發(fā)展,形成一個平行的新國際體系,繞過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雖然這種說法并沒有完全的依據,但是至少說明了新興大國的群體已經開始起勢,并且開始動搖了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霸權地位。
其次,經濟危機之前,世界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毫無疑問的是在大西洋,事實上就是在美國與歐盟之間。然而,在后危機時代,這種趨勢開始漸漸的有所轉變,隨著中國,印度等大國的崛起,大西洋為中心的重心已經開始漸漸偏移,太平洋周邊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將大西洋的絕對中心地位削減。
在蘇聯(lián)解體之后,世界在很長時間內都保持著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格局,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上擁有非常高的權利。然而在經濟危機之后,這一切開始出現(xiàn)了變化。經濟是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事實上,一個國家是否衰落,在客觀上是有一定的判斷標準的,一般情況下,從五個方面來考慮,經濟水平,政治制度,科技創(chuàng)新力,軍事力量和文化軟實力。
首先從經濟上分析,經濟危機的打擊對于美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大,但是,這種衰落的程度并沒有達到一個顛覆性的結果,現(xiàn)在來看,世界經濟實力的比較中,美國依然排在最強的位置,并且無法撼動。從政治上來說,經濟危機雖然影響很大,但是并沒有達到顛覆政治制度的效果,美國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從科技創(chuàng)新力,軍事力量和文化軟實力來分析,美國的軍事力量依然是世界最強,毋庸置疑。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美國也依然是保持在最強的狀態(tài),處于領先地位。文化軟實力方面,雖然美國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其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底子,其能力在受到損害的同時依然保持了最先進的水平。
因此,“美國衰落”言論從客觀上來說,并不成立,他們依然處在世界頂尖的位置,依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只不過與其巔峰時期相比,綜合實力有所下降。不過,相對于巔峰期,美國的實力還是有一定的下降,美國需要在今后的長期時間內面對其主宰地位下降的情況,這將促使美國盡早放棄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諧。
由于經濟危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大國之間也開始由原本的相互競爭關系向相互合作的關系來調整了。大國關系的變化也是后危機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多邊主義受到歡迎,大國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明顯變的和諧了起來,不論是二十四國集團還是金磚四國,都在后危機時代強調協(xié)作關系,不僅僅成功的應對了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還增進了大國之間的關系。另外,美國的戰(zhàn)略部署發(fā)生了很大的調整,由原本的急速擴張和不可一世的態(tài)度開始轉變,與世界上其他幾股力量開始商討協(xié)作問題。這樣一來,大國關系的均衡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大國之間的協(xié)作關系加深直接影響了大國關系的意識形態(tài),原本單一的形態(tài)得到了改善,多元化成為了新型大國關系的主題。
經濟危機對于西方世界的打擊非常大,原本的全球化標準,實際上就是西方化的標準,是以西方的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為準則的標準。那么在經濟危機之后,世界貿易的腳步放緩,不僅僅對經濟西方化造成了打擊,也對政治西方化造成了影響,自由化與多元化成為了時代的主題,西方世界原本計劃的以西方民主制度統(tǒng)治全球的想法也開始轉變,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強國也紛紛宣布尊重他國的制度與民族文化,尊重符合國情的發(fā)展道路。
后危機時代造就了世界政治,經濟等等的新紀元,對于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美國的衰落以及大國崛起。雖然在經濟上,經濟危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是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和協(xié)作,在世界經濟逐步復蘇的同時,也維持了長期的世界和平,國際格局與國際秩序的改變也成為了世界多元化與一體化的重要部分。
[1] 錢文榮,淺析后危機時代的國際格局和秩序[J]. 和平與發(fā)展.2010年第5期
[2] 劉飛濤,后危機時代的國際政治格局與趨勢[J]. 國際政治專論.2010年第3期
[3] 錢文榮,金融危機背景下需要關注的幾種國際思潮[J].紅旗文稿.2009年9月
[4] 外刊要論[J],世界知識.2007年10月
李奡(1991-),女,漢族,山東泰安人,研究生在讀,法學碩士,江西省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關系專業(yè),研究方向:大國關系。
D815
A
1672-5832(2016)11-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