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婷
冰川如廁
◎易思婷
幾年前,我第一次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上生活了四個禮拜,以繩隊行走的旅行天數就占了三個禮拜。如果要小便,可不能脫隊找個隱蔽的地方,一來冰川上視野開闊,沒什么遮蔽物,二來脫隊活動風險太高,隊伍停在哪里,就得在哪里方便。男人還沒什么,但女人要寬衣解帶實在是哆嗦得不得了,剛開始因為怕羞,還大聲宣布麻煩大家轉過頭去,后來也懶得警告了。
有的女人甚至為了省事,在裝備中多帶個道具,是個類似漏斗的東西,使其可以像男人一樣站著小便。
在冰川上大便要算好時間,在扎營地進行。冰川上冰天雪地的沒有什么微生物活動,大便不能挖個洞埋了就算了。世界各國高海拔、面積較小的冰川或沙漠地形廣闊的地帶嚴格規(guī)定不能將大便留在當地,但阿拉斯加的冰川沒有規(guī)定,大便可以直接丟棄到冰川的裂隙中,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一次,營地的安全范圍外約莫一米處有一個半米寬的裂隙,大家綁好小塑料袋后,就直接瞄準投擲,不過很多人都瞄不準。那天就看到許多人用探測積雪厚實的探測棒(超過兩米)把投擲過遠的撈回來,把投擲過近的推進去,好像玩冰上曲棍球。最開心的一次大便經驗是在丹奈利3700米處的扎營地。四個帳篷排成一條直線,扎在比飛機跑道稍寬的棱線上,面對著行進路線,左手邊看下去,數不清的山頭從絲絲云霧間冒出來,縱橫交錯;右手邊看下去是之前攀爬的路線,大小冰川的裂隙看得人驚心動魄。
最妙的是,靠棱線最近的冰川裂隙相當大,不管怎么丟,那個該死的小塑料袋都不會失了準頭。我想不出哪一個廁所可以超越這一個?那個會自動暖座墊的馬桶是稍微舒服了些,可哪比得上這里的漂亮?從戶外的大小便經驗中,我學到最多的還是了解自己。小便的顏色和頻率直接回答了是否攝取足夠的水分。在文明世界里,就算在外頭吃壞東西拉肚子,我也不以為然,但因為一次在5700米的海拔突然腹痛如絞需要在冷風中拉肚子的慘痛經驗,終于讓我痛下決心,查出自己其實有乳糖不適應癥,從此對食物的選擇更加小心。
大小便的學問可是大得很,既然天天都要做這檔事,還是想法子做得開心點才是。
(摘自《睡在懸崖上的人》同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