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慢
?
兩寶『敵對』的解決之道
李一慢
家有兩個寶貝,大寶與二寶之間的“敵對”是一種常態(tài),動手動腳、威脅、打小報告……反正是兩孩子吵吵鬧鬧,不得安靜。
父母如何解決兩個寶貝之間的“敵對”,會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們沒有要求老大對老二的“挑釁”不許反擊,也從不強調(diào)“大的不能欺負小的”,而給老二更多去激怒、挑釁老大的機會。
我們嘗試FFS三步法(發(fā)現(xiàn)問題、理清情緒、找到方案),以建設性的態(tài)度,給孩子最重要的教化。不是有個流行的說法,最好的家教是母親平和的態(tài)度——當然,這種說法有點偏頗,父親也同樣需要平和的態(tài)度和耐心。不過,媽媽在處理家庭沖突時,確實可以發(fā)揮更多的作用。
發(fā)現(xiàn)問題(Find):
有時候,孩子們的認知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會有完全不同的立場,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他們只是爭執(zhí)這個不同,而不是爭執(zhí)這個不同引發(fā)的結(jié)果。
比如,老大老二為午餐吃肯德基還是麥當勞爭得臉紅脖子粗。但上一次是老大做了讓步,當時達成的一致是“下一次得聽我的”。為了避免爭論“跑題”,我們可以指出問題所在:你們都想吃垃圾食品,只是這一次(需要強調(diào))到底吃什么?于是,他倆很快就決定去吃心目中的健康快餐了。
有時候,為了快速介入,可以立即攤牌,指出他們的行為違反了家規(guī)?!坝腥藙邮至耍@可違反了家規(guī)。”“我好像聽到了老大提出你不要這樣做了,我們可是全家人都同意:如果有人提出不愿意了、不愉快了,就應該停止?!?/p>
要注意,這類具有一定判斷性的表達只是為了停止“敵對”所用,之后還需要幫助雙方理清情緒。
理清情緒(Feelings):
既然是“當法官”,就應該給老大老二相等的機會,請他們分別申述,并且提倡等一方說完后,另一方再說,允許補充。即使是很明顯地能看出誰是“侵略者”誰是“受害者”,也讓他們各自說完,不直接下結(jié)論——這何嘗不是語言發(fā)展的機會?
在聽的過程中,重復孩子的話,比如“于是,你很生老大的氣”“你覺得老二冤枉你了”……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被爸爸媽媽了解了,其實也是“發(fā)泄”給對方了——在一種很公正的環(huán)境下。這也會讓雙方冷靜下來,讓孩子們冷靜地明白自己后續(xù)行為吵鬧的根源。
找到方案(Solution):
“你們大吼大叫,眼看著要動手了,而且為吃什么而動手!現(xiàn)在能不能不用剛才那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想一個方法,看看哪種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蔽矣浀梦壹以龅竭^這個問題,我當時出了一個“餿”主意:老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了,如果你們樂意的話,我們可以試著各自去吃喜歡的食物……一聽說要分開吃飯,老大和老二其實還是喜歡啥事都一起的,于是戰(zhàn)火熄滅,回歸和平。
家庭會議是我們解決重大事情的溝通平臺,某種程度上也能解決一些老大老二之間的“敵對”,并且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家庭會議保證了程序的合法性,不論大小,都可以發(fā)表意見;會議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在各自觀點充分表達的基礎上;會議還有協(xié)商不一致的投票設計,也是一個解決沖突的框架。
雙批策略是我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方法,對老大老二都管控起來。老大老二經(jīng)常會無端爭吵,雖火力不足但綿延不絕。爸爸媽媽如果發(fā)現(xiàn)苗頭就立即出手,對雙方提出警告,基本上能奏效。但是,同時批評兩個人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公平,一定要慎用。
替身策略我們不經(jīng)常使用,但也會有效。父母中的一方隨時搬出另一方:“爸爸希望我們?nèi)绾巍蔽野l(fā)現(xiàn),有些時候不在敵對現(xiàn)場的另一位好像更有說服力?;蛟S,他們覺得深愛的爸爸媽媽不看到他們的“敵對”為好。
不過,在每個家庭里,老大老二和爸爸媽媽都是按各自特有的軌道運轉(zhuǎn),孩子與父母之間都會有適宜的應對方式,以上方法僅供大家參考而已。
(作者系新教育實驗學術(shù)委員、新閱讀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朱璐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