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生
?
游麻龍灣清明上河圖泥塑園
李友生
一幅宋代《清明上河圖》留下了那個時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現(xiàn)實中,我們對這副稀世珍品的真正涵意了解甚少。麻龍灣泥塑清明上河園,給我們文化之游又添一景。這座占地200畝,投資過億的集觀光、餐飲、采摘、娛樂、商務會議于一體的旅游休閑園,總在牽引著我的視線,懷揣到此一游的情愫。今年十一長假,我圓了這個夢。
車出市區(qū)一路往北疾馳,穿過一片茂密的樹林,進入景區(qū)。隨著游客進到一個大廳,環(huán)目四周,有一個不大的舞臺,臺下已坐滿了人。我想,這只是個演出場地,還沒到演出時間。我在納悶兒,到這觀賞的是泥塑清明上河園。怎么……往左一瞧,又排起了長隊,詢問才知道,這里免費供應午餐,已經(jīng)到了開飯時間。還好,吃完鈑,舞臺拉開序幕,雜技、摩術等一一亮相,觀眾一片賀彩。觀完節(jié)目,在導游的帶領下,才進入清明上河圖泥塑園。
在這個長300多米,寬62米的泥塑藝術園中,把北宋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立體地呈現(xiàn)在游客面前。規(guī)模之宏大,匠心之獨特,為國內(nèi)首創(chuàng)。我一下仿佛被拋于世塵之外,回到久遠的年代里??矗萦铄e落;商鋪店坊,鱗次櫛比。酒樓里倆人對飲,談笑風聲;品茶的過客閑人,閑談于席間或憑眺于窗外,在繁雜的鬧區(qū),顯得安然暇意。一賣藝人,雙腳倒立,施展著自己的才藝,吸引著過往路人,各個專注的目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屋檐下的打鐵鋪,爐火正紅,三人分工協(xié)作,鐵錘上下翻飛,精神專注,形態(tài)各異。秋收場地,驢拉石碾壓場,一老者手握木掀,借用風力揚場,一人手握毛巾拭汗,一舉一動,表現(xiàn)出秋收勞動人的繁忙景象,虹橋上,車來人往,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都市人郊游,踏春、填墳……人物繁多,神情各異,栩栩如生,讓人看得目不暇接,如醉如癡。
佇立園中,為泥塑家的傳神技藝,緊湊的鋪景,深感贊嘆,一件件泥塑作品,使我悠然思古。把宋代社會的風土人情,穿越生命的長河再現(xiàn)景區(qū),那和諧共處的感人場面,使我浮想聯(lián)翩,心曠神怡。
從泥塑園游完,拾級而上,亭臺樓閣映入眼簾,一幅幅麻龍灣故事傳說躍然墻上,圖文并茂,賞心悅目。經(jīng)導游講解,略知大概意思,只因時間倉促,不能一一品目,隨游客魚貫而下。
漫步園中,自由賞析。不知不覺,落日西下,隨著游客漸稀,只好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結束這趟短暫的文化之旅,心情愉悅的踏上返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