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超 孫玉權
?
居民休閑消費影響因素分析
◎文/楊超 孫玉權
休閑消費是人們在進行休閑時產(chǎn)生的消費,包括對物品和服務的消費,是人們?yōu)榱藵M足精神需求而進行的消費??梢灶A見,在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達的未來,休閑將是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而休閑消費也將是社會經(jīng)濟的主要構成。休閑消費存在兩個重要因素:預算和時間。沒有預算就沒有消費,更別提休閑消費。沒有時間,就不能休閑,也就無從進行休閑消費。本文主要從預算的角度來看休閑消費,找到增加預算從而增加休閑消費的辦法。
按照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口徑,居民的消費支出大致可以劃分為8類: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醫(y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這種分法,是按照消費所購買的產(chǎn)品特征來分類的,但是產(chǎn)品的特征一般不能體現(xiàn)出是否具有休閑屬性,很多產(chǎn)品既有休閑用途,也有其他用途。為研究需要,本文擬對消費進行簡要的劃分和界定。
從休閑的角度可以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劃分為基本生活消費、休閑消費、儲蓄支出和其他非休閑支出。
一是基本生活消費,是指為了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一般是為了滿足人們工作需要、生理需求的支出。如購買的第一套房子、每日三餐的支出、日常衣著支出和上下班出行的交通費用等。這些支出都為了滿足人們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如果沒有這些支出,人們生活就難以為繼。二是休閑消費,是人們在休閑活動中產(chǎn)生的消費,包括一些休閑時的餐飲、旅游出行和運動用具等。這些支出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玩樂需求和精神需求。三是儲蓄支出,既包括應對未來不確定性而進行的儲蓄,也包括為了獲得財產(chǎn)性收益而進行的投資,如購買股票、國債、黃金和古玩字畫等。四是其他非休閑支出,是指不符合以上三類標準的支出,如親戚來往、人情禮節(jié)等。
休閑消費是消費者消費的一部分,也是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休閑消費等于可支配收入減去基本生活消費、儲蓄支出和其他非休閑支出三項之和。若要增加休閑消費,需增加可支配收入,或減少基本生活消費、儲蓄支出和其他非休閑消費。
對一個居民來講,用于休閑消費的支出來源于其收入,收入可謂是休閑消費的源頭。我們通常用個人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個人的收入,個人可支配的收入是休閑消費產(chǎn)生的重要條件。如外出旅游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休閑方式,而收入的高低決定了旅游的消費水平和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也影響著人們的休閑質量。
按照消費的目的不同,可以將消費分為兩類:一是基本生活消費,是指居民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生理需求而進行的消費。二是休閑消費,是指居民在休閑時進行的支出,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居民的高層次精神生活?;旧钕M與休閑消費主要有兩個不同點:一是基本生活消費的收入彈性較小,在當今經(jīng)濟社會,人們若想維持基本的生活,就需要一定數(shù)額的花費去購買基本的衣、食、住和行等方面的產(chǎn)品和服務。而休閑消費的收入彈性較大,在收入變化時,會率先體現(xiàn)在休閑消費上。二是基本生活消費的優(yōu)先性高于休閑消費。一般來說,當人吃飽,穿暖,衣食住行問題都解決以后,才會去尋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消費的注意力也慢慢轉向休閑消費。
基本生活消費一般包括水電費、生活費、子女教育費、交通費、服裝費用和住宅費用等。筆者以是否休閑為界,將那些非休閑支出,并且是為了維系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家庭的運轉所發(fā)生的支出都納入到基本生活消費的范圍。個人或者家庭發(fā)生的基本生活消費極其瑣碎繁多,不能一一羅列,本文挑選其中對生活有“必需品”性質的大額支出(稱之為“大額剛性支出”),由此判斷其對基本生活消費產(chǎn)生的較大影響。
在20世紀90年代,住房、醫(yī)療和教育都進行了改革,作為我國從計劃經(jīng)濟邁入市場經(jīng)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形成了房地產(chǎn)業(yè)、醫(yī)療產(chǎn)業(yè)和教育產(chǎn)業(yè)。這三個產(chǎn)業(yè)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活力,也提高了產(chǎn)品和服務的水平。尤其是刺激了居民的教育、住房和醫(yī)療的需求,實現(xiàn)了拉動內需、刺激經(jīng)濟增長的目標,但是高學費、高房價和高醫(yī)療費卻成為百姓身上的沉重負擔。這三方面支出占消費的比例越高,表明居民的生活水平越低。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進休閑消費的角度出發(fā),政府應該加強完善這三方面的社會保障。
對于人們?yōu)槭裁匆獌π?,人們儲蓄的動機是什么?英國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名著《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中就列出了人們進行儲蓄的八種動機:謹慎動機、遠慮動機、籌劃動機、改善動機、獨立動機、進取動機、驕傲動機和貪婪動機。
據(jù)調查顯示,我國城鎮(zhèn)居民儲蓄的動機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養(yǎng)老”、“防病、防失業(yè)或意外事故”和“教育費”。這三項動機基本都是防止未來收入不確定或意外發(fā)生,因此可以歸結為凱恩斯的謹慎動機和遠慮動機。教育、醫(yī)療和養(yǎng)老不僅是剛性支出,也是我國居民主要的儲蓄動機,因此可以認為,儲蓄支出是基本生活消費的擴展。
根據(jù)美國人本主義經(jīng)濟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們首先尋求滿足低級的需求,然后再尋求滿足高級需求。同理,人們的消費也會首先滿足低級需求,這方面的支出是基本生活消費,也是人們生活中首先考慮和最重要的支出。儲蓄支出是為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也是為了未來生活的基本生活消費做準備,因此屬于第二重要的支出。人們支出的第三部分是休閑支出,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高級需求,因此屬于最后考慮的支出。由于基本生活消費和儲蓄支出的重要性都高于休閑消費,它們的變化會影響休閑消費的變化,存在擠出效應。
當消費者面臨收入的不確定性擴大時,就有可能擴大儲蓄,以防止未來的不確定性情況。即消費者在收入較多時進行儲蓄,以便在未來可能的收入較少時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
對于個人來講,除了受收入、基本生活消費和儲蓄這幾個因素影響,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居民休閑消費的支出。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所在行業(yè)和收入水平等。由于個體不同,這些因素對每個個體的影響程度都不一樣。對于不同的人,在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休閑消費偏好。除了消費者主體之外,還有一些客觀條件限制著休閑消費的方式和選擇,如公園、交通、旅游、餐飲和社會服務的水平和條件等,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休閑消費行為。
從居民的消費決策上看,足夠的可支配收入是支撐起休閑消費的先決條件,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休閑預算就會增加。因此,調整社會財富分配結構,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增加休閑消費的重要途徑之一。除了可支配收入因素外,休閑消費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基本生活消費、儲蓄的優(yōu)先級都高于休閑消費。若要消費者能夠放心大膽地消費,需要解決消費者基本生活的后顧之憂,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加強社會保障是增加休閑消費的另一個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 編輯: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