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董續(xù)忠
?
關于微博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趙 丹1董續(xù)忠2
自從2009年微博在中國快速崛起之后,微博群體逐漸形成,微博群體所發(fā)表的言論對人們思想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些言論在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摻雜著一些錯誤的言論、不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念,急需思想政治工作參與其中。本文將微博群體按照群體形成的原因將其分為以個人為中心的群體、以組織為中心的群體和以話題為中心的群體三種類型。并提出了微博群體身份的雙重性、碎片化的傳播內容、裂變式的傳播方式的特征。最后,根據微博群體的類型與特征,提出了加強微博群體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與建議:針對不同的微博群體采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合理利用微博微博的特點開展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
微博群體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道德素質
根據CNNIC第36次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微博客用戶為2.04億,手機端微博客用戶為1.62億。短短幾年微博在我國呈現出井噴式的發(fā)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微博,也形成了越來越多的群體。如今,微博群體傳播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微博用戶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深入地了解目前微博群體的類型、特征,對于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
群體通常是指因為共享共同價值觀而聚集在一起的社會單位。在微博中,每一位用戶都會通過關注他人或者吸引粉絲關注而形成一個或大或小的群體,因此每一個微博用戶都是一個或者幾個群體中的一員。他們通過微博中的轉發(fā)、評價、點贊等形式互相溝通和傳播信息。按照群體形成的原因可以分為三類:以個人為中心的群體,以組織機構為中心的群體和以話題為中心的群體。
以個人為中心形成的群體根據群體規(guī)模的大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名人型微博群體,其群主主要是各行各業(yè)的成功人士、社會精英、明星、媒體人等,而圍繞在其周圍的微博用戶即粉絲也可能來自各行各業(yè),群體復雜。另一類是平民型微博群體,群主一般是名氣較小的廣大群眾,此種群體的群主粉絲較少,粉絲一般為其親朋好友。
組織機構也是微博中形成群體的一個重要來源。組織機構包括政府、企業(yè)、報刊、民間團體、學校、網絡媒體等等。目前組織機構注冊微博越來越普遍,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不同地區(qū)的組織機構紛紛開通微博。由于組織機構的微博涉及的內容較廣,地域較大,穩(wěn)定性強,因此圍繞著組織機構而形成的群體通常較大。
微博用戶除了以個人和組織機構為中心通過關注關系而聚合形成群體之外,還可因共同的興趣或者共同的話題而聚合形成群體。微博中話題多種多樣,包括養(yǎng)生、娛樂、電影電視、財經、科技等方方面面。微博中的話題作為一個主題,是連接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微博用戶的紐帶,此種群體通?;有詮?,信息傳播、更新速度快。同時,微博用戶也可以自己發(fā)起話題,邀請其他人進行討論。雖然此種微博群體穩(wěn)定性較差,但是對人們的思想影響卻很大。
(一)身份的雙重性
一方面,微博群體是因網絡而結成的群體,微博中的每一個用戶都是某個群體中的一員,用戶彼此之間陌生感較強,具有虛擬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每一個微博群體的形成都是由現實中的人來組成的,而非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人,因此微博群體也具有現實性。微博群體身份的雙重性會導致人們產生兩種不同的行為。一種是微博用戶在網絡上的言行與現實一致,即在微博中人們所發(fā)表的言論和所進行的活動基本上是現實中人們思想的體現,這種情況是多數的。另一種是人們在微博中的言行與現實中的所作所為完全不一樣。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行盡量與社會所要求的相一致。但在微博中,由于微博的虛擬性,大多數人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自由的發(fā)表言論,這就使得一部分在現實中看起來思想品德素質很高的人在微博中就原形畢露,發(fā)表一些不利于國家、社會的言論誤導他人,或者為了博取眼球胡亂造謠,混亂人心,擾亂網絡和社會公共秩序。
(二)碎片化的傳播內容
微博群體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發(fā)表的內容成碎片化。每一個微博用戶只能發(fā)表不超過140字的內容,但是可以不限次數的發(fā)表。這種碎片化的寫作方式降低了對作者文字水平的要求,任何人都可以發(fā)表簡單易懂的文字,這也使得人們更容易閱讀和傳播信息。同時由于所傳播的內容通常不具有系統(tǒng)性,很多內容都是片面的或者錯誤的,一旦被人們所接受,長此以往就會對人們的思想道德進行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有可能改變了自己原先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等,進而被誤導慢慢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裂變式的傳播方式
裂變式的傳播方式也是微博群體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因為每一個微博用戶都有一定數量的粉絲,都是處在某個群體之中,只要發(fā)一條狀態(tài)那么他的粉絲都會看到。如果粉絲再進行轉發(fā),那么這條狀態(tài)就會成倍數的擴散開來,形成一個網狀的結構。而每一位微博用戶都可以成為某個群體發(fā)表言論的中心,也就是說,在微博中有很多個用戶在同時發(fā)表言論就會同時形成很多個網狀結構進行傳播。這種裂變式的傳播方式大大加快了傳播的速度,使很多事件或者言論在一夜之間就被大江南北所知曉。而這豐富的內容中不免會摻雜著腐朽文化、錯誤思潮、虛假信息以及黃色暴力信息,這使會使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和影響加劇,價值取向紊亂和道德判斷力削弱,最終將導致社會主義的主流思想難以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中占得主導地位。
當然除了以上的特點之外,微博群體還具有即時與延時并存、從眾性、辨識力低等特點。綜合看來,微博群體的這些特點都在呼吁著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參與進去,幫助人們提高警惕性,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引導人們合理使用微博。
(一)針對不同的微博群體,進行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對于以個人為中心形成的群體,主要是名人型群體中的言論傳播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對人們思想的影響也更大。因此,一方面,作為群體中心的名人,應該首先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為廣大粉絲樹立好的榜樣,發(fā)揮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積極參與到名人型群體當中,以群體中的一員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互動,對不正確的思想和觀點進行積極的引導,對正確的做法和觀點進行鼓勵和發(fā)揚。其次對于以組織機構為中心的群體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組織機構本身的管理性較強,而且粉絲相對固定,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可根據不同組織的特點、發(fā)表的內容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最后,對以話題為中心形成的群體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及時關注最新的動態(tài),對那些熱門的、敏感的微博內容要勇于參與,了解人們不同的思想觀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二)揚長避短、合理利用微博微博的特點開展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
微博的特點對微博群體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微博的便捷性、交互性、低門檻性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發(fā)現問題,與用戶進行互動,幫助人們認識到并糾正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得一旦傳播的錯誤思想沒有被及時發(fā)現就會在短時間內影響大量群眾,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這對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同時,對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沒有有效的反饋機制,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難以及時了解到人們思想的變化,更是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時瀏覽微博中的熱門話題,將不正確的思想及時糾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積極發(fā)起有益的話題,及時與參與話題的人們進行互動,在交流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當然發(fā)起的話題不僅要具有代表性而且要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樣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和質量才能大幅提高。
(三)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
對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網下為主,網上為輔的工作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走進微博,也要走出微博。因為人們在微博中的活動永遠不可能代替現實生活,人們在微博上發(fā)表的言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現實生活中思想的體現。一個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可能依賴網絡而形成,必然要通過現實生活來沉淀、積累和體現。所以,無論微博對人們的影響有多大多廣泛,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點和根本依然在現實生活中,微博只是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平臺的一部分。因此,在現實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引導人們正確看待微博中的信息,學會分辨是非對錯,合理的吸收借鑒,防止被一些心有所圖的人所迷惑和利用。
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會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的。但是無論是微博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還是現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最終目標都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和社會的良性發(fā)展。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06):34.
[2]夏南強,肖琴.微博群體信息及其主觀傾向性分析[J]情報科學,2014(09).
[3]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
[4]袁立庠.微博的傳播模式與傳播效果[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9):06.
[5]謝耘耕,徐穎.微博的歷史、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現代傳播,2011(04).
[6]趙玲,張靜.微博用戶的從眾行為特性與影響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09).
(作者單位:1.杭州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2.杭州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趙丹,女,山東青島人,杭州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董續(xù)忠,男,湖北黃岡人,杭州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城市學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