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
?
針對單招生“改考法、改教法”的問題研究
趙麗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單獨招生類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了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針對其特點來提出 “改教法、改考法”的改革措施,以期為高職院校單獨招生的改革和完善及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和實證依據(jù)。
【關鍵詞】單招生 高職 改教法 改考法
自主單招生的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知識面狹窄、學習習慣差等原田,導致持續(xù)學習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學習方法不夠科學,思維訓練欠缺等;掌握、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統(tǒng)招生要低;在心理素質、文化基礎及發(fā)展期望等方面與統(tǒng)招生相比都有較大落差,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本研究以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自行編制問卷《單獨招生類學生學習情況調(diào)查問卷》,對人文社會科學系部分專業(yè)(物流管理、會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yè))的大部分單招200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有效問卷18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3%。
70%左右的同學上課都有睡覺、玩手機、說閑話的概率。而且調(diào)查結果反映得出單招生課堂表現(xiàn)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學生的基礎很差,有50%左右的學生聽不懂。面對統(tǒng)招生的課程內(nèi)容,接受能力較差。(2)對老師講的內(nèi)容沒興趣。學生對學習積極性很差,有60%左右的學生對老師講的內(nèi)容沒興趣,不管老師講什么都沒有學習的興趣。(3)太疲勞精神集中不起來,聽不下去。收到部分其他因素的影響,有疲勞感。有將近90%的同學都反映休息時間太少,活動太多,精神不足,上課聽不下去。這也是以上原因中反映比例最大的一類原因。(4)不愛學習只想混日子、自暴自棄、老師不管等其他方面有問題的學生只有很少一部分。
(一)“雙向”研究
首先我們來看看學生對改教法的意愿情況分析。大部分同學還是希望課堂的教學方法有所改動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穿插與知識點相關的案例。有將近60%的同學都希望那個老師多介紹與知識點有關的案例。(2)適當加入與知識點相關的校外知識。有73%同學希望在老師講案例同時能適當介紹一些相關的校外知識。(3)知識來自現(xiàn)實,來自生活;以更多現(xiàn)實的案例引出書本知識,再慢慢加深分析。這種方式是同學們最希望的,有盡90%的同學都希望。知識來自現(xiàn)實,來自生活;現(xiàn)實與生活反映了知識點的存在;以更多現(xiàn)實的案例引出書本知識,讓同學們先慢慢感受,再漸進加深分析。
(二)改教法的具體措施
(1)以育人為重,學會“尊重”。單招生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學習,自律性差。因此我們教育的重點應該是育人,而且要用大部分時間。重點教會同學們,“尊重課堂、尊重老師、尊重知識與技能、尊重生活、尊重自己”。雖然育人環(huán)節(jié)要花很多時間,甚至效果很滿。一旦,如果同學們受到并通過了育人環(huán)節(jié)的教育與考驗,后期自律性便會增強,學習的自覺性也會隨之提高。
(2)降低課堂知識點的密度和難度。單招生的接受能力很差,因此對大部分知識點理解起來很困難。有時有越聽越不懂便會出現(xiàn)課堂睡覺的現(xiàn)象。因此,老師們應該大幅度降低降低課堂知識點的密度和難度。把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數(shù)量減少,難度分散降低。
(3)提高課堂內(nèi)容的豐富程度與吸引力度。單招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差,經(jīng)常精神不集中,聽不懂或不愛聽就不停啦。因此,老師們應多用案例或故事的方式來解析或引出知識點。知識來自現(xiàn)實,來自生活;以更多現(xiàn)實的案例或故事引出書本知識,再慢慢加深分析。
(三)改考法的具體措施
(1)五五平分化。不能在用統(tǒng)招生的考核方式,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單招生不愛學習、自覺性差導致不在乎平時成績,課堂紀律差。因此,應該“五五平分化”,考試成績占50%,平時成績占50%。讓同學們既要重視考試成績,更要重視平時成績。(2)重點改革50%平時成績的考核。平時成績的比例較大,不僅包括考勤、作業(yè)和提問,還應該加入平時的課堂違章情況(睡覺、玩手機、說話等擾亂課堂的行為),以及平時的禮儀表現(xiàn)。(3)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五五平分化”考法的實施比較困難,也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很多部門的支持。比如平時的禮儀表現(xiàn),就需要每門代課老師都要對該學生平時的禮儀情況做打分,就需要相關老師平時多了解每一位同學。因此,需要院領導的大力支持。
對于這些無法按普通高考分數(shù)線錄取考察的考生,怎樣的教學方法、方式與學習方法更適合單招類學生專業(yè)素質與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怎樣的教學評價與指標體系更能準確、客觀、科學的評價此類高職單招生的學習所獲、技能所得、素質所成?從有效的學習方法論、高職教育的學習方法論意義上看,怎樣的學習方法、方式才更適應于我國高職教育?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刻思考與密切關注的命題。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石中英.教育學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 )
作者簡介:趙麗(1982-),女,漢族,河北博野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