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清河
春 英
文/葉清河
葉清河1980年生,廣東清遠(yuǎn)人,發(fā)表作品見《創(chuàng)作與評論》、 《作品》、 《廣州文藝》、 《文學(xué)界》等,曾獲全國青年產(chǎn)業(yè)工人文學(xué)獎中篇小說獎,有小說被選刊選載。
四嬸被榮源鞋廠辭退后,就回到了村里。幾天后,我們接到四叔的電話,說四嬸病了。
我趕回村里,四嬸坐在椅子上,神情漠然,目光迷離。我喊她:四嬸。她看我一眼,良久才說,我叫春英,你是誰?我愣了一下,四叔搖著頭,說我回來之后,她就這樣了,連我她也不認(rèn)得了。
那幾年里,我們也帶四嬸看過了幾個醫(yī)院,但她的病情一直沒有好轉(zhuǎn)。時常地,她會坐在巷子里,看著某一個地方,久久地出神。如果不喊她,她會一直地坐著,如一尊石像,不聲不響,直到被夜色所吞沒。
我的四嬸,她的名字的確叫春英。
二十多年前,那個叫春英的女孩子,跟著四叔來到了蘑菇嶺。那一年我剛五歲,那天我在外面玩了回家,發(fā)現(xiàn)家里門口站著一個大女孩,臉容嬌俏,穿戴鮮亮。我停了一會,那大女孩招手讓我過去,問我叫什么名字。我發(fā)現(xiàn)她的腔音,夾著輕輕的震顫,聽著很特別。我說,我叫小亮,你呢?她笑著,我嗎?我叫春英。我撓著頭,喊一聲,春英姐。她咯咯地笑得更開了,撫著我的頭,對,以后就這么喊。
但很快,春英姐就變成了是四嬸。喝喜酒的那天,鄉(xiāng)里的親戚都來了,那隊伍浩浩蕩蕩,前頭的人來到了村里,后頭的人還在他們自己的村子。村里的巷子,擺滿了桌子、椅子,村頭架起了幾口大鍋,那木柴可勁地?zé)獠嗽阱伬锓瓭L,香氣飄上了村子的半空。鞭炮燒了一掛又一掛,從遠(yuǎn)山又傳來回響。村里的男人婦女,都分了工,切菜的、煮飯的、招待的,忙個不停,孩子們則滿村地呼朋引伴。宴席上,有大人們愛喝的頭曲酒,孩子們喜歡的菠蘿啤、美津汽水;晚上,還在村前拉起白布幕,放了電影《大刀王五》、《神鞭》。
我記得,當(dāng)時新人穿著一件紅色對襟裙,戴著耳環(huán)、手鐲,踩著紅鞋子,在家里長媳婦母親的帶領(lǐng)下,端著盤子挨桌子地給敬長輩。這個是大舅父、這個是三姨丈、這個是表姐夫,新人就跟著一個個地喊過去,雙手恭敬地遞上茶,小心地點上煙。然后,長輩就給新人回利是,說些夫妻美滿、早生貴子的話。
那當(dāng)兒,我在一旁看著,覺得挺好玩的,也嚷嚷著要喝茶。母親讓我別鬧,周圍的人卻哄笑著,新人也笑,端了茶給我喝。身邊的人問,該喊什么?我喊,春英姐。母親糾正了,喊四嬸。我環(huán)顧四周,又看著面前的新人,總覺得那一轉(zhuǎn)口之間,會有什么丟落了,就嗚嗚地哭了起來,邊哭邊喊,四嬸。四嬸又撫了我的頭,給了我一個利是。
喜酒過后,肉菜的香氣漸漸飄去,鞭炮的紙屑漸漸吹散,村里的日子又回到了雞零狗碎。四叔繼續(xù)外出城里打工,四嬸則留下了在村子里,每天,她依然會穿上明亮的衣服,踩著嶄新的鞋子。在我,這都是新奇的,總覺得這個嬸子與別人不一樣。但是這樣的做派,在家人那里,尤其是在祖父那里,卻犯忌了。
祖父是大家庭里的家長,做農(nóng)活是一把好手,但也專制,家里的事,都由他做主,祖母、四個媳婦,都由他安排農(nóng)活。這天,祖父瞥一眼四嬸,說喝過粥,你也到田里去!
四嬸只是笑,答應(yīng)了一聲。
不過,那時候四嬸不喜歡喝粟米粥,她說聞到粟米粥的堿水味道,看到粟米粥的糊狀樣子,就感到不舒服。她自己煮了米飯,蒸了蘿卜絲,皺著眉頭吃下了。而這又一次犯了家里的大忌,那時候村里的習(xí)俗,是白天喝粟米粥,到了晚上才吃一頓米飯的。
之后,四嬸是跟著去田里了,不過身上穿的還是明亮的衣服。正是農(nóng)忙,田野里都是忙碌的人們,長成的秧苗在風(fēng)吹過里擺動,蜻蜓和蝴蝶在河邊飛舞。田里是汪汪的濁水,四嬸挽起了褲管,還是走了下去。然而,站到了水田中,她卻有些茫然無措,似乎是過了好久,才明白到是來插秧的。開始插秧了,四嬸又顧忌著身上的衣服,雙腿站得筆直,腰也梗著彎不下去,那秧苗就不是插在田里,而是扔了下去的。半天下來,她就扔了那么幾行秧苗,還東歪西倒的?;仡^看身后,妯娌們已經(jīng)離得很遠(yuǎn)了,插下的一大片秧苗,包圍了她。祖父在一旁,罵罵咧咧著,四嬸回了一句,祖父就大發(fā)雷霆,把一大捆秧苗往田里一摔,泥水濺了四嬸一身。很快,村里也風(fēng)言風(fēng)語了,說四叔娶了個中看不中用的女人,不能干農(nóng)活,有個屁用?
那段日子,四嬸過得很艱難,她就像是一頭貿(mào)然闖入村里的野生動物,總讓人感到格格不入。祖父每天依然冷臉相對,只是派工,卻不教四嬸做農(nóng)活、用農(nóng)具,家里人也都不敢作聲,村里人則只等著看笑話。四嬸呢,卻還在倔強,每天下田,依然是穿著一身明亮的衣服,只是變得沉默了,不再笑了。
半個月后,四嬸就回城里了。
原本,那個叫春英的女孩子,是在東莞的一家玩具廠打工,已經(jīng)做到了線長,手下管著二十多人。她回到了廠里,找到了經(jīng)理,經(jīng)理正為缺個得力的線長犯愁呢,馬上就讓她歸了隊。終于,在工友那里,她又做回了春英。只是,才過了幾天,四叔就讓四嬸回家。那時候,村里的習(xí)俗,凡是嫁來的媳婦,都留在家里耕種,男人才到外面去打工,形成了“女耕男工”的家庭模式??墒?,四嬸不肯回家,四叔說她不過,又不敢違抗祖父的命令,心里苦悶極了。過了幾天,四叔和四嬸就吵了起來,四叔撂了狠話,要是不回去,就離婚。四嬸看著四叔,嘆口氣,你說真的嗎?四叔愣一下,還是點了點頭。四嬸說,那就離吧。四叔看著四嬸離去的背影,心里后悔,卻又收不回,一時愧疚難當(dāng),竟然去了跳河。虧得有路人看見,救回來了。
就那樣,四嬸又回到了村子里。
很快又到了來年春耕,當(dāng)四嬸從房間里走了出來,穿的已經(jīng)不是明亮的衣服,而是干農(nóng)活的舊衣服了。那個叫春英的女孩子,在四嬸身上剝掉了。
開耕的第一件事,是挑農(nóng)家肥到田地。那些農(nóng)家肥,是從牛欄、豬欄清理出來的糞便、灶頭燒剩的柴灰、稻草、爛菜葉等等,堆放起來積了一整年的。走到糞屋附近,一股濃重的氣味傳來,四嬸挨著墻面,嘩啦啦就嘔吐了。進(jìn)了屋里去,又嘔吐了一回。這樣之后,她才抓起了鐵笊,裝滿了兩簸箕農(nóng)家肥,挑起了擔(dān)子。那天,她就一直一聲不吭地,只管挑了一趟又一趟。直到中午,她累倒在了田里。大家把她扶起來,放到樹蔭下,這才又發(fā)現(xiàn),她腳板也起了泡,肩頭也磨得紅腫了。母親給她搽了藥油,她醒過來了,喝了半壺玉米粥,掙扎著爬起來,又去挑擔(dān)了。漸漸地我們都知道了,四嬸這是要與祖父斗,與自己斗。
幾天后,祖父又給四嬸派了新農(nóng)活,她得學(xué)會犁地。春天里,滿山都是綠芽,溪水清瑩透澈,新翻的泥土有一股潮濕的氣息。祖父陰沉著臉,把牛交給了四嬸,就一個人坐在地頭抽煙。四嬸去套牛枷,那牛犢卻欺生,就在原地里轉(zhuǎn)圈,躲著牛枷。好不容易把牛枷套上,掛上了犁具,四嬸還沒有掌握犁地的竅門,推著那犁具,越推越費勁,只累得滿頭大汗。可是那牛呢,還故意走得歪歪扭扭的,走了幾轉(zhuǎn),就停住了,怎么吆喝都不走。四嬸火上了頭,揚起手中的竹枝,就抽在牛背上。那牛一溜煙地往前狂奔,四嬸在后面追了一陣,犁具掙脫了她的手。那牛一直跑到了山邊,過了一會,兀自吃起了草。四嬸坐在地頭,卻笑了。也許,她本來就不想好好犁地的。
事情的真正轉(zhuǎn)變,是到四嬸生下了堂弟。
四嬸懷第一胎的時候,家里人并不知道。那時候,正是農(nóng)忙,農(nóng)活都是一趟趕一趟的,摘了粟米,緊接著就割稻谷,然后是挖番薯、拔花生、收黃豆。那天收黃豆,七月的太陽向大地噴火,為了趕收成,一連地忙了一整天。到了傍晚收工了,四嬸才發(fā)現(xiàn)褲管里濕了一灘血水,她流產(chǎn)了。到了第二年,四嬸再次懷孕了,祖父不好再安排四嬸重活??墒?,終究躲不過一些非議,三嬸就說,就你矜貴,哪個女人不會懷孩子?誰懷著孩子不照樣下地干活?三嬸這個人,嘴巴是比較不饒人的,不過她說的也是事實,向來村里的婦女懷孩子,都沒有休息的,直忙到要生孩子的那一刻。四嬸呢,聽不下話,也就較上了勁,干活更加賣力了。結(jié)果,又在一次種番薯回來后,孩子流產(chǎn)了。孩子接連流產(chǎn),流言又起了,說這都是四嬸故意的,她賭氣般地干活,就是要讓孩子從自己身上掉下來,因為那時候,她還不想留在村里的。再過了兩年,四嬸又懷上了,這一回,祖父也不敢大意了,安排了祖母照管四嬸。那時候,祖母每天都會到鄉(xiāng)里小墟上買肉,剁碎了給四嬸蒸肉餅,每隔兩天就會煲一次雞湯。我想,也就是在那段時間,祖母對四嬸的感情悄悄地發(fā)生了變化,之后直到她老人家去世,對四嬸都一直憐惜。后來,堂弟出生了,四嬸也就在村子里落下根了。
又過了兩年,父親四兄弟分了家,四嬸有了自己的田地,漸漸熟識了村里所有的農(nóng)活。她總是凌晨四點就起床,熬粟米粥、煮豬食、喂雞喂鴨,天亮了就去地里干活。傍晚回來,又忙于淋菜、喂豬、照顧孩子,常常要到八點多才吃晚飯。
那段時間,四嬸又做了一件在村里轟動一時的事。
田里插了秧,就要放田水。為了搶田水,人們常常在半夜里出動。那天夜里,四嬸先去放了一輪田水,回來睡了個把鐘,還是不放心,又再次去了田里,卻遇見了隔壁村叫金榮的,把水渠全堵上了,把水全放到他在下家的田里。四嬸與金榮吵了起來,金榮欺負(fù)四嬸是女人,動手把四嬸推倒在了田里。四嬸爬起來,與金榮扭打在一起。金榮開始時占盡上風(fēng),但四嬸卻憋了不怕死的勁,纏住了金榮,又是抓又是咬,還怪叫著,完全是瘋了一般,漸漸地氣勢上來了,把金榮打倒在了水渠里。這事情,后來就傳開了,人們又添油加醋地增加了些內(nèi)容,說四嬸當(dāng)時騎在金榮身上,每甩一巴掌,就問一句還敢不敢?又說,當(dāng)時金榮已經(jīng)跪下了,眼淚鼻涕一起流。不過,那之后,村里人再看四嬸時,確實就多了些恭敬了。
漸漸地,四嬸成了村里的“熟媳婦”,也成了村里耕種的一把好手。每回村里娶新人,四嬸都參與張羅宴席,帶新人敬茶。那些新媳婦們,要下田地了,也都悄悄地跟了四嬸,施磷肥、施復(fù)合肥,噴樂果,噴敵敵畏,亦步亦趨地學(xué)著。那時候,祖父也老了,他變得有些懶散,不愿意管事了,可是看著這個媳婦,他感到滿意了,在村里人面前,有時候也會不經(jīng)意地自己夸上兩句。
不過,有時候事情一旦好了,也容易招來是非。那天早上,我們剛起床,就聽到三嬸和四嬸在巷子里吵架,聽清楚了,原來是三嬸說四嬸偷了她家的絲瓜,四嬸卻堅持說那絲瓜是她自己家的。村里的菜園,一家家都是挨在一起的,只用籬笆墻隔開,有時候瓜苗長到了隔壁去,也是有的,因此到底四嬸有偷沒偷,外人一時也很難判斷。三嬸和四嬸,卻越吵越兇,又扯到了偷冬瓜、偷番薯,然后又扯到了兩家的孩子打架,然后又扯回了當(dāng)初分家時誰多了誰少了,整整吵了一個上午。到了下午,四嬸就喝了農(nóng)藥。送到了鎮(zhèn)上醫(yī)院,救了兩個小時,四嬸都沒有醒過來。四叔哭得爛泥一般,大家在一邊,都悄悄地落淚。突然,三嬸撲了進(jìn)來,趴在了四嬸的病床前,痛哭起來。過了些時候,四嬸的手腳就奇跡般地動了,最終救了回來。
日子就那樣過下來了,村里的光景,就是春天播種、夏天收割、秋天儲糧、冬天砍柴,一年復(fù)一年,村前的流水般連綿不斷。但是,到了最近幾年,好像是突然之間的,村里的人家開始少了,先是某戶人家,接著是幾戶人家,然后就一窩蜂般,越來越多的人家都搬遷到了城里,有條件的買房子,沒條件的就租房子。一直到了最后,就只剩了四嬸一人,還留在村里,繼續(xù)耕種。
有一回,我?guī)е∶艉秃⒆?,回村里看四嬸。沿路所見,大量田地荒棄,曬谷場里野草瘋長,菜園的籬笆墻倒了一大片,一盤石磨扔在村口,村子陷入了沉寂。到了家,四嬸正在熬粟米粥,我們就搬張矮凳子,在她身邊坐下了。
那時候,四嬸不但喜歡上了喝粟米粥,熬粟米粥也是頂呱呱的。說起來,這還是得了祖母的真?zhèn)髂?,過去村里人都說,祖母做的粟米粥,粟米粉化在了粥水里,粟米頭也熬得爆開了,聞著已經(jīng)飄香,喝進(jìn)嘴里,有些糯,卻不會滑膩,牙齒、舌頭、口腔,都被粟米的香氣所充滿了。如今四嬸熬的粟米粥,也就是當(dāng)年祖母的那個味道了。
火燒旺了,灶膛里聽得見柴草的噼啪聲。四嬸舀了粟米粉,加了兩勺冷水,用筷子攪拌勻了,倒在鍋里。又加了幾把柴,火燒得更旺了,那火苗紅彤彤地往上躥,又舔到了黑漆漆的鍋底。這時候,得用鍋鏟間歇地攪拌,不然粟米粉容易沉在鍋底,燒糊了。等到水重新燒開,浮起一層白色的泡沫,四嬸又拿勺子把泡沫掠去。然后,就進(jìn)入了熬粟米粥的最重要階段,保持平穩(wěn)的柴火,熬上一個多小時,最后灑幾湯匙“灰水”,粟米粥就算是做好了。
飯桌上,四嬸邀我們喝粟米粥,我歡快地喝了,感覺又回到了過去的日子。小敏和孩子,從未喝過粟米粥的,小敏還能皺著眉頭喝了一碗,孩子則干脆看一眼就丟下了。四嬸看著小敏,笑說,做葉家的媳婦,是一定要學(xué)會熬粟米粥的。小敏只好笑,說還得跟四嬸學(xué)。四嬸卻認(rèn)真了,說你真想學(xué),我就教你。小敏就不吭聲了。
想想那回,四嬸還真是一腔熱情的。那天,從粟米粥的話題,四嬸又說到了種粟米。她說,蘑菇嶺是石灰?guī)r山區(qū),干旱少雨,粟米是最適宜山里的作物,它們耐旱,不需要過多打理,收成高。每年春耕,翻了地,撒下粟米,當(dāng)春雨過后,滿地都是綠苗,你要看到就知道了,那么充滿了生機。然后,除草、施肥、培土,當(dāng)粟米樹長得跟上學(xué)的孩子高了,就開始結(jié)籽,吐出纓絲。到了七八月份,粟米樹比人還高,葉子開始枯焦,那就是采摘粟米的時候了。掰開粟米棒的包葉,露出飽滿的粟米粒,采摘下來,一袋一袋地拉回家。那樣的時候,總有一種無法說出的滿足感,那就是自己種下的呀……四嬸輕輕笑著,沉浸在她自己所說的世界里。
只是,小敏對這些,到底不感興趣,聽到孩子的呼喊,也就借機走開了。
四嬸有些失望,沉默很久。
那時候,對于四嬸留在村里,我們也有些擔(dān)心的。臨走時,我還是問了四嬸,有沒有想過,也搬到城里去?
四嬸說,我在這里住慣了。
我說,到了城里,住久了也會慣的。
四嬸說,你們回去,路上小心。
我們走了出來,到了巷口,回頭看,四嬸還依在門口,看著我們。突然,我就記了起來,那年我從外面回家,看見那個叫春英的大女孩,也站在門口,心里陣陣哀傷。
那段時間,四叔卻立足了心,要搬到城里來。
那天,四叔從廣州回來找我,說他想在清遠(yuǎn)市區(qū)買一所房子,看過幾個樓盤了,有一處覺得特別合適,100多平米,三房兩廳,首付18萬,按揭20年,每月供2500多元。四叔說得流利,看來已經(jīng)看準(zhǔn)了,志在必得了。我知道,那時候四叔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他要買房子我應(yīng)該給他鼓勁,但也正因為他是我四叔,我又不由得替他多想一些。比如,四叔一直都在干體力活,如今他四十五歲,還是青壯之年,當(dāng)然可以不惜力氣,可是,他把自己滿打滿算,再干20年,一直到六十五歲,這真的說得過去嗎?
突然間我發(fā)現(xiàn),四叔和四嬸搬來或不搬來城里,原來對于我們這些親人,都會有所顧慮。因此,我建議他還是多看一看。可是,四叔很堅決,分別時還說,瞅個時間,他就會去交定金了。
過了兩天,四嬸給我來了電話,問我四叔是不是要在城里買房子了?我一聽有些懵了,買房子這么大的事,四叔竟然敢不跟四嬸商量了?四嬸脾氣又上來了,他哪來那么多的錢?有了房子就可以吃風(fēng)飽嗎?我沒敢回話,四嬸喘著氣,說無論如何,你要勸住你四叔。
然而,我還沒來得及去找四叔,四叔就回了村里,跟四嬸吵起來了。我們又趕回村里,四叔還在氣頭上,說這個人呀,倔得跟牛一樣,說什么就算我買了,她也不會進(jìn)城去住。我勸說,四嬸也是怕你扛不住嘛。四叔說,我都說了,我能扛住……大不了,再借一點,也就湊夠了。我心里就忐忑了,說差多少?四叔咬了牙,說一萬吧。我說,真是一萬?四叔嘆口氣,那就兩萬。我來氣了,說一萬還是兩萬?四叔說,就兩萬!我在心里翻滾著,四叔一直忍著沒對我開這個口,他是想好了跟誰借了嗎?要是他跟我開了口,小敏那里我該怎么說?再看四叔,他坐在門檻上,半縮著脖子,不覺又有些憐惜他。
沒辦法,我又去勸四嬸,四嬸正在房里看照片。那是一些黑白的照片,一張是五個女孩子圍坐在草地上,腳掌相對成圓形;一張是在海邊,風(fēng)吹過一群女孩子的衣角、頭發(fā);一張是在卡拉OK廳,有女孩子正抓著麥克風(fēng)唱歌。那些照片,原來都是四嬸當(dāng)年打工時照下的,那時候,照片里的女孩子還叫春英。我找了好一陣,到底認(rèn)出了春英,她扎著個馬尾,眉宇間還有些稚氣,卻總是笑得那么開懷……
嘆息一聲,四嬸說了起來。
那個叫春英的女孩子,出生在一個叫山塘的小鎮(zhèn),她家祖上五代都是捕魚為生,常年住在北江邊的船蓬里,人們稱他們?yōu)椤隘D家人”。鄰船有個姐姐,是疍家人里最早出門打工的,每次回家來,都穿得花枝招展,操著城市里帶回來的腔調(diào)。有一回,春英纏著那個姐姐,聽她說了很多城里的事情,就也想到城里打工。父母覺得她小,不讓她去。后來,春英就偷偷溜出了家,轉(zhuǎn)了幾回車,來到了東莞。剛到了城里,什么都是新鮮的,也什么都不會,被工友欺負(fù)過,被線長罵過。可是,春英是個要強的女孩子,她埋頭學(xué),哭著學(xué),慢慢地跟上來了,后來還做了線長。
偏偏那時候,遇上了四叔。事情不過是,那天在車間,春英突然來月事了。那時候,春英每次月事都覺得特別痛,腹部里如一陣陣的電擊,只恨不得在地上打滾。一直挨到了下班,她已差點暈過去,是四叔把她背到了醫(yī)務(wù)室。之后,四叔又幾回地為她問醫(yī)買藥,那個叫春英的少女,也就動了心了。
四嬸又嘆息一聲,后來,春英變成了四嬸,她離開了工廠,回到村里,還曾經(jīng)給她的那些工友寫過信。開始的時候,她們也回信了,只是到了后來,她們也都像當(dāng)初那個春英一樣,一個個地離開了城市,嫁到了各個地方,聯(lián)系也就漸漸地斷了。
四嬸眼里,已經(jīng)溢滿了淚水,這些年來,我的心思都放在這里了,如今讓我到城里去,我除了種莊稼,別的什么都不懂,我不會再有機會了。
我看著四嬸,心里陣陣憂傷。四嬸才四十五歲,可是長年的農(nóng)村體力活,長年在戶外暴曬,她已經(jīng)過早地衰老,臉上長了褐斑,眼角、臉頰長滿了皺紋,頭發(fā)也已經(jīng)干枯了……
我離開之后,四叔和四嬸還有過怎樣的談話,我并不知道。到了后來,事情卻又有了轉(zhuǎn)折,四嬸竟然同意了四叔,她可以進(jìn)城了。只是,四嬸提出了一個離奇的條件,得給她做升壽。
在蘑菇嶺,很久沒有人做過升壽了。所謂“升壽”,就是在老人六十歲壽辰那天,訂做一副壽木(棺木),請來陰陽先生作法念經(jīng),祈愿老人福長壽長。剛開始聽說這個事,大家都覺得很荒唐??墒?,四嬸執(zhí)意要做這個升壽,說我不在這里了,那壽木會替我在,我也就放心了。
那回四嬸的升壽,著實在村里掀起了一陣熱鬧。那天,四嬸身穿紅色對襟衣、藏青色長褲、棗紅色布鞋,端坐在廳里,神情肅穆。村頭大門口,就擺著那副壽木,那壽木剛剛新上了油漆,紅得耀眼,正面是一個白底黑字的“?!?,后面則是一個“壽”。陰陽先生頭扎紅布條,頂著個竹籃子,籃子里插著香,念了一個上午的經(jīng),把壽木安放在了村子大門口的棚架。
之后,四嬸就離開了村子,到了城里,進(jìn)了榮源鞋廠。
算起來,四嬸這一趟進(jìn)城打工,前后也就一個多月。那時候,我們幾次約四嬸來家里吃飯,她都推辭了,說得加班。有一天晚上九點多,我們帶了家里做的椰子燉雞湯去找四嬸,在工廠外的石凳上,我們坐了下來。我們問她,在工廠做得還習(xí)慣嗎?她說,還行,就是坐得久了,屁股疼。我們勸她,不要加太長的班。四嬸低下了頭,說身邊都是年輕的男孩女孩,自己做什么都跟不上,覺得真沒用,也許真是老了!
四嬸線上的線長,是我們村里一個叫阿美的外嫁女。據(jù)阿美說,四嬸進(jìn)廠后,一直比較沉默,但剛開始那幾天,工作還算正常。一個多星期后,她突然在線上嘔吐了,接連地吐了幾回,有一回還吐到了線上的鞋子。之后一段時間,四嬸突然又跑廁所勤了,一個上午能跑十幾回。阿美關(guān)心四嬸,問她是不是不舒服,四嬸先不說話,阿美再問,四嬸終于爆發(fā)了,一邊扔鞋子一邊喊著,跟你說多少回了,不要喊我四嬸四嬸的,我有名字的,我叫春英,知道嗎?阿美一時也嚇蒙了,車間里好多人都站起來看。很快,這事就在廠里傳開了,四嬸最終被辭退了。
就是這樣,四嬸變得癡傻了。為了照顧四嬸,四叔也辭了工,回了村里。城里下定的那套房子,因為沒有辦理按揭,白白地?fù)p失了兩萬塊的定金。
據(jù)四叔說,四嬸每天還是起得很早,喂雞喂鴨,掃地打水,忙完這樣忙那樣。然后,就牽出家里的牛,到地里翻地,種下粟米。漸漸地,村前村后,都種下了粟米。然后,每天又走得遠(yuǎn)一些,每天都翻幾塊地。有時候,四叔擔(dān)心四嬸累著了,也勸她不要再種了,已經(jīng)夠多了??墒?,四嬸堅持要種,四叔沒辦法,只好由了她。于是,一直到了山邊、河岸,那些原本荒蕪的地,就都重新翻過,種下了粟米。等到春雨過后,一顆顆的嫩芽吐出來了,綠油油的,連成了一大片一大片。
很快,又到了清明時節(jié),村里人回來了,要給先人拜山。這是一年中村里最熱鬧的時候,到處是人聲,到處是鞭炮聲。人們看到地里長成的粟米樹,都發(fā)出了驚訝,好久沒有見過這么大片的粟米地了,春風(fēng)輕輕拂過,搖曳出一波波綠色的微瀾,看著真讓人舒服??墒?,也有些議論,說這些地是沒有經(jīng)過同意的,怎么就都耕種了?四叔那里,少不得挨家挨戶地解釋,說等粟米長成了,每家都會送一些去。
那天,我們拜山回來,已經(jīng)是近傍晚,發(fā)現(xiàn)四嬸不見了。我們連忙分散去找,一邊找一邊喊著:
四嬸、四嬸——
可是,找過了每一條巷子,找過了村前村后,找過了竹林河邊,還是沒有找到四嬸?;氐酱謇?,那邊傳來了另一個叫喊,是四叔的:
春英、春英——
村門口棚架上,那副壽木里探出了頭來,看清楚,是四嬸。四嬸發(fā)現(xiàn)了我們,趕緊豎起了食指,喊著:
噓,說別出聲,我在玩捉迷藏呢!
(責(zé)編:王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