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舟
“打死雷老虎”橋段殃及粵劇戲班
遠 舟
話說民國二十二年,也就是1933年,距今八十多年前,廣西曾發(fā)生過一個“打死雷老虎”的事件,非常搞笑,也令人非常無奈,因為其事禍及了全省的粵劇藝人。該事件源于人稱“雷老虎”的一位廣西的廳長。
顧名思義,“雷老虎”姓雷,單名一個殷字,時任廣西省民政廳廳長。
這位雷殷廳長可不簡單, 他是廣西邕寧人,早年曾加入同盟會;民國初期,曾任廣東軍署總參議;民國十七年(1928年),任哈爾濱法政大學校長?!熬乓话恕笔伦兒?,雷殷返回廣西,就任民政廳廳長,時為1932年7月。
平心而論,雷廳長很能干事, 是“健全基層組織”的行家里手。1931年之前,廣西是沒有戶籍登記制度的,人口管理一團糟。雷殷效法宋朝之“保甲制度”,開展全省戶口調(diào)查。同年9月,他以廣西省政府名義,公布《廣西各縣甲、村、街、鄉(xiāng)、鎮(zhèn)、區(qū)編制大綱》,規(guī)定:十戶為一甲,十甲為村(街),十村為鄉(xiāng)(鎮(zhèn)),十鄉(xiāng)為區(qū),區(qū)以上為縣,縣長兼民團司令(后改為國民兵團團長)。這其實是一種帶有軍事管理性質(zhì)的戶籍制度。蔣介石巡視廣西時,對雷殷主抓的這個新型“保甲制度”頗為賞識,飭令全國推行。
而且,這位雷廳長也是很霸氣的。一則他參加過辛亥革命,對推動廣西獨立有功,且民國之后既當過“長官”,又當過校長。二則深得廣西省政府主席黃旭初信任,有恃無恐,故而強推“保甲制度”之時引起民怨,民間無不稱之為“雷老虎”。
順便說一下,當時的民政廳是廣西省政府最重要的部門,總攬全省的政務大權。原國民革命第十五軍軍長黃旭初,于1931年7月就任廣西省政府主席之時,就親自兼任民政廳長,直到一年之后才改派雷殷續(xù)任。由此可見,雷廳長若非大權在握,豈能輕易得個“雷老虎”的外號?
靚大方是粵劇界著名的武生。1933年秋,他隨廣東戲班先是到梧州演出,然后溯江而上,來到了“一戎二烏三江口”的“烏”鎮(zhèn),即廣西平南縣大安鎮(zhèn)(舊稱大烏墟)。
該戲班的名演員除了靚大方,還有文武生蛇仔標、花旦花旗妹、丑生張東海,保留劇目有《九頭獅子》《寶鼎明珠》《方世玉打擂臺》等。
某日,戲班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演出日場“番攤戲”(番攤,賭博也。賭行老板為聚集人氣,聘請戲班免費演出,是為“番攤戲”),適逢“雷老虎”為督查“保甲大綱”的落實情況,也到了大安鎮(zhèn)。其時,他看見不遠處的稻田里搭了戲棚,開場鑼鼓一陣一陣響得緊,戲癮頓起,便決定先放下“工作”,帶著一大幫隨員,前呼后擁地下了“田”,端坐在臺口,悠然地“睇大戲”了。
話說這位雷殷廳長,本是廣西人,平時講的就是“白話”,對廣東大戲(即粵劇)歷來是很喜歡的,故而看得很投入,不時擊掌叫好。而臺上的演員靚大方、蛇仔標、花旗妹等更是興奮,演得十分賣力,表示一定要讓雷廳長乘興而來滿意而去。最為緊張的是賭行老板,他跑到后臺抱拳鞠躬,反復叮囑靚大方:“靚師傅辛苦,各位老倌辛苦,麻煩大家落力演,今晚食飯我包了!”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當日所演的《方世玉打擂臺》竟然會出大問題。原來,這出戲的高潮是“打死雷老虎”!
當戲演至“雷老虎”擺下“拳打廣東一省,腳踢蘇杭二州”的擂臺,打死打傷一個又一個應戰(zhàn)者之后,雷殷廳長坐不住了,面呈怒色。及至靚大方所演的方世玉路見不平,挑戰(zhàn)“雷老虎”并把“雷老虎”打死之時,雷廳長終于忍無可忍,他跳將起來,氣急敗壞地跑到臺上,喝令停止演出,對著臺上臺下大叫:“這出戲分明就是侮辱我這個廳長!連本廳長來看戲都不賞臉,還要打死我?好呀,今天我倒要看看,誰打死誰!”
突然之間的戲劇性變化,把臺上的演員嚇傻了。臺下的觀眾也是亂作一團,有人乘機起哄:“嘩,好看呀,過癮呀,這次真是打死雷老虎啦!”
雷殷一聽,更是把鼻子都氣歪了,怒罵:“好呀好呀,我讓你們打死雷老虎!現(xiàn)在本廳長宣布,以后不準演出《方世玉打擂臺》,如果還有戲班夠膽在廣西演出這個戲,一律驅逐出境!”說畢,雷殷還不解恨,又命令手下封了戲班的戲箱,不準演出,不準走人,等候發(fā)落。
靚大方及戲班中人,真是“六月飛霜”,有苦說不出,有冤無處訴,只得自認倒霉,唯有老老實實地留守戲棚,等候“雷老虎”處置。
那位賭行老板也還算實在,并未為難戲班,每天還給一些錢糧,以免藝人斷炊。
大約一個月后,縣保安團來人告知戲班:雷廳長不追究了,戲箱解封,戲班可以走了。戲班于是謝過賭行老板,沿江上行,到了柳州。但是,由于該戲班觸犯雷殷廳長之事已在全廣西通報,故而戲班原來的班牌以及演員的藝名都不得不更改,如文武生蛇仔標到了柳州之后,改藝名為仇飛雄。
廣西省政府發(fā)出的“通報”,不僅通報了戲班借《方世玉打擂臺》“影射”雷殷廳長的經(jīng)過,而且還要求全省禁演“壞戲”《方世玉打擂臺》。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靚大方在大安鎮(zhèn)演出《方世玉打擂臺》時,以粵劇老行尊何細杞為班主的新馬劇團,正在梧州的南華天臺演出,劇目也恰恰是《方世玉打擂臺》。
其時,新馬師曾(作者注:粵伶有馬師曾、新馬師曾,此處是新馬師曾)年方十七,被譽為粵劇神童,是該戲班的臺柱, 《方世玉打擂臺》是他最為叫座的首本戲。而戲院為了加大宣傳力度,全然無所顧忌,廣告上還要大大地寫上一筆:“新馬仔打死雷老虎”!
第一晚演出沒有麻煩,且座無虛席。第二晚戲班繼續(xù)演出,但只演了第一場,就有公務人員沖上臺,斥責新馬師曾:“不準你們以演戲來影射、攻擊雷廳長!從現(xiàn)在起,立即停演,立即退票,限你們明天離開梧州,有多遠行多遠!”大概其時梧州已接到“通報”了。
新馬劇團無奈,只好“拉箱”到貴縣(現(xiàn)貴港市),原以為“山高皇帝遠”,在貴縣演出《方世玉打擂臺》不會出問題,殊不知恰巧雷殷廳長又到貴縣巡視,見之大怒,乃下令全省禁演粵劇, 為時一個月。
班主何細杞欲哭無淚,只得散班,帶著新馬師曾、花旦小英英、小武沖天鳳買舟東下,返回廣州。而戲班的其他人員則在小武新周瑜林(作者注:粵劇藝人有周瑜林、新周瑜林,此處是新周瑜林)的帶領下,繼續(xù)西行,落腳南寧。待到新周瑜林從廣州“訂”到文武生徐杏林之后,才正式在南寧的商會娛樂場演出。其時,應已過了“禁戲”期限。
當時,除了新馬劇團,至少還有一個廣東男女戲班也被殃及。該班在新馬劇團被迫離梧之后,從廣東進入梧州,也是在南華天臺演出,劇目是《食齋蛇》《一仇三怨》等,主要演員有小生醒魂鐘、花旦黃絳仙(醒魂鐘之妻)、小武金獅子等。不幾日,票房不佳,該班遂雇船上到桂平,正要登岸,忽聞廣西全境禁演粵劇,很是無奈,只得掉轉船頭,返回廣東。
雷殷因“打死雷老虎”禁戲,今人可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其實,細想之下也有道理,當時雷殷正在推行《廣西各縣甲、村、街、鄉(xiāng)、鎮(zhèn)、區(qū)編制大綱》,強推“保甲制度”,已搞到神憎鬼厭,因此得了一個令他惱火的“雷老虎”外號,若再讓人利用粵劇里的“打死雷老虎”橋段來指桑罵槐,則勢必影響“新政”推行。
當然,也不排除雷殷個人心胸狹隘、過于敏感,以致濫用職權公報私仇,使得靚大方、新馬師曾、醒魂鐘等著名粵劇演員所在的廣東戲班苦不堪言。
然而,無論如何,因一出戲而激怒政府大員,進而導致全省禁戲,這確是八十三年之前發(fā)生在廣西的真事。
注:據(jù)查,雷殷生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于1972年病故于臺灣;著有《太平天國與辛亥革命》、《民主政治之回顧與前瞻》、《國父組黨著述與革命成功之因果》。
責任編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