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夏鎮(zhèn)龍
最是讀書滋味長
文_本刊記者 夏鎮(zhèn)龍
策劃人語
4月23日,又到“世界讀書日”。誰都不會否認,讀書是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增長知識、增長技能的重要途徑,也事關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前途。為此,中央倡導和開展了“全民閱讀”等活動,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身先士卒,為全民做出了表率。
但是,一些公務員尤其是官員卻不愛讀書,或者是表面上讀書,暗地里卻沉迷于權錢色欲。還有一些官員,雖詩書滿腹,卻將知識用于對抗黨紀法規(guī),變著花樣弄權以謀所謂“智能型腐敗”之實。這樣的警示案例不勝枚舉。知識對這些官員而言,不僅沒有起到涵養(yǎng)品性、提高從政素質的積極作用,反而在其為官、為人的履歷上寫下了令人憤慨的敗筆。
古人尚知為官者讀書的目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比照而言,當今的官員更應有執(zhí)政為民的境界。換言之,今天的公務員尤其是官員更應自覺成為讀書的典范。公務員是社會的精英群體,領導干部更應是社會的標桿,他們是引領全民走向知識型、學習型社會的角色扮演者。正如學者指出的,公務員尤其是官員如何對待讀書和從政二者關系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官場風氣,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社會風尚。
公務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應該讀書,而且必須讀書,這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題中應有之義。但讀書的作用不能僅僅止步于為公務員尤其領導干部的個人形象“加分”,讀書更不該是通向名利場的“敲門磚”。對公務員來說,讀書既是一種工作責任,也是一種生活追求,更應是從政為民的精神姿態(tài)。如何從書本中汲取知識精華,并將之運用到從政實踐中,才是公務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讀書的意義所在。否則,書讀得再多,也不過是徒增數筆個人履歷上的點綴,空有虛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