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欄目主持:谷 禾
編輯同行相聚,聊起為選稿的閱讀,眾口一詞地感慨這著實(shí)是一件煩心事。倒不是大家嫌棄大海撈針般的細(xì)致和瑣碎,而是不堪忍受審美的疲憊。一邊習(xí)詩者眾多,一邊佼佼者鳳毛麟角,但恰因此,披沙瀝金的辛苦,也才體現(xiàn)了你勞動價值之所在。所以,吐槽完了,各自攤攤手,又乖乖俯身案頭繼續(xù)汗流浹背了。
照例來說一說本期出場的三位詩人——
注意到沈魚是在新浪微博上。作為最早興起的自媒體平臺,如今微博早被詩人們“移情別戀”,但仍有一批固守者把他們的新作拿出來展示,沈魚也是其中一位。這組詩題目叫“哀傷帖”,卻哀而不傷,婉轉(zhuǎn)低回。他開篇即寫“哀傷如雪,一生只遇幾回”。沈魚是南方人,如此說合情,但如我等這樣的北方人,卻每年總會遇到那么幾場雪及更頻繁的死亡,鄉(xiāng)鄰的死,親人的死,朋友的死。其實(shí)所有的死何不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輪椅上的史鐵生領(lǐng)悟得透徹,所以他才說人不是一次死去而是一次次死去的。當(dāng)事者的悲哀在于你不能因此大放悲聲,也不能像莊子一樣擊節(jié)而歌,而只能自我安慰“泥濘的山路綴滿白花/她們對人世沒有牽掛”?;匈忏辟獾纳螋~甚至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死——盡管這死還很遙遠(yuǎn),他還是希望“能下一場雪/對可能存在的靈魂也是一次贊許”,或者“緩慢的落葉能完整地覆蓋遺體”。沈魚是坦誠的,他對活著還有希求,還有夢想,也許首先因?yàn)樗€有很多未完成的詩要寫吧,所以他的《哀傷帖》是令人動容的,它甚至讓我想到了歷史上留下遙遠(yuǎn)絕響的“竹林七賢”。
女詩人爐子的《月亮在左》有歷經(jīng)磨礪后的徹悟和明澈。不同于沈魚的不甘和“軟抗”,爐子對滄桑世事選擇了逆來順受。這樣也好,自己平靜下來,心里敞亮了,就看清了原來那些模糊的東西。由此她才會說“什么都是短暫的,一朵花仍是//天空,忍不住抽泣/淚水夾帶亂了方寸的響聲/哪里都是/我卻抓不住最慢的一滴”,她才選擇“春風(fēng)中有太多的事物/我只愛花朵在春風(fēng)中//明亮、搖擺、顫動的那一部分”, 她才明白“人在花下,做著/俗世的樂事/天空久遠(yuǎn),人花一瞬”?!稌癖蛔印肥且皇滋貏e的詩。被子是普通的被子,甚至沾上了老邁的父親的屎尿污穢,但因?yàn)閮号男氖歉蓛舻?,詩人的心是干凈的,這被子也干凈得有了薰衣草和太陽的雙重芳香。父親去世后,詩人仍然習(xí)慣性地去翻曬被子,那是因?yàn)椤昂米屗娓赣H,多曬曬太陽”。
一床被子,承載了兩代人的恩情;一首《曬被子》,是一首多么小的大詩!
沙之塔的《大海和遠(yuǎn)方》有著南方詩歌的潮濕和溫潤。對年輕的詩人來說,自然仿佛神示,他用靈動的語言為每首詩都營造了一個神秘而敞開的空間,讓一點(diǎn)星光,一聲鳥鳴,一片竹林,一座教堂,都通達(dá)內(nèi)心并激起了微妙回旋和呼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