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董 茜 圖|冉 文 蘇 思
皇帝曾為重慶留墨
An Emperor Once Wrote Some about Chongqing
◇ 文|本刊記者 董 茜 圖|冉 文 蘇 思
保護文脈,傳承文化,長江經(jīng)濟帶上的重慶再次迎風(fēng)起航時,巴渝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如何留住城市歷史文化記憶、向全世界講述重慶最悠久的故事、留下重慶永久的文化印記?
2016年盛夏,《巴渝文庫》長達5年的收集與整理工作進入尾聲。操刀文史審查的歷史文化學(xué)者藍錫麟感慨,舀一瓢巴渝江水,里邊滿是文化。
在《巴渝文庫》史料的收集整理過程中,在浩瀚的歷史文化里,專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秘密”——梁簡文帝曾以《蜀道難》為題,描寫過重慶。
如果要在一天內(nèi)飽覽巴渝文化、尋找巴山渝水間的文化脈絡(luò),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三峽博物館。博物館大門正廳,聳立的“烏楊闕”精美而莊嚴。在這件國寶級的文物面前,藍錫麟多次駐足端詳,只為尋找出屬于重慶獨有的歷史文化脈絡(luò)。
在百多公里外的忠縣,由烏楊漢闕牽引而出的歷史文化古跡,撒落在長江沿岸。白帝城、石寶寨等等經(jīng)歷多年的文化提煉,如今已經(jīng)是重慶非去不可的幾大著名景點之一?!爸貞c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越來越重視,各個區(qū)縣也更加注重區(qū)域內(nèi)的歷史文化挖掘,讓過去沉寂的歷史,再次吸引無數(shù)喜歡聽故事的人前來,了解重慶這方水土的過去?!辈痪们埃{錫麟前往忠縣參與歷史文化傳承專題會議,他說看得出來當(dāng)?shù)貙v史的挖掘更加渴盼。“如何挖掘更有深意的歷史文化?采取何種方式加以傳承和保護?不僅僅是忠縣,主城乃至各個區(qū)縣都想方設(shè)法,為自己找尋厚重的歷史脈絡(luò)?!?/p>
“為什么大家會如此重視?關(guān)鍵在于深厚的歷史積淀能留住人心?!闭f這話時,藍錫麟想起了一次在白公祠的經(jīng)歷。
依山而建的白公祠,雖有絕佳的風(fēng)景,但來到此地的游客,絕不滿足于眼前的美景。一名游客的小孩非常好問,總是纏著大人要聽故事。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位游客纏著講解員講白居易的故事。但講到細節(jié),故事戛然而止。隔靴搔癢的點滴故事,顯然滿足不了游客的胃口。“很多人來這里看到這么多名人留下字帖與詩句,但是關(guān)于歷史的沿襲問題,往往游客也不得而知。”藍錫麟說,從主城到豐都、忠縣、云陽、奉節(jié),他一路走下來,都遇到相同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巴渝文化的根從何而來。
這是藍錫麟的感受:各區(qū)縣都在盡力修復(fù)遺址古跡,但實體有了,文化底蘊卻沒有灌進去。“就像是端了一個酒杯,杯里卻沒有美酒?!彼{錫麟說,巴渝文化的文脈,就從這“烏楊闕”上去找。
長江經(jīng)濟帶中的重慶區(qū)域,最早文脈傳承離不開歷史上的軍事文化發(fā)展脈絡(luò)。作為重慶的重要支系河流,烏江承載了最早的重慶軍事文化演化。過去的川江灘險,重慶最初的城市建造者張儀,就是秦滅蜀而來。那時秦軍就是通過烏江用兵攻占蜀地,由此開啟了巴渝三國文化的歷史源頭。隨著軍事文化的沿襲,生產(chǎn)力進步為造船帶來的巨大變革,才有了東漢初年借長江黃金水道用兵、三國劉備入巴蜀、東晉滅吳、樓船下江東等等事實。
軍事文化的沿襲,留下了張儀造城的痕跡、北碚的張飛古道、江州都督駐地等等。然而,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歷史梳理,一些歷史文化古跡在歲月更迭中消失殆盡,卻又難以通過再次挖掘與修復(fù)讓其重見天日。藍錫麟為之可惜的同時,長達5年多的《巴渝文庫》編撰終于接近尾聲。
張飛古道 圖片來源 /東方IC
其實,人們對歷史的記載從未停止。
不過藍錫麟有不同的理解:“缺乏歷史的梳理,僅靠區(qū)縣單打獨斗對遺跡的修復(fù)與還原,只是簡單意義上的重建,沒有生命力?!彼l(fā)現(xiàn),由于對歷史的挖掘與考證不夠,區(qū)縣簡單依托文化歷史打造的旅游目的地,顯得單薄,缺乏文化的厚重,留不住人心。問題的關(guān)鍵還在于人們對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沒有形成體系。于是,長久以來,所謂歷史解讀,所謂區(qū)域性的歷史挖掘,都成了自說自話,“我們要解決最關(guān)鍵的問題,就是歷史的可考從何而來?!?/p>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重慶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大型歷史文化叢書《巴渝文庫》編撰完成,問題可望得到解決?!栋陀逦膸臁肥珍浀奈墨I資料,最早可追溯到秦時的《巴郡志》。古籍中重慶城的發(fā)端,被鎖定在江北一帶。描寫重慶風(fēng)土人情的最早單篇作品,也被鎖定在了西漢,所收錄的《巫山高》《詠樵黃詩》《巴郡人為吳咨歌》《刺巴郡郡守詩》,就是出自這個時代。通過對《巴渝文庫》史料的收集整理,專家們甚至發(fā)現(xiàn)最早寫重慶的皇帝,是梁簡文帝。簡文帝擅長文學(xué),被同樣擅長文學(xué)的父親梁武帝嘆為“曹植”。其作品為兩首《蜀道難》,寫的也是巫山,早于李白的《蜀道難》。
“歷史的傳承中,我們獲得更多的發(fā)現(xiàn),傳承與保護才會更具意義?!彼{錫麟說,《巴渝文庫》的編撰確實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通過編撰收錄,《巴渝文庫》囊括了500種書,單篇作品達5萬多件,其中概括重慶3000多年來有文字記載歷史,同時也是重慶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文獻著作。這項工作并不輕松,為了尋得某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字作品,收錄范圍不限于重慶,幾乎全國的博物館,收錄人員都跑過?!澳呐率橇攘葞拙潢P(guān)于重慶的歷史典故,編撰人員都花費了不少苦心?!彼{錫麟說,《巴渝文庫》編撰完畢后,接下來就是對歷朝歷代歷史縱深的研究。這就好比是挖井,文庫指明了方向,就要依靠專家豎向的挖掘與研究?!爸劣跒槭裁匆@樣做,很明了,只有摸清了重慶歷史文化的家底,我們才能談得上更好的傳承與保護?!?/p>
奉節(jié)依斗門,取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詩意而得名。后因三峽大壩蓄水,被整體搬遷復(fù)建于此。
作為歷史文化研究者,藍錫麟也贊同這樣的觀點:文化的研究不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掛鉤,傳承就是流于紙面的東西。“比如說我們重慶,為什么把文化傳承與經(jīng)濟發(fā)展提到相同的位置,那就是歷史文化既要傳承更要很好利用?!睘榱擞∽C自己的說法,藍錫麟拿成都的杜甫草堂打了個比方?!盀槭裁闯啥嫉亩鸥Σ萏妹曔@樣大,就連外賓來中國都要去哪里?為什么就靠打個草堂牌,成都杜甫草堂這個區(qū)域的旅游收益現(xiàn)在那么紅火?”
讓“文化牌”打得更加好看,這是藍錫麟的觀點。
其實,重慶也有杜甫草堂,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就在奉節(jié)?說起奉節(jié),人們知道最多的就是有傳奇故事的白帝城,果香四溢的萬畝柑橘。回看歷史,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中,奉節(jié)的經(jīng)歷是其他地方無法取代的。55歲的杜甫告別成都草堂后,從水路由云安(今重慶云陽)抵達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一年零10個月時間,杜甫在夔州創(chuàng)作了430首詩,占他一生1400多首詩歌的近1/3。在這里,杜甫寫下了著名的《秋興八首》《八陣圖》《古柏行》《諸葛廟》《武侯廟》等流傳千古的詩篇,其數(shù)量與藝術(shù)水平都達到了杜詩的巔峰。
奉節(jié)縣草堂中學(xué),東屯祠僅存的殘碑裂紋縱橫。
然而,曾與成都草堂齊名的夔州草堂,現(xiàn)已僅剩一塊位于草堂中心的東屯祠殘碑。這塊由安徽巡撫馮煦于清光緒三十四年所撰的石碑,題為《重建杜工部瀼西草堂記》,碑文記載:雖歷朝歷代幾經(jīng)戰(zhàn)火,但祭祀杜甫香火綿綿不絕,詩圣家國憂思,千載之下仍激蕩回響。
“在《巴渝文庫》的收錄中,我們發(fā)現(xiàn)杜甫有描寫柑橘的詩歌四五首。”藍錫麟清晰記得,其中一首叫《柑》。
“為什么不把草堂牌打好、奉節(jié)臍橙就叫草堂橙?”藍錫麟把自己的想法帶到了奉節(jié)。他覺得,草堂就是塊寶,在奉節(jié)的杜甫草堂,前方有草堂河,還有一個草堂鎮(zhèn)。從白帝城到草堂20多公里的路上,延綿著數(shù)萬畝柑橘。
遺憾也許會成為過去。奉節(jié)杜甫草堂已列入重建修復(fù)規(guī)劃。未來的奉節(jié)依托白帝城景區(qū),重現(xiàn)杜甫草堂,將過去的歷史有序打造與編年重現(xiàn),大白帝城景區(qū)將成為重慶歷史人文景觀深入挖掘與突破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