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秋生
寧可知道得少些
文/李秋生
從理論上說,知識就是力量。一個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會知識豐富,海納百川。
但眼下人們卻愈來愈覺得,現(xiàn)在擔心的不是知道得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各種廣告太多了,只要一打開電視,廣告就會鋪天蓋地而來;各種信息太多了,手機微信24小時傳播不停,不睡覺都看不完;各種小道消息太多了,每一條消息都是來源神秘,“絕對可靠”,信不信由你;各種干擾電話太多了,售房的,理財?shù)?,求助的,詐騙的,半夜三更都會打來。
在如此“新形勢”下,提出寧可知道得少些,似乎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寧可知道得少些,并非拒絕知識,而是拒絕海量垃圾信息對大腦的干擾。
寧可知道得少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如果一個人整日被一些無休止的不良信息影響,會六神無主,心煩意亂,身心交瘁,無所適從。
寧可知道得少些,可以減少上當受騙。有位朋友,喜歡喝兩杯,從廣播電臺節(jié)目中收聽到一則酒廣告,說是某某紀念活動推出的一種高檔精品名酒,價廉物美。因為是電臺廣告,他信了,打出電話購買了一箱,結(jié)果是一箱名不符實的低檔酒。更讓他心煩的是,對方掌握了他的號碼,不停打電話來促銷。打煩了,不接。對方換一個號碼,又打來。頗有一種“酒不賣你死不休”精神。這位朋友苦不堪言,他算真的領(lǐng)教了廣告“大大的厲害”!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假富婆借種生子的廣告令眾多男子上當受騙。該“富婆”謊稱“夫意外傷殘不育,想借種生子做完整女人”,報酬是通話半小時必匯50萬元,安排見面100萬元,懷孕生子300萬元。但前提是男子需先繳誠信保證金1000元,協(xié)議公證費16000元。因有“巨額回報”,不少男子相繼跌入陷阱。
寧可知道得少些,能夠聚精會神學習研究一些真正有用的學問。著名翻譯大師傅雷以卷帙浩繁、技藝精湛的譯著,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學術(shù)修養(yǎng),被學術(shù)界稱為一兩個世紀也難得出現(xiàn)一兩位的巨匠。他16歲赴法學習藝術(shù)理論,1931年秋回國,任教于上海美專,因不愿與世俗同流而閉門譯書,幾乎譯遍法國大師級作家伏爾泰、巴爾扎克、羅曼·羅蘭等人的重要作品,且形成了自己的翻譯風格,人稱“傅譯”。他不僅在翻譯方面,而且在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藝術(shù)領(lǐng)域,都有極其淵博的知識。有人說,傅雷的成功來源于寂寞。傅聰這樣評價他的父親:“我父親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一個寂寞的先知”。傅雷自己也一再告誡兒子傅聰,“要耐得住寂寞”。一個人要是總愛往人堆里鉆,思想、感覺、感情就不能好好地進行整理提煉。所以,范文瀾主張“板凳要坐十年冷”。郭沫若認為“沒有安定的精神,決不能從事艱苦的學者生涯,決不能與冰冷的真理姑娘見面?!濒斞傅捏w驗更加奇妙,“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焙C魍纱噙@樣說:“給我快樂,毋寧給我孤獨?!?/p>
當今社會,節(jié)奏加快,競爭激烈,想成才,想勝出,想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人特別多。“人往高處走”。這種追求無可非議,但首先得問一問自己,我寂寞了沒有?是不是知道得太多了?知道得太多,難免會使人失去主見,陷入平庸,隨波逐流。被狂轟濫炸的廣告消息包圍,被名目繁多的宴請聚會左右,被充滿誘惑的盛名厚利鎖定,注定難以實現(xiàn)理智的人生目標。
寧可知道得少些,對當代人來說,或許是一個成功的秘訣,同時也是一個擺脫煩腦的途徑。末了,還想再說一句,作家姚雪垠贈予一位朋友的箴言是:“越耐不得寂寞越寂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