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字聯(lián)亦成趣"/>
●李安仁
睿智聯(lián)家喜歡幽默含蓄,常在諷喻譏謔聯(lián)中,為表達某種意思,故意漏掉一些字,亦稱隱字,讀者須苦思冥想、細細琢磨,方能心領神會,也更添一番回味。
先看藏頭聯(lián),即把第一個字隱去,只用其余部分。如諷刺一秀才聯(lián):
手繡鳳;
心雕龍。
本詞是巧手繡鳳;文心雕龍,藏去首字,反其意為秀才文章無寫作技巧,缺乏文采。
再看截尾聯(lián),又稱縮腳,即把詞語末一個字隱去,只用其余部分。如諷刺一名叫吉生的庸醫(yī)聯(lián):
未必逢兇化;
何曾起死回。
成語是逢兇化吉、起死回生,隱去“吉”與“生”字,意思就成了請這位吉生醫(yī)生看病,結(jié)果只能是無吉亦無生。
又如諷刺錢謙益聯(lián):
逸居無教則近;
老而不死是為。
錢謙益,明末江左三大家之一,降清,任禮部右侍郎,后被革職。晚年自號逸民,手杖上刻“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為自己的變節(jié)和宦海沉浮自寬自解。正直之士因在其逸老堂兩側(cè)加上了上邊這副楹聯(lián),罵他是禽獸、是奸賊。
《孟子·滕文公》:“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薄墩撜Z·憲問》:“老而不死是為賊。”此聯(lián)首字嵌逸老,句末隱字,諷刺入木三分,妙趣橫生。
截尾也有比較復雜的。清朝有個貪官叫王士卿,他在任按察使時,有人送給他一副聯(lián)∶
士為知己;
卿本佳人。
此聯(lián)表面上看似吹捧,其實不然,這也是引用典故的隱字聯(lián)。《戰(zhàn)國策》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薄侗笔贰吩疲骸扒浔炯讶耍魏巫鲑\?!痹摴賳T系清皇室,因犯貪污被處死。此挽聯(lián)漏掉的“死”和“奈何作賊”,正說明他是咎由自取,找死,另外也有惋惜之意。
又如晚清時,康有為晚節(jié)不保,成為擁護袁世凱稱帝的保皇黨,國學大師章太炎十分憤慨,就作了副嵌名聯(lián):
國之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上聯(lián)典出《禮記·中庸》:“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毕侣?lián)典出《論語》:“老而不死是為賊?!彪[去“妖孽”與“賊”字,世人很容易猜出是在怒罵康有為,諷刺十分辛辣。
也有的對聯(lián)既藏頭又截尾。如北宋宰相呂蒙正,早年家貧,除夕曾撰書一聯(lián)貼于大門: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批:南北。此數(shù)字聯(lián)使用諧音雙關(guān)和隱字手法,表明自己家是缺衣(一)少食(十)、無東西,待人尋味,啼笑皆非。
更有怪聯(lián)罵袁世凱:
袁世凱千古;
中華民國萬年!
袁世凱于1916年一片唾罵聲中,結(jié)束了他的83天皇帝夢。有人寫了這副對聯(lián)以作為對袁的“哀悼”,乍看算不上對聯(lián),莫說平仄不合,就是字也上下難對?!霸绖P”真正對不起“中華民國”,而仔細一想寓意就在這里。作聯(lián)者正是運用了對聯(lián)要“對得起”這一藝術(shù)程式,從而表達了人民群眾對袁世凱一生的蓋棺之論,運用之妙,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