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政
李烈鈞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3月19日,經(jīng)江西省臨時參議會推舉,并得到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批準,就任江西省都督。
袁世凱竊取了民國大總統(tǒng)寶座之后,倒行逆施,暗殺宋教仁;向五國銀行擅借巨款,準備打內(nèi)戰(zhàn)。李烈鈞與湖南都督譚延闓、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尉聯(lián)名通電,揭露袁氏的罪惡行徑。袁世凱惱羞成怒,先后免除了上述四位,另加江蘇都督的職務(wù),所謂“權(quán)削五諸侯”。6月中旬李烈鈞赴上海會見孫中山。孫先生立即召集原各省國民黨都督,籌商反袁事宜。孫主張武力討袁。李烈鈞堅決擁護,并愿意首先發(fā)難。立即趕赴江西省湖口縣起兵討袁。史稱“湖口起義”、“癸丑之役”。
李在去上海之前,己向湖口籍省議員楊賡笙交代,先回家鄉(xiāng)湖口作好武裝反袁的一切準備。楊不辱使命,除宣傳、組織群眾外,還將自家的田產(chǎn)、屋宇,乃至家眷的細軟變賣一空,為起義籌措資金。李烈鈞知道后萬分感激,大加贊嘆地說:“咽冰(楊賡笙之號)兄毀家紓難,實為我全軍將士之榜樣,俟革命成功之日,當為營建新宅,以酬大功?!?/p>
1926年11月,北伐軍光復(fù)南昌,李、楊二位先生從此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涯,分別擔任江西省主席和民政廳長。這時李烈鈞想起楊賡笙先生不僅曾全力襄助他發(fā)動湖口起義,而且在以后的護國、護法、北伐諸役中屢建功勛,于是在1926至1927年間,籌資在湖口縣城月亮山西北麓為其建造了一幢磚瓦結(jié)構(gòu)三層的新樓房,以酬謝他對民主革命的貢獻。并親自題名此宅為“攸芋堂”?!对娊?jīng)·小雅·斯干》中有:“君子攸芋”。宋代經(jīng)學(xué)大師朱熹對此是這樣注疏的:“君子之所居,以為尊且大也。”今天我們用一句大白話來說就是:受人尊敬的君子居住的地方。李烈鈞還為此宅撰寫了一副門聯(lián):
山中有宅開三徑;
天下何人守四知。
聯(lián)中“守四知”寄寓一個真實的故事。楊賡笙任民政廳長時有權(quán)委任縣長一級官員。但他為官清正,不賣官鬻爵。有一個姓王的人想當縣長,送了四簍南豐蜜桔給楊廳長。原來桔子下面藏的盡是黃燦燦的金條。楊發(fā)現(xiàn)后,當即退還賄物,并寫了八個字貼在簍子上面回贈王某:“君為王密,我守四知?!?/p>
說到“四知”,這里有個歷史的偶合。東漢楊震為太守時,屬下王密想弄個大點的官當當,深夜送大量銀兩給楊震,并詭譎地說:“夜深人靜,無人知曉,不礙事的?!?/p>
楊震說:“怎么無人知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嗎?!甭牶笸趺苤缓脩M愧地把銀兩帶走。從此楊震被人稱為“四知太守”。
楊賡笙用楊震的故事表明自己的心跡,后人也稱他為“四知廳長”。李烈鈞對屬下楊廳長秉公辦事,潔身自好的品行極為贊賞,因此聯(lián)語有“守四知”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