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漢字的痛與逆
        ——西夏文、徐冰的天書與流沙河的復(fù)繁

        2016-11-25 13:40:46
        上海文化(新批評)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西夏

        劉 火

        漢字的痛與逆
        ——西夏文、徐冰的天書與流沙河的復(fù)繁

        劉 火

        先說西夏文

        宋景佑三年(1036)即大夏元年,西夏王朝開國帝王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黨項族野利部人)效仿漢文,創(chuàng)造夏字。經(jīng)三年,共創(chuàng)夏字六千余字。蒙古人于1227年滅了西夏,西夏文因西夏王朝被滅而灰飛煙滅,永遠沉入歷史的深處。從人工創(chuàng)制到人為“滅門”,西夏文總共存活兩百年左右(這可能是文字史上最短暫的文字)。如果我們不是以殖民者的觀點看待歷史和看到不同的文化,我們會看到,每一民族,大約都應(yīng)有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及文明。而文化與文明的傳承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文字是重要的,而且是極為重要的(雖然至今仍有一些民族沒有文字)?,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伴隨西夏的滅亡,西夏的文明也就滅亡了,至少被埋藏在歷史的深處。如果不是后來地下的發(fā)掘,即使如此,我們現(xiàn)在知道西夏的歷史依然很少。元人寫前朝史,有宋史、有金史、有遼史,但獨沒有夏史。我們知道,南宋(1127-1279)、金(1115-1234)、夏(1038-1227)曾經(jīng)三足鼎立,為什么元人寫前朝史沒有夏史。在筆者看來,其中原因之一,一定是文字的障礙。到近現(xiàn)代,拿極有影響的錢穆的《國史大綱》來講,《國史大綱》里提及西夏只有兩處。一處是“那時中國分為三部分:一宋、二金、三夏”;一處是“元人用兵,亦分三大步驟。先取金黃河以北地,滅夏”。除此之外,一部皇皇《國史大綱》再無西夏信息。此前,一部蕪雜而又龐然大物的《宋史》,記敘和論及西夏的地方也少得可憐。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夏的文字,作為一種人工“定制”的文字,不僅在國與國交際中障礙多多(《宋史·志·第七十二卷》寫道,宋見夏國來使需要“通事”即翻譯來交際),而且在本國使用中也因字體繁瑣而影響了交際(今天發(fā)掘出來的有關(guān)西夏文的遺存,幾乎看不到如敦煌懸泉漢簡、居延漢簡那般極具民間生活文字記載的遺存,而只有像《大藏經(jīng)》、《吉祥遍至口和本續(xù)》和官方文書的遺存)。

        西夏王朝,不僅官制禮樂沿用唐制套用宋制,而且文化也尊孔崇儒。也就是說,在李元昊建夏時,漢文化依然是夏的國家主流文化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但是,僅僅是為了民族一己的利益與虛榮,卻生生地拋棄了漢文化得以支撐的漢字,把文字改制成了西夏文字,即“元昊自制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復(fù)”(《宋史宋史·列傳·第二百四十四卷》)。我們今天得知,西夏文字本是高仿的漢字即高仿的方塊字,但遠比漢字繁瑣復(fù)雜。問題還在于西夏文字幾乎完全拋棄了漢字本身的表義和聲音。西夏文的創(chuàng)制與使用,除了它生生地割斷了歷史,還生生地與它所承載的文化(以唐及唐之前的漢文化)格格不入。問題還在于,由于它的生造,它沒有資源、資歷和資格承擔(dān)起自然語言符號文字所能承擔(dān)的能力。換句話講,西夏文字天生就預(yù)備了它的短命(它與半造的蒙文和自然語言的滿文是完全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就如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創(chuàng)制的國際語一樣。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我們之前忽略了,那就是,漢字在西夏建立王朝和存活王朝時的北宋南宋,正是中華文化高度繁榮發(fā)展時期。漢字也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重要現(xiàn)象,那就是漢字加快了它的簡化進程。西夏文字卻反其道而行之,走上了比漢字更加繁瑣的道路。西夏文很少有十畫以下的字,大多數(shù)都在十五畫以上。如漢字“大”僅三劃,“大”義的西夏文“ ”則有十五劃。元人寫的宋史當(dāng)時就直指西夏文字“畫頗重復(fù)”(也許,元代也無人識得西夏文)。日本20世紀最知名的歷史學(xué)家宮崎市定《中國史》一書中指出,西夏文字一是“在漢字原理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異體字”;二是西夏文字“沒有與漢字相通之形”。只要翻開如天書般的《夏漢字典》(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7年),我們就會知道,面對西夏文,我們屬于另一個星球上的人(事實上,西夏文脫離了西夏王朝就成了死文字)。如果承認此說,我們便會看到,西夏文字看似高仿漢字實則是對漢字的反動。說到底,一種逆潮流而動的人造產(chǎn)物。文化會因地域、歷史、宗教原因而呈現(xiàn)出蒙昧與文明之分。而文明則作為智慧生物即人向前一種積累所形成的“場”,著力遠離蒙昧、拋棄蒙昧走向進步。文明,總是向前的(盡管也曾出現(xiàn)過如歐洲中世紀、二戰(zhàn)時納粹時代等那樣的黑暗),也就是通過人的不斷試錯、不斷糾錯而表明大多數(shù)人接受而又感受之后會帶給人益處的“場”。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本身的歷史與現(xiàn)實,當(dāng)然談不上貴/賤、高/下、尊/卑。文明則是在集合不同的文化的長處益處向更有益人的心智和物質(zhì)享有方面的“場”。尊重不同的文化,是世界進入20世紀的重要標(biāo)識,也是世界進步的標(biāo)識。但是,尊重不同的文化,并不表明我們對文明的逆向行為可以放行。事實上,西夏文字的創(chuàng)制是對漢字的不信任,或者對漢字的反叛。雖說它是西夏文不是漢字,但就方塊結(jié)字來講,我們或許可以把它看成就是漢字的痛,即對漢字的逆向行為。

        再說徐冰的天書

        拋開藝術(shù)表達形式,或者拋開在西方取得的聲譽,就觀念及植入技術(shù)來說,顯然,藝術(shù)家徐冰的天書,來自西夏文的靈感。天書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將拉丁文字(具體是英文文字)固化成漢字筆劃并按英文讀法強行裝入漢字的方塊字型之中。作為藝術(shù),本文的重點不是要討論它的藝術(shù)位置和它的藝術(shù)價值,本文討論的是,這種完全將不同于方塊字的別一文字強行納入方塊字的行為,是順應(yīng)文明的進程還是逆向行走。顯然,徐冰的天書制作是后者。英文詞匯:NEW ORIENTALISM,譯作漢語大概就是“新東方”。天書的制作者徐冰,首先把沒有漢字特點的英文,改造成漢字筆劃特點,即只有漢字(日語文字里借用的一千余個漢字,雖然字型與漢字大致一樣,但字義、語音及語法系統(tǒng)則完全不一樣)的“點、豎、橫、撇、捺、折、提、彎、勾”等;再按漢字的方塊形狀進行組裝拼貼。一個漢字字型不夠,就用多個漢字字型,譬如“NEW ORIENTALISM”就用了四個漢字字型。從文化的多元到文字的多種的歷史事實上看,徐冰的天書,是一種極端的反文明行為。 “天書”的制作和成品,無論怎樣申明和辯護,其表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成品(或藝術(shù)品),它的“能指”與“所指”都指向:認為方塊字是世界最優(yōu)秀或最美麗的字(估且不論漢字是否就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最美麗的文字系統(tǒng)),于是便將非方塊字生硬地強暴地納入其中。這不但強行將一種語言系統(tǒng)納入到另一種語言系統(tǒng)之中,而且將完全不同的語言(徐冰的天書具有詞匯、短語句子、文章即具有語法系統(tǒng))文字改造拼貼組裝后形成的“天書”。說徐冰的天書是漢字的“沙文主義”也未嘗不可。對漢字的迷戀到了將別的文字納入其彀中的極端意識和行為,難道還不表明其旨其義嗎?這樣的天書不僅不能形成大眾的認知對象,甚至不能形成精英的認知對象。顯然,作為語言及作為語言的符號,它就是一種極端的反智行為。

        事實上,“天書”在西夏文上獲得的靈感,完全建立在語言優(yōu)越的傲慢之上。說重了,“天書”的制作者對其他非漢語漢字的歧視溢于言表——把拉丁字母的圓潤和線條無端地拉直、拉折、拉彎和拉方。我們知道,以斯拉夫語系(英語、俄語等)和拉丁語系(法語、西班牙語等)為主要代表的拉丁字是靠聲音而不是靠字形表義的。印歐語系與漢藏語系最大的不同,前者以語音表義,后者特別是后者里的漢語是以字型表義,這就決定了兩大語系的字形在語言系統(tǒng)里承擔(dān)的“責(zé)任”的不同。非要把兩者混雜在一起,而是以漢字字形作為主元素混雜在一起,顯然是一種語言對另一種語言的歧視和強暴。這不是給“天書”戴帽子,只是指出一個我們忽略了的事實:一個語言學(xué)界、一個藝術(shù)界,甚而一個思想界不愿意承認的事實罷了。于是,到了“地書”,徐冰走得更遠。把人類不知經(jīng)歷過好多年才把圖畫似的象形標(biāo)識,不斷地自然地演變成了表義的漢字和表音的拉丁字的文字符號,反其道而行之,重新回到象形的圖形符號上。如果說“天書”僅僅將拉丁語音文字納入到漢字表義文字,還最多算作文字孰優(yōu)孰劣的觀念上,那么“地書”,則完全退回到人類原始的、蒙昧的認知上。盡管“地書”直觀(而且,公眾場所也在廣泛地使用圖形符號),就人類的進程看,具體到人類發(fā)明和使用語言看,更是一種反智行為。當(dāng)然的,是一種逆文明行為。

        三說流沙河先生的復(fù)繁

        恢復(fù)繁體字,扔掉簡化字,看起來是為了恢復(fù)傳統(tǒng),或者如復(fù)繁者的口號所說,是為了防止中華傳統(tǒng)因簡化字的使用而被割裂。復(fù)繁棄簡,好像與西夏文的創(chuàng)制與徐冰天書的制作,風(fēng)馬牛不相及,但在反智與逆文明上卻有共同之處。

        1. 正體字與非正體字。流沙河先生《正體字回家——細說簡化字失據(jù)》時講,漢字通過行、草特別是通過草書得來的簡化字不是正體字,應(yīng)當(dāng)廢除,還楷書的正體樣式。就漢字而論,漢字通過甲、金、籀、小篆、隸、行、草、楷多個階段,倘若我們要在這些階段里來定義何為正體,何為非正體,顯然是一個歷史笑話。因為,漢字的發(fā)展,是從甲骨文開始(就現(xiàn)在的發(fā)掘的資料看)的,而且從現(xiàn)在我們得知的,即便是甲骨文也有多種寫法(不然不會“書同文”)。這些寫法,在今天看來,除專業(yè)讀者,對于一般讀者,近乎天書。這一現(xiàn)象一直延續(xù)到秦的“書同文”的篆。李斯寫的小篆通過國家行政法令推行的標(biāo)準篆字,對于當(dāng)時可能是“大眾體”,但過去兩千多年后的當(dāng)下,對于今天的大眾來說,已成為天書。而且就在當(dāng)時,即使是篆字,也有不同的寫法。由此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寫法未必就是非正體。到了(據(jù)現(xiàn)在的資料看)兩晉時出現(xiàn)的草(《平復(fù)帖》3世紀)、行(《蘭亭帖》4世紀),主要是行書(郭沫若甚至認為《蘭亭帖》是唐人偽作,在郭氏看來,兩晉時還沒有出現(xiàn)行書),其字體與篆、隸有了相當(dāng)大的不同。從兩晉到唐是漢字書寫發(fā)展史的重要階段。漢字的草書在張旭、懷素等的帶領(lǐng)下達到頂峰。他們同樣寫的是漢字,誰能說虞世南、歐陽詢、馮承素、顏真卿等人寫的漢字是正體字,張旭、懷素等人寫的漢字就是非正體字(請記住,那時還沒有標(biāo)準的印刷體)?行、草字不僅在書法上讓漢字成為藝術(shù)的重要關(guān)節(jié), 同樣地行、草在漢字書寫發(fā)展史特別是漢字簡化史上起著重要關(guān)節(jié)作用,如“為”在《平復(fù)帖》和懷素的《自序帖》(9世紀)里已經(jīng)寫成“為”。用“正體字回歸”一語來為繁體字鳴鑼開道,可以說,連漢字的書寫史都完全不顧了。

        2. 讀書人與識字。流沙河先生在釋“谷物”的“谷”時說,“穀/谷二字本來都是正字,穀是稻穀,谷是山谷,風(fēng)馬牛不相及。如今把穀撤職了,派谷字來頂替,欺我們中華之讀書人,太霸道了”。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稻谷的“穀”與山谷的“谷”不能混用。想來流沙河先生一定讀過《論語》?!墩撜Z》首句即“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薄罢f”通“悅”。造字六法之一叫假借。假借在古漢語里是常見的事(為此后來專門成為一門學(xué)問)。既然古人能以彼字替此字,為什么今人不能以彼字替此字?這是其一。其二、說到“霸道”,不是“谷”替了“穀”,而是說這話的人。而且還拿“中華讀書人”來做擋箭牌。難道,漢字只配讀書人讀,不配“讀書人”(不知流沙河先生命名的這個“讀書人”是秀才、還是舉人,抑或進士、翰林院學(xué)士)之外的中華人讀。如果,漢字只配讀書人讀的話,那么其“所指”顯而易見,那就是,除了極少部分讀書人(精英)能識的話,大多數(shù)中華人只配做文盲,只配做“下愚”的愚民。“書同文”是為了在大一統(tǒng)的秦帝國之下,各國(諸侯)的居民都能識一種大致統(tǒng)一的文字,以求文化的、族別的和第一次中華大一統(tǒng)國家的認同。簡化字與繁體字,從字的發(fā)展來講,如同小篆于籀、隸于小篆一樣,是漢字書寫的重要變革。簡化字的大規(guī)模興起,源于兩宋文化的寬容和兩宋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五四之后新文化的興起,作為啟蒙的重要工具,漢字的簡化順勢而行。如果不是戴季陶死硬保繁體字要詐死在總統(tǒng)府門前,國民政府1935年就通過了與后來共產(chǎn)黨新政1955年的大致相近的簡化字方案。霸道的不是“谷”替代了“穀”,而是一些讀書人能識幾個繁體字,便自以自己有知識,或者便認為不識繁體字的沒有知識。順便一說,周有光、裘錫圭等都是當(dāng)代語言文字大家,但他們寫的書和上課的黑板板書用的都是簡化字。如果按照流沙河先生關(guān)于讀書人的定義,周、裘二先生大約也算不得讀書人的。復(fù)繁棄簡,從骨子里完全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背道而馳。同樣的,是一種反智行為。錢玄同、劉半農(nóng)、陳獨秀、魯迅、胡適等輩廢除漢字的主張,一是認為漢字承載的文化已經(jīng)腐爛不足以支撐新的文化,二是認為漢字與拉丁文字相比太繁瑣,普羅大眾不易于接受新的文化。今天看來,第一條過激,第二條盡管仍然過激,卻是新文化運中最重要的素質(zhì),那就是通過文化的變革與更新包括文字的變革與更新以啟蒙大眾。復(fù)繁者們,忘記了才過去一百年的新文化運動中最激動人心的舉動。也就是說,上智與下愚,在讀書識字上,難道真的如孔夫子所說“不移”嗎?

        3. 恭敬與自主。流沙河先生在舉證龜/龜時說,“龜字簡成龜字。古今觀念不同,見于正字龜。此物大受先民崇拜,尊為介蟲之長,因為長壽。龜字象形,須側(cè)視之。筆劃復(fù)雜,就是教你恭敬書寫,絕不可能一揮而就”。這樣來看待繁體字與簡化字,更無道理。我們當(dāng)下離造字時代,不知已經(jīng)過去了多少年月了。那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dāng)下已經(jīng)進入“云時代”。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坐享其成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還不是主要的,其一、漢字對于漢族當(dāng)然是極其重要的,也應(yīng)當(dāng)崇敬漢字。但是崇敬的方式有多種,如果只是“側(cè)視之”,如果一個簡化字如“舊”字只有五畫,非要寫成繁體字“舊”(其實“舊”一字,已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簡化為“舊”)十八畫,那就根本就談不上崇敬不崇敬的問題;其二、所謂“讀書人”的話題,其實這一“崇敬”地書寫漢字,依然是貴族與平民、上智與下愚區(qū)分的話題。而且,即使如流沙河先生舉的這一例,早在古人就已經(jīng)不是這樣的了?!褒敗弊衷谇宕呀?jīng)簡化了,至少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年版,該書出版說明,此影印版是曹雪芹生前的抄本)里“龜”已經(jīng)簡化。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里有多個“鬮”字,“鬮”不是寫作“鬮”而全部寫作“鬮”?!棒b”二十六畫,“鬮”十畫。如果按流沙河先生的意見, 寫二十六畫“鬮”的叫讀書人,寫十畫“鬮”便是非讀書人。再舉一例,“禮”字?!岸Y”在繁體字時,為一象形與會意合璧的字,表達了對某種圖騰的崇拜?!岸Y”,《說文解字》釋“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段玉裁注,“禮字從示,豐者行禮之器”。說文也好,段注也罷,無非想表明此字:“示”會意,“豐”象形。但此字在唐人寫經(jīng)里已經(jīng)簡化為今天熟悉的“禮”了。簡化了的“禮”,既不具備如流沙河先生所說的“須側(cè)視之”的觀念,也不具備慢慢地“恭敬書寫”,恰恰符合“一揮而就”(請注意,唐人翟遷的這一抄經(jīng)本不是草書、不是行書而是地道的楷書)。舉此例,無非是表明,漢字繁體字與簡化字的恭敬書寫,不在于漢字的筆劃多少,而在于寫字者的心態(tài)和心境。在《正體字回家》里,饒有意思的是對“法”的解讀?!胺ā庇诋?dāng)下是一個使用率相當(dāng)高的字,它的古體字為“灋/ ”(二十一畫)。《說文解字》釋,“刑也。從之如水, 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法,今文??;佱,古字”。此釋,基本義有三:一,“刑也”表明此字的字義為“刑(法)”;二、“從水”,表明此字義應(yīng)為公平(水平);三、“灋”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省簡為“法”?!墩f文》“法”沒有列入“水”之條目,而列于“ ”條目?!墩f文》釋“ ”為“獸也,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象,形從豸”。因此,“法”之古體“灋”,既是指事與象形混合的字(從獸),又是形聲字(從去,方乏切)?!墩w字回家》對其“灋”及“ ”的釋義與解字,基本抄自《說文》,而且批評道,薦“簡成薦,這種關(guān)系就斷了”,但《正體字回家》卻故意忽略了“法,今文省”。事實上,按照許慎的提示,“灋”省為今文“法”,表明了漢字簡化即“省”有可能已經(jīng)在漢時成為漢字書寫的重要現(xiàn)象了?!盀灐倍划?、“法”八畫、“佱”八畫。

        4. 簡化字的源流。今天復(fù)繁者們認為,簡化字是20世紀的產(chǎn)物,尤其是1955年國家行政行為的產(chǎn)物,并認定這一產(chǎn)物罪行累累(主要認定簡化字割裂了中華文化)。事實上,這種觀念和論調(diào)與漢字的發(fā)展史完全不相干。漢字自秦篆向漢隸的演變中,簡化字就已經(jīng)開始了。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簡牘書法系列”里,就清楚地見證了這一由繁向簡的過程。其中一冊《甘肅敦煌漢簡》里,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即便是隸書,已經(jīng)有了今天的簡化字?!榜R”有時寫作“馬”有時寫作“馬”(“馬”在甲、金文里至少有六種寫法)。寫作“馬”時,“馬”象形的頭與鬃發(fā)寫成了今天的“馬”之外,“馬”象形的四條腿的四點,全部寫成了一橫。在這冊漢簡中,“貴/貴”、“門/門”、“當(dāng)/當(dāng)”、“麥/麥”、“與/與”、“軍/軍”、“師/師”等字已經(jīng)簡化成今天我們熟悉的模樣(當(dāng)然更多的時候還是繁寫)。從漢到魏晉五百年間,漢字發(fā)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即完全擺脫了象形、指事、會意,特別是擺脫了象形造字的準則和羈絆。由此隸、草、行、真(楷)成為漢字的主要書寫樣式(盡管漢字因地域不同所造成的方言在讀音甚至在語法上有所不同,但漢字的字義卻在漢語區(qū)內(nèi)一致)?!墩w字回家》的一百余個漢字的所謂正體,幾乎還建立在象形、指事和會意上。再則,從統(tǒng)計學(xué)觀念,在常用字三千個漢字總計四萬至五萬個漢字的數(shù)量里(按《康熙字典》計),一百余個可以忽略不計。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這種把漢字造字與發(fā)展割裂的作法,實為一種反文明的作法。把一種已經(jīng)使用六十多年并在漢語區(qū)(除臺灣與香港之外)并被普遍接受(包括計算機輸入的變現(xiàn))的簡化字,生生地想要拉回去的想法和行為,事實上已經(jīng)不可能。從漢字化繁入簡的歷史看,行、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復(fù)繁者把楷書與行、草對立起來,認為只有楷書才是“正體字”?!镀綇?fù)帖》與《蘭亭帖》,一草一行,一個誕生在3世紀、一個誕生在4世紀。比唐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的楷書,要早三四百年。除了行、草,即使是楷書,到了唐,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漢字化繁成簡的歷史。在一冊《唐人寫經(jīng)》(全為楷書)上,“號/號”、“莊/莊”、“爾/爾”、“無/無”、“隱/隱”、“禮/禮”、“屬/屬”等字時爾簡寫時爾繁寫。漢字的簡化到了宋,由于城市擴大,商品增多,文化繁榮,交際變得更為密切和廣泛。白話的口語寫作開始滋生,漢字簡化的書寫加快其步伐。《宋元明尺牘名品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共六冊),除了“師/師”、“當(dāng)/當(dāng)”、“于/於”、“勞/勞”、“門/門”、“軍/軍”等簡化字鞏固下來,“愛/愛”、“數(shù)/數(shù)”等已經(jīng)簡化, “門”、“言”、“絲”等作為偏旁的簡化已成為習(xí)慣?;背珊?,從漢到唐,從唐到宋元,從宋元到明清,再到千年巨變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直到20紀的30年代至50年代,從來沒有停止過。由于象形和會意對漢字的造字和漢字的演變與發(fā)展“有很大的局限”。因此“形聲”造字成為漢字造字、演變和發(fā)展的主要動力。據(jù)《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左民安著,陸宗達、李學(xué)勤序)前人的統(tǒng)計和作者的統(tǒng)計指出:漢代的《說文解字》共收九千三百十三個,其中形聲字七千六百七十九個,約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八十;宋代的《通志·六書略》共收字兩萬四千二百三十五個,其中形聲字兩萬一千三百四十三個,約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八十八;清代的《康熙字典》共收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其中形聲字四萬兩千三百個,約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九十。這統(tǒng)計可以表明漢字演變發(fā)展的如下事實:一、象形造字從開山工具的前臺退到了歷史的后臺;二、形聲造字代表了漢字造字的主流;三、形聲字成了漢字使用的主體;四、象形字不再是漢字使用的主體。因此,“在現(xiàn)在通用的新的簡化字中,形聲字也占絕對多數(shù)”。這是漢字造字以及以此由繁化簡的規(guī)律?!墩w字回家》釋“榮/榮”時講“榮”“簡成草字頭更錯”。殊不知,在元一代,書家趙孟頫楷書《道德經(jīng)》,“知其榮、守其辱”的“榮”寫作“榮”,但同為元人書家鮮于樞的楷書《道德經(jīng)》已經(jīng)把“榮”寫作“榮”了。漢字的簡化,自秦之后,每一時代都在自覺與不自覺間發(fā)生。硬給簡化字安一所謂“找不到故鄉(xiāng)”的“罪名”,除了莫須有,便是緣木求魚。

        化繁成簡成為漢字書寫發(fā)展的自由之路,本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F(xiàn)在以“親要相見,愛已無心”這種蠱惑人心的順口溜來棄簡入繁;還拿是否寫繁體字來表明是否恢復(fù)中華傳統(tǒng)來嚇人,一種逆文明的觀念和行為倒變成了冠冕堂皇的理由。筆者寫此文時,與友人梁勝交談,梁勝說,“恢復(fù)繁體字的確有種文字的原教旨主義”。此話說得相當(dāng)好,要補充的是,對于復(fù)繁者來說,簡化字就是異教徒,在原教旨主義看來,異教徒都應(yīng)清除——難怪復(fù)繁者們說簡化字不講理,并聲稱“簡化字自然應(yīng)該被廢除”。時間的主要特質(zhì)是不可逆。我們雖然不敢說不能說,未來一定比今天更適合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這當(dāng)然也包括語言的存在與發(fā)展),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過去的一定只能留在過去(盡管過去對今天依然有著它的慣性),或者說今天已經(jīng)不能重返過去。《回到正體字》里堅守的所謂“先民智慧”,不是“膠柱鼓瑟”就是“厚古薄今”。從“書同文”始,漢字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簡化史,怎么還能要求它回到甲骨文時代或回到倉頡時代?

        編輯/張定浩

        猜你喜歡
        西夏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西夏“城主”及其淵源考
        西夏學(xué)(2020年2期)2020-01-24 07:42:46
        西夏官印史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16
        西夏本《佛說延壽命經(jīng)》考釋
        西夏學(xué)(2018年1期)2018-04-29 09:08:42
        西夏靜州新考
        西夏學(xué)(2018年1期)2018-04-29 09:07:02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xué)(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xué)(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釋西夏語詞綴wji2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西夏喪服制度及其立法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再考西夏的馬
        西夏學(xué)(2016年2期)2016-10-26 02:21:08
        99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大全|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小说| 日日骚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亚洲av|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中国国产Av秘 入口| 国产亚洲精选美女久久久久 | 国模冰莲极品自慰人体|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草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久久久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色呦呦| 久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一区|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国产情侣自拍偷拍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色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无码啪啪熟妇人妻区| 在线免费看91免费版.|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综合区|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 亚洲啪啪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 国产一级片内射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