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莉
童年的味道
鄒麗莉
我出生成長的江南小鎮(zhèn),有一條臨河而建的三里長街,這條街的中間部分如果能保留到現(xiàn)在,那就是十足的江南古鎮(zhèn)風味。上世紀70年代初,我母親就在老街中心地段一家很大的點心店工作。當年這一段還是舊時代的樣子,由于電影院、書店、供銷社中心門市部、茶館、糧店、肉品店、糕團店、豆制品店、魚產(chǎn)品店和菜場全部集中在這一段,所以相當熱鬧。每天清晨六點左右集市開市,因此母親凌晨三點半就要上班。我從小不愛睡覺,經(jīng)常跟著母親一起起床。母親沒辦法,只好把我?guī)У降昀锶?。我搬著我的小板凳,到了店里就坐在小板凳上看母親在一只大缸里揉面團。好大一塊面團(聞起來有股淡淡的酸味)在缸里被母親翻來覆去地團、揉。直到現(xiàn)在,母親的手勁還比我大,那是當年每天五十斤的面團揉出來的。我也看店里的叔叔、阿姨、爺爺在案板上做包子、饅頭、餛飩;在當街的爐灶上氽油條、烘大餅……店堂里彌漫著各種食物的香味。小時候的我很乖,很文靜,所以店里的負責人才默許母親帶著我的吧。
忙過第一檔子的事,母親會有一會兒空,就讓我坐在店堂里大灶頭那兒梳頭,爐灶很大,里面燒得通紅,我有點害怕。母親梳頭手很緊,常常束得我頭皮很疼很疼。但我從沒把這些感覺告訴過她。梳好頭,母親讓我選一樣點心當早飯:光面、大餅、油條、對過糕團店的豬油糕、方糕、肉團子……樣樣都很香,樣樣我都喜歡吃。吃好早飯,母親打發(fā)我回家給爸爸送早餐,通常是大餅油條或油條豬油糕。我捧著這些香香的食物走過一條街,那時候大約五歲,弟弟還沒有出生。母親不用擔心我的安全,因為那個年代的小鎮(zhèn)民風淳樸,幾乎整條街的住戶都知道我是誰家的女兒。
童年時代的我十分佩服母親,因為她什么吃的都會做,而且做得非常好吃:甜的咸的粽子、茶葉蛋、巧果、蘿卜絲餅、酒釀、各種餡料的包子、雞蛋面衣餅、湯面、炒面、拌面、油條粢飯團、咸水花生、冰糖蓮藕、咸鴨蛋、皮蛋、肉松。做肉松得先把煮熟的腿肉撕碎,再放到鍋中加醬油、鹽、糖等作料翻炒烘干烘松,需要很大的耐心。我會幫著母親撕肉。一塊方方的肉可以做出一大杯,裝在爸爸獎到的一只搪瓷杯子里,杯子上印有一朵淡粉色的月季花。做冰糖蓮藕需要先以糯米塞滿藕的洞洞,然后與桂圓紅棗加水煮熟,讓它完全冷卻,煮余的水則加冰糖煮到濃稠,作為蘸食之用。我通常幫母親塞糯米。這兩樣由于參與了制作,所以順便記住了制作過程。
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并不富裕,食物相對匱乏。我的童年卻擁有如此豐富的美味,那是母親的饋贈。
父親的老家在上海,因為那里有許多親戚,那時候每年他都要去一次或兩次。當時交通極為不便,從我們的小鎮(zhèn)到蘇州平門碼頭要兩個小時船程。從平門火車站坐火車到上海又要兩個小時車程,而且火車很擠。但父親并不怕麻煩,每次去都帶上我。上海對于一個小孩來說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來來往往的公交車和有軌辮子電車、閃爍的霓虹燈、香甜的巧克力、泡泡糖、牛奶面包、老城隍廟的五香豆、小籠包和中山公園的滑滑梯。
有次在上海跟著父親閑逛,突然有家店吸引了我:店面并不大但擺設(shè)很特別,許多四方桌,菱形擺成排,每張桌上都鋪著潔白的臺布,桌子中間的花瓶里插著那時候很難看到的鮮花。我站在門口不動,爸爸會意地把我?guī)Я诉M去,笑瞇瞇地說:“今天我們也來喝杯牛奶吧?!币粫?,牛奶端過來,咖啡色的盤子白色的瓷杯,淺淺的一杯,喝一口,微溫、不甜,卻有一股濃濃的奶香,真好聞。一口一口慢慢地喝著,在這么漂亮的地方,用這么漂亮的杯子,雖然喝的是不甜的牛奶,也有一種特別美好的味道?,F(xiàn)在回憶起來,那個地方很可能是一家保留著老上海風味的西餐店,而父親請我的那杯牛奶,對于當時的他來說,價格應(yīng)該是比較昂貴的吧。
還有一次跟著父親坐在有軌電車上,電車咣當咣當前進著,我突然看到車窗外閃過一家賣氣球的店,好多五顏六色、形狀不一的氣球立刻迷住了我這鄉(xiāng)下女孩的心:“爸爸,我要氣球!”那是夏天的夜晚,爸爸帶著我從下一站下車,然后讓我坐在他的肩上,掮著我倒著走回去,一家店一家店找,直到找到那家氣球店,給我買了兩個氣球。我坐在他肩上,手里牽著那兩只氣球,聞著父親頭發(fā)中散發(fā)出來的汗味,小小的心里覺得那么平安與滿足。
小時候,奶奶每年都養(yǎng)雞。那不是業(yè)余愛好,而是為了每天有新鮮的雞蛋給我吃。我是早產(chǎn)兒,出生的時候只有四斤二兩。上海的堂哥看到初生的我時問我父親:“為什么妹妹這么小而且沒有骨頭?!”為了給我增加營養(yǎng),沒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奶奶決定養(yǎng)雞,以保證有新鮮的雞蛋給我吃。從我能吃雞蛋起,奶奶每天給我燉一個蛋。奶奶燉的蛋放一點點醬油和葷油,或者一個肉餅子,又香又肥,非常好吃。
每年春天,有鄉(xiāng)下的農(nóng)夫挑來整筐的小雞叫賣,那些小雞毛茸茸的,眼睛黑而明亮像一粒黑寶石。嘰嘰嘰嘰在筐子里不停地叫。奶奶通常挑十只回家,起先養(yǎng)在硬紙板大盒子里,每天喂切細的菜葉子。大一點再放到院子里,并為它們在樓梯下面搭一個小房子。我最喜歡盒子里的小雞,常常偷偷捉出來玩。有次把十只全部搬了出來??傻鹊揭阉鼈冏交厝ゾ陀悬c難了:有幾只跑得找不到,有幾只跑得快捉不牢。在追捉的過程中,一只躲在門檻下面的小黑雞被我不小心踩死了!奶奶在廚房洗菜,聽到小黑雞的慘叫跑出來一看,舉起手臂朝我揚著說:“儂迪只小巨(你這個小鬼)!”又萬分可惜地撿起奄奄一息的小黑雞,放入一只裝鞋子的盒子里,連聲說:“作孽作孽,罪過罪過?!蹦棠淌堑赖氐纳虾P〗?,在蘇州生活了許多年卻只會講上海話,她把“鬼”念成“巨”,即使生氣聲音也不大,罵我只會這一句:“儂迪只小巨?!睋P起的手從沒落到過我的身上,只是在那兒揚揚罷了。
奶奶長得非常美,她的臥室里掛著一張少女時代的半身放大照片,梳著發(fā)髻穿著旗袍,未施粉黛,淡淡地笑著,自有一種高貴的端莊與嫻雅。時代的巨變讓她從車水馬龍的大上海流落到蘇州閉塞的小鎮(zhèn),從不事家務(wù)到操勞一大家子的生活,她卻總是靜靜的、安詳?shù)?,至少我沒見她動過怒或者抱怨過什么。只是到了晚年的有一天,那年她該九十歲了吧,我去看她,不知怎么講起舊上海的種種生活和她一生的遭遇,最后她對我總結(jié)說:“人是說穿不得的,有些話有些事放在心里面是最好?!碑敃r的我還年輕,并不能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直到近幾年我經(jīng)歷了一些事,才深刻理解了這句話以及它所代表的涵養(yǎng)!
奶奶愛讀書,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她的桌子上永遠攤開著一本書,書上放著一只放大鏡,一有空,她就用放大鏡照著讀。我看到她用鋼筆給上海的兩個姑姑寫信,當時的我很好奇:怎么奶奶寫的字和爸爸、叔叔寫的字不一樣。長大一點才知道,那是繁體字。自我懂事起,奶奶就給我講她從書上讀來的故事。我至今記得夏天午后躺在她房間的大床上,聽她用軟糯的上海話給我講《山海經(jīng)》《一千零一夜》《鏡花緣》和《紅樓夢》的情景。多年來我保持著對閱讀對知識的愛好,那是奶奶的遺傳。
母親說:“你是甜水里泡大的孩子?!彼晕一貞浧饋淼耐晡兜溃鞘澄锏奈兜?、母親店堂的味道、母愛的味道,是濃濃奶香的味道、汗津津的味道,父愛的味道;更是燉蛋的味道、奶奶端莊的味道,知識、書籍以及涵養(yǎng)的味道。總之,是營養(yǎng)我一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