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杰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上海浦東機場下穿地道消防疏散方案構思
黃欣杰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對浦東機場下穿通道的消防疏散方案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方案構思,有關經(jīng)驗可供相關專業(yè)人員參考。
機場下穿地道;方案構思;消防疏散
浦東國際機場為上海重要的航運樞紐,規(guī)劃最終年處理旅客能力8 000萬人。航站區(qū)為“航站樓+衛(wèi)星廳”式,且“南北一體,東西相對獨立”。從功能分配上S2衛(wèi)星廳為T2航站樓服務,必然存在航站樓與相應衛(wèi)星廳之間的大量的旅客(使用捷運系統(tǒng))及其行李(使用下穿地道)的運輸需要,見圖1、圖2。
圖1 浦東國際機場各樓年旅客量規(guī)劃分布
圖2 浦東國際機場節(jié)點交通規(guī)劃分布
本工程為T2航站樓至S2衛(wèi)星廳下穿地道(下簡稱T2~S2下穿通道)即為滿足航站樓與衛(wèi)星廳之間的行李運輸時間要求較短,輸送量較大的需求而建。
本文對如何解決T2~S2下穿通道的消防疏散難點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方案構思。
本工程聯(lián)結S2衛(wèi)星廳和T2航站樓,在T2航站樓建設時,已經(jīng)預留了600多m的行李地道土建結構。故T2~S2行李車通道為既有通道的延伸,本工程分行李車地道及服務車地道,且行李車地道及服務車地道之間被先期實施的捷運區(qū)間分割。
(1)T2~S2行李車地道
T2~S2行李車地道位于T2航站樓和S2衛(wèi)星廳西側,緊鄰T2航站樓布置,北接已建行李車地道,南至S2衛(wèi)星廳與樓前服務車道相接,地面接入S2行李中心。地道平面線形為一直線。新建段地道暗埋段長404 m,敞開段長186 m。
(2)T2~S2服務車地道(東側)
T2~S2服務車地道分別布置在行李車地道及旅客捷運地道兩側。東側為獨立地道,S2至T2方向單向通行。地道長度約808 m,其中暗埋段456 m、北敞開段171 m,南敞開段181 m。其中,北側敞開段采用兩處33.5 m圓曲線展線接至T4滑行道北側的服務車道。南側主線采用兩處35.0 m圓曲線避讓S2衛(wèi)星廳。
(3)T2~S2服務車地道(西側)
西側服務車道為T2至S2方向單向通行。地道長度約251 m,其中暗埋段97 m、敞開段154 m。地道北敞開段通過一處30.0 m圓曲線展線接入T4滑行道北側的服務車道。地道南側平行并入行李車通道,見圖3、圖4。
圖3 T2~S2地道總體布置示意圖
圖4 T2~S2地道斷面布置示意圖
根據(jù)上述總體布置,本工程需下穿350 m寬的飛機滑行跑道,如地下通道位于飛機跑道上設置疏散口,對疏散人員及機場運營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如將疏散口移動至機場跑道外,則存在疏散口之間距離過長的問題;同時兩孔地道之間被捷運區(qū)間分割,由于捷運為獨立防火分區(qū),與本工程屬不同防災系統(tǒng),導致T2~S2段地道兩孔不能相互疏散。
同樣,受機場跑道邊界條件的限制及先期已實施工程的影響,地道的峒口及敞開段位于跑道兩側,先期600 m實施段也未考慮出地面峒口,存在車行疏散距離過長的問題。
綜上所述:按照一般城市隧道車行疏散口間距宜為200~500 m,人行疏散口間距宜為250~300 m的方案已不能解決本工程與上述邊界條件之間的矛盾,如何結合浦東機場總體規(guī)劃要求,解決矛盾,滿足疏散功能的要求是本次疏散設計的難點。
4.1技術分析
本次從工程的使用功能,交通流量,地道內交通工具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對地道的屬性進行深入的評估。
(1)對使用功能進行分析:
本工程行李車下穿通道服務對象是航站樓與衛(wèi)星廳之間的旅客行李運輸,服務車下穿通道服務對象是機場內部溝通需要的各種車輛。使用人員少。
(2)對交通流量進行分析:
根據(jù)“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南衛(wèi)星廳行李系統(tǒng)研究”結論可知,行李運輸形式采用拖車,遠期高峰小時的單向行李拖車數(shù):T2→S2方向為58輛、S2→T2方向為58輛。交通流量小,地道內通行車輛數(shù)量少。
(3)對地道內交通工具屬性進行分析:
機場內服務車種類很多。其中升降平臺車、飛機牽引車、除冰車等大型車服務范圍均相對固定,不需穿越滑行道即不使用本地道。本工程地道內采用專用的機場車輛,車輛車速慢,油量相對少,危險性小。
4.2疏散方案構思
4.2.1主要疏散方案
根據(jù)上述技術分析,本工程下穿機場跑道,為機場內部自用地下道路,平均日交通量小。同時隧道內通行專用車輛,車輛車速慢,油量少,危險性小。如單純的采用人員多,車流量大,車輛危險系數(shù)高的城市隧道標準則相對偏高。在此筆者考慮該工程結合國內已有的標準,借鑒《道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和《公路隧道設計規(guī)范》的相關內容,人行安全口按照500 m間距控制,車行疏散按照1 000 m間距控制,避開機場跑道上無法設置出入口對疏散的不利影響,在已有成熟的隧道疏散標準內,解決工程與邊界條件的矛盾,見圖5。
圖5 T2~S2地道疏散方案構思
其次,按照以往火災統(tǒng)計資料表明,火災中的死亡者中有60%~80%死亡原因與火災中的煙氣有關。本次結合機場的邊界條件,位于飛機滑行跑道上合理位置設置行李車道的地面敞開口用于排煙,輔助疏散,見圖6。
圖6 T2~S2地道排煙方案構思
4.2.2其他輔助疏散方案
(1)為防止火災對隧道結構的破壞作用,在隧道的頂部布置了防火內襯,保護范圍為隧道頂板及頂板以下1 m范圍。的側墻結構。
(2)本地道配置了消防設備,包括消火栓、監(jiān)控攝像機、應急照明設施、滅火器、緊急電話、事故照明等。
(3)設置管理中心統(tǒng)一調度各類突發(fā)事件及日常運營。
(4)本工程凈空限界滿足消防車救援的條件。
隨著機場航運需求的增加,機場規(guī)模也在逐步的擴大,機場各個功能模塊被飛機跑道切割也不可避免,類似本工程的下穿地道便孕育而生。本工程的疏散方案構思是根據(jù)國內已有的設計標準,結合實際工程情況(下穿飛機跑道)考慮,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隨著機場跑道寬度的加寬,類似這種人員少、流量小且使用專門車輛的地道長度還會增加。制定相應的設計標準;尤其是消防疏散標準是值得下一步思考的問題了。
V351
B
1009-7716(2016)03-0031-02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3.009
2015-11-10
黃欣杰(1988-),男,上海人,助理工程師,從事市政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