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無足輕重?
陳玉玲(15歲男孩的媽媽):我兒子今年上初三,明年就要參加中考了,正在緊張地復習。讓我不能理解的是,孩子復習這么緊張,學校居然還堅持上體育課!這不是死板教條嗎?現(xiàn)在時間就是分數,時間就是前途,為什么不能取消體育課,讓孩子一門心思地復習呢?
主持人:中考也要看體育成績的。
陳玉玲:我請朋友幫忙,給孩子辦了一個傷殘證,中考體育免試。
主持人:這不是弄虛作假嗎?
陳玉玲:我兒子班里,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同學都有傷殘證。他們能省下時間復習文化課,我兒子憑什么不能?再說,我兒子身體好著呢,生活中誰沒事要跑1000米,還要引體向上、跳繩?反正高考又不考體育。
梁永華(18歲女孩的媽媽):對,高考不考體育,但學校體育課照開,我和許多家長集體呼吁了好幾回,校方都置之不理,真氣人!我女兒今年上高三,明年參加高考,每天都要復習到后半夜,連睡覺的時間都不能保證,為什么學校不能體諒學生,取消體育課呢?
賈偉峰(12歲男孩的爸爸):我覺得,非畢業(yè)班也應該取消體育課。我兒子今年上初一,體育課基本上就是跑跑圈,然后玩玩游戲,喜歡學習的學生則偷偷溜回教室寫作業(yè)。我知道中考要考體育,但跑步、立定跳遠、引體向上、跳繩、運球跑那幾項,平時練練就行了,一般都能拿滿分,真沒有必要為這幾十分開那么多體育課,除非您的孩子打算將來當運動員。嗨,不對!當運動員應該去體校,整天上體育課。
主持人:你們是在質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國民教育戰(zhàn)略嗎?
賈偉峰: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高考不考體育,為什么孩子要上體育課?
主持人:高考還不考吃飯呢,您會讓孩子餓著嗎?
賈偉峰:吃飯是生存需要,不考也得吃啊。
主持人:難道孩子不需要好身體?請呂老師給我們講講體育課的重要性。
呂文濤(中學體育老師、體育碩士):正如主持人所說,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戰(zhàn)略。體育課是增強學生體質,鍛煉學生體魄,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生理心理素質的一門學科。如今的體育課雖然已經引起國家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得到廣泛的開展,但有些家長對體育課仍存有偏見,認為體育課無足輕重,只要學好文化課就可以了。還有的家長認為,體育課無非是走走、跑跑、跳跳、投投。只要身體健康、身體素質好,不鍛煉也可以。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有調查顯示,近幾年我國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嚴重滯后,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學生的不良心理現(xiàn)象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是忽視體育課的結果。
梁永華:體育課跟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關系嗎?
呂文濤:當然有關系。體育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更重要的是磨煉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拼搏進取克服艱難險阻的精神,使學生的心理得以鍛煉,心理素質得以提高。
主持人: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基礎教育必修課程的設置是非常慎重的,家長不必懷疑,更不能眼睛只盯著高考。下面,我們深入討論體育課的重要作用。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周作琴(14歲男孩的媽媽):我身體不好,剛45歲就辦理了病退手續(xù),整天病懨懨的,吃藥比吃飯都準時,成為丈夫的負擔,所以我格外關注兒子的身體狀況,總是叮囑他加強體育鍛煉,一定要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唯恐他像我一樣吃身體不好的虧。聽了上面幾位家長的發(fā)言,我很著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我們不能忘,否則,等身體出了問題,一切都來不及了。大家還記得王均瑤吧?多么成功的企業(yè)家,就是因為身體不好,38歲就去世了,多么可惜??!
黃琳(12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工作很忙,沒時間陪她,她看了太多的電視節(jié)目,玩了太多的電腦游戲,結果現(xiàn)在高度近視,上課必須坐第一排,否則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我后悔死了!帶著厚厚鏡片的眼鏡,許多體育活動我女兒不便參加,連跑步、跳繩都困難。也就是說,身體不健康會有連鎖反應,而且許多健康問題是不可逆的。所以,借此機會我想提醒家長朋友們,孩子身體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呂文濤: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方面。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主持人:請問呂老師,當下中學生的體能狀況如何?
呂文濤: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營養(yǎng)水平和體能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受片面追求升學率風氣的影響,社會和學校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休息和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學生體質狀況并不樂觀,尤其是耐力、柔韌性、肺活量呈停滯和下降趨勢,肥胖、體重超標學生的概率有所增長,近視率居高不下,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較薄弱,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等等。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生對上體育課積極性不高是不可忽視的原因。有的學生把體育當作一種被動的任務與負擔,有些學生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認為參加體育鍛煉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中學階段,老師和家長對學生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考上重點高中和重點大學,所以對文化課抓得很緊,而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從而導致文化課老師布置大量作業(yè),學生課余負擔過重,無法抽身從事體育鍛煉。殊不知,體育鍛煉能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學習效率。
黃琳:您認為鍛煉身體與文化課的學習存在矛盾嗎?
呂文濤:兩者不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健康的身體,經?;疾?,怎么能有旺盛的精力投入緊張的學習?沒有頑強的毅力和抗挫折能力,沒有拼搏進取的精神,怎么能適應激烈的課業(yè)競爭?沒有強大的自信心,怎么能保證在考場上正常發(fā)揮自己的水平?
體育與綜合素質
劉立忠(14歲男孩的爸爸):呂老師,您說的毅力、抗挫折能力、拼搏精神、自信心,確實對文化課的學習不可或缺,但是這些綜合素質能在體育課上得到提高嗎?
呂文濤:體育不僅是為了鍛煉孩子的身體,對訓練孩子的心理素質同樣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熱愛體育,積極投身體育鍛煉,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比賽,能極大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使孩子終身受益。
夏世喆(9歲女孩的媽媽):真有那么神奇嗎?請呂老師詳細說說。
呂文濤:體育對孩子心理素質的積極影響,大致有兩方面:第一,熱愛體育的孩子是懂得如何競爭的孩子,因為體育游戲都帶有競爭性,孩子身處其中,慢慢養(yǎng)成了善于競爭、喜歡競爭的習慣。第二,熱愛體育的孩子懂得團隊合作。即使是單人項目,如乒乓球、體操、跳水、田徑項目等,也同樣需要團隊配合,因為一個團隊里有教練、隊友、陪練等,只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優(yōu)異,才可能達到高水平的競技狀態(tài)。競爭和合作是體育永恒的主題,也是體育精神之一,單靠一項是無法取勝的,而熱愛體育的孩子,身上往往兩者兼?zhèn)洹?/p>
主持人:我查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國外很多大學非常注重培養(yǎng)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因為運動員出身的人往往具備一些特殊的心理素質。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研:畢業(yè)20年后,哪些校友為母校捐款最多?結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學習最好的學生,而是那些有學校運動隊背景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無論當年還是現(xiàn)在都是最有集體榮譽感的。牛津大學有個久負盛名的羅德獎學金,這項創(chuàng)立于110多年前的獎學金有四項招生標準,其中一項就是喜愛體育,最好有運動成就。他們認為,這樣的人往往具備較高的心智。
呂文濤:為什么熱愛體育和競技的孩子在社會中往往會脫穎而出?因為他們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一個能贏得比賽的人一定也是經歷過許多逆境的人,不可避免有過失望、恐懼、質疑、懊惱……尤其在千變萬化的比賽場上。比如在足球比賽落后的情況下,運動員必須摒棄雜念,千萬不能糾結在“真倒霉”“完了”的心態(tài)上,也不能妄想一舉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踢好下一個球,才能把握住取勝的機會。這種機會往往轉瞬即逝,必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這恰恰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賈偉峰:呂老師一番話,讓我對體育有了全面的認識,以前真是太糊涂了,我保證以后鼓勵孩子上好體育課。
陳玉玲:兒子想要一雙籃球鞋,說了半年我都沒有給他買,怕他貪玩耽誤學習,今天散會以后我要直奔商場,晚上給他一個驚喜!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