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主集中制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針對它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從加強民主集中制的認識、改善制度等幾個方面對民主集中制進行探討,最終使民主集中制能夠更好地為我國的政治建設發(fā)揮其作用。
關鍵詞: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集中;制度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8-0060-01
一、深化民主集中制的教育
首先,應該深化有關民主集中制的教育。要把能夠徹底的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提到有關國家和黨的前途與命運的高度那一層次來認識。并且我們的黨的歷史以及國際共產主義的運動史已經在不斷的證明:“只要更好的堅持民主集中制,我們的事業(yè)就能蓬勃發(fā)展,不然就會遭遇挫敗?!币踩玎囆∑剿裕骸爸灰荒苷_的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那么不管是黨和國家還是社會主義也都是可以變質的,從干部到個人也都可以變質?!彼哉_的認識以及發(fā)展和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特別是對于增強那些黨員和領導干部貫徹和堅持發(fā)展民主集中制的責任感和和自覺性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另外,要深化有關民主集中制中的基本理論上的教育。要使民主集中制作為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來掌握。一是要認真了解和學習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對于民主集中制的概論,要深入的學習民主集中制的起源與發(fā)展,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民主集中制在建黨原則上的重大意義。二是要深入了解《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章》與黨中央關于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的明文規(guī)定,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完整內容和規(guī)定要求。這也正是完善和發(fā)展以及正確貫徹民主集中制的條件和根本。
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決策機制
健全和完善的決策機制是保證黨委切實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一環(huán)。決策機制不健全,關于重大問題的界限不清除,辦事程序過于混亂,對黨內生活肯定肯定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進而黨內的團結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黨的戰(zhàn)斗力與凝聚力也會相應的被削弱。而對決策機制進行完善,黨委的成員之間可以加強聯(lián)系和溝通,增強團結,進而減少分歧,形成合力。為了保證民主集中制更好地被貫徹與執(zhí)行,要依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在實踐中堅持完善現有的制度,在完善議事決策規(guī)則、提高決策水平與規(guī)范決策程序和等多個方面,逐漸建全相關的工作制度;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需要對集體領導工作的程序、議題的范圍和要求、不合理操作應如何處罰等方面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從而保證大家更加高速、有效的遵守與實施。決策機制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能夠從制度上保證民主集中制被更好地貫徹實施,進而推動黨委工作的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進而更好地發(fā)揮民主集中制在我們黨的決策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三、加強民主集中制相關的制度建設
完善民主集中制中的制度,是健全和興盛民主集中制的題中的必有之意,即是落實民主集中制中的必要保障。鄧小平指出,制度是帶有根本性、長期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以前實施民主集中制方面產生的各種過錯,究其根本,主要還是“沒有形成嚴格的完善的制度。”所以,深化制度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完善民主集中制中的制度,依照當前制度建設的情況,以后,一是要不斷完善修復民主集中制中的基本制度;二是要大力建設完善民主集中制中的全部制度。三是要全力研究在新的不同的經濟的機構或者組織之中,黨組織在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中的全部制度和程序。增強制度的建設是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建設出一套完善的保障民主集中制能徹底貫徹執(zhí)行的法度規(guī)范。能夠構想就民主集中制規(guī)定一個根本條約,構成一套嚴格的規(guī)則體系,使其民主集中制。使其進一步的程序化、規(guī)范化,從而擁有可操作性。完善民主集中制中的制度,應注意處理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處理好制度中不夠健全的問題,讓制度擁有完滿性。例如對集體領導的制度,應著重于研究、改善集體決計的方式和程序,持續(xù)完善制度的內容,使其能夠跟上市場經濟的快節(jié)奏和高效率。二是要處理制度中過于規(guī)則化的問題,加強制度的可控制性。同時在這個情況中,應著重于探索關于民主集中制貫徹落實的程序化決定,例如決定方式,就要清楚對議題的確定、會前準備、議事規(guī)則、表決方法、決策的落和監(jiān)督檢查等。這樣實施起來就會有較強的可控制性,容易使制度的問題落到實處。三是要處理制度分類不同的問題,使制度擁有條理性。因為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黨組織所在的層次和職責也不完全一樣,所處的層次也不太一樣,條件和環(huán)境也有區(qū)別,因此,要探索討論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完整制度。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貫徹民主集中制而不致于流于形式。
四、結合群眾路線完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在黨政治生活中的實現,理解好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民主集中制。針對民主集中制運行過程中的“民主不夠”、“集中不夠”、“執(zhí)行乏力”、“監(jiān)督乏力”問題,我們在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毛澤東所提出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提出一些具體措施,比如“群眾知”——強化民主集中制的公開運行;“致群眾”——民主集中制應建立在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上。民主集中制可以在組織制度、組織原則和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兩個層面上進行理解,其在黨與黨員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有所不同,黨和國家的組織方式即是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在組織體制上的具體體現。民主集中制所蘊含的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與集中領導下的民主的意義,實際上體現的是領導與群眾、組織與個人、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相一致;在民主集中制的運行過程中應首先從觀念著手,破除無政府主義、無組織無紀律的思想,在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集思廣益,反映大多數人的愿望和要求,從而產生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再回到群眾中去,進而正確處理發(fā)展黨內民主與維護黨的統(tǒng)一的問題,完善與民主集中制相關的各項制度,還需要在運行過程中加強落實,使黨能夠堅定目標,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參考文獻:
[1]袁建偉.群眾路線視閾下黨的民主集中制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J].中州學報,2015(1):21-26.
[2]馬紹孟.堅持群眾路線與貫徹民主集中制——訪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馬紹孟教授[J].求是雜志,3013(10).
[3]王侃.論黨的民主集中制與群眾路線的辯證關系[J].浙江社會科學,2013(10).
[4]張克舉.貫徹民主集中制,強調決策重要性[J].青年記者,2014(12).
[5]歐陽媛.完善民主集中制,強化一把手監(jiān)督[J].人民論壇,2014(438).
[6]許耀桐.黨政“一把手”分權限權的若干認識[J].中共天津市委黨委學報.2014(6).
[7]周津象.民主集中制良性運行機制思考[J].寧波黨校黨報,2007(4).
[8]許耀桐.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扎牢關住權力的制度籠子[J].探索,2015(2).
作者簡介:張錦(1992-),女,漢,研究生,沈陽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