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仙小說是從中國古代的原始神話中發(fā)展而來的,在早期的《列子》、《淮南子》等書中都有記載,它是一個和諧的家園。除樂園世界外,還涌現(xiàn)出大量關(guān)于“仙境”的神話,仙境是凡人無法到達的遠方異域,十分神秘,令人神往。
關(guān)鍵詞:游仙小說;原始樂園;仙境
作者簡介:曾婷,女,苗族,湖南人,碩士,四川文軒職業(yè)學(xué)院助教。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02
中國的游仙小說產(chǎn)生時間不可考,但是最初在屈原的楚辭作品里就有體現(xiàn),屈原現(xiàn)存的楚辭作品中,很多都反映出游仙的思想。游仙小說的產(chǎn)生和原始人類對未知宇宙的疑惑有關(guān),最開始在《山海經(jīng)》等作品中出現(xiàn)有原始樂園神話,表達先民對幸福安樂世界的向往。在原始社會出現(xiàn)后,隨著原始部落的發(fā)展,開始有原始的神明崇拜,出現(xiàn)有地名的海外神山仙島,并且有神仙居住其中。后來隨著道教產(chǎn)生,才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以游歷仙境為主題的游仙小說。
一、原始樂園神話
中國古代的原始神話中大量存在關(guān)于原始樂園的描述,在遠古時期,生存環(huán)境惡劣,生產(chǎn)力低下,《禮記·禮運》中言,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疏》曰:“雖有鳥獸之肉,若不得飽者,則茹食其
毛以助飽也。”這些記載說明了太古之初人類生活的艱辛,人類必須依靠自然,順應(yīng)自然界的各種惡劣條件,生存環(huán)境十分艱難。于是,原始人類就幻想能有一個物質(zhì)上的居所,能讓他們生活安定富足。關(guān)于原始樂園神話,在西方,一直流傳著人類的始祖亞當(dāng)和夏娃在伊甸園中偷食生命樹上的智慧之果,受到上帝懲罰,最終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伊甸園中有肥美的土地,充足的水源,盛產(chǎn)黃金礦產(chǎn),人神萬物和諧共處,是西方神話中的原始樂園。中國古代神話中也存在關(guān)于原始樂園的記載,零星保存在《列子》、《山海經(jīng)》、《淮南子》、《呂氏春秋》等書中,如《列子》一書有“華胥氏之國”和“終北國”:
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謬之一國。濱北海之北,不知距齊州幾千萬里。其國名曰終北,不知際畔之所齊限,無風(fēng)雨霜露,不生鳥獸、蟲魚、草木之類。四方悉平,周以喬陟。當(dāng)國之中有山,山名壺領(lǐng),狀若甀。頂有口,狀若員環(huán),名曰滋穴。
這兩個國家都是不知幾千萬里的無跡可尋之地,華胥國唯有“自然”而已,正像老子提出的“小國寡民”,是一個自由的國度。終北國是一個和平之邦,人民和諧,土地豐收,無疾病,生活安逸?!读凶印酚涊d的這兩個國家主要是表達先民的理想,令人神往。
中國古代神話中所描繪的原始樂園是一個人、神、萬物和諧共處的宇宙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物品自足,陰陽有序,日月循環(huán),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民安康。神人已經(jīng)不食人間五谷,和后期游仙小說里描繪的仙境神仙是基本一致的。《列子·黃帝》中就描繪如此原始樂園: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fēng)飲露,不食五谷;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圣為之臣;不畏不怒,愿愨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不聚不斂,而已無愆。陰陽常調(diào),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fēng)雨常均,字育常時, 年谷常豐;而土無札傷,人無夭惡,物無疵厲,鬼無靈響焉。
這種生活同樣也是富裕、平靜而安逸的?!读凶印珕枴肪蛯懙接形遄裆剑踩瞬豢善蠹埃锩婢犹幗越鹩駷轱?,果樹皆食之不老,仙人飛往自如,是一個令凡人神往的富裕安樂世界。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二、早期仙境傳說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游仙小說,主要描寫的就是關(guān)于“樂園世界”和“仙境”的故事,古代神話中的“仙境”表現(xiàn)出一種大宇宙觀,基本絕地通天,把仙境想象為一個與凡人世界隔絕的孤島,大都處于凡人無法到達的遠方異地,具有神秘色彩。早期的仙境小說和宗教有著密切關(guān)系。在道教還沒有產(chǎn)生之前,仙境觀念就散見于楚辭中,早期小說家的身份大部分是巫,中國古代神話大都由巫來創(chuàng)作和編輯,像《山海經(jīng)》這種早期仙境故事書,里面所描繪的仙境也帶有志怪的色彩,先民的生活環(huán)境閉塞,交通不發(fā)達,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對于未知世界的奇異想象,在早期的神話故事里,仙境被描述成一個茫茫大世界,大宇宙。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
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
在《列子》和《山海經(jīng)》中可以看到早期的仙境基本位于遙遠的遠方異國,早期神話只是單純對仙境的描述,還沒有涉及到凡人怎樣進入仙境。仙境的神秘和與世隔絕也主要表現(xiàn)在它距離數(shù)字的大和遠,隨意就是幾千幾萬里,另外仙境中的與世隔絕還表現(xiàn)在和人間不同的物象,具有特殊功能的動植物,這些大都出自先民的想象。
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國。齋。有小人國,名靖人。
有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乃八百歲。
早期的仙境故事中,訪仙的主體是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帝王將相或者原始部落的首領(lǐng),少有平民百姓。早期常見的有西王母的傳說: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huán)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早期的西王母形象可能是原始部落的英雄,有各種勇猛動物的體態(tài)特征,到后期神話,西王母已經(jīng)由一個粗野的原始神靈轉(zhuǎn)化為掌管天界神靈的美麗女仙。
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在《太平廣記》中,西王母的形象已經(jīng)和凡世貴族婦女無異,妖嬈美麗,更體現(xiàn)出王母作為女仙之首的氣勢。早期神話中尋訪仙境的故事基本都是圍繞“不死長生藥”開展的,在遠方異地生長的神奇草木可以讓人長生不死,和后期受道教影響,煉丹制藥有一定的繼承關(guān)系。在《山海經(jīng)》等書籍中,存在大量記載長生草木藥物的篇章,這些成為早期的仙境信仰。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相傳為東方朔所編纂的《十洲記》中對于長生不死藥的描繪更為具體和豐富,對十洲仙境的描寫常常圍繞各種“仙藥”展開。
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dāng)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
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會稽,去西岸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shù)升輒醉,令人長生。
《十洲記》所提到的海外十洲的豐富物象,具有不老和再生的神奇功效,在《太平廣記》中也有記載十洲:
秦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聞,始皇遣使賚草以問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瓊田中,亦名養(yǎng)神芝。其葉似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耳。
中國早期關(guān)于仙境的神話故事和原始樂園神話里面所描繪的仙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仙境世界與人間世界的隔離,仙境雖然那么美好,但是凡人很難到達,這樣的仙境就如一個美好的樂園夢,但是隨著中國本土道教的產(chǎn)生,在道教的影響下,這種絕地通天之地也是可以到達的,這樣兩個世界就有了聯(lián)系,不是隔離開來的。
參考文獻:
[1]朱彬:禮記訓(xùn)纂[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嚴(yán)北溟,嚴(yán)捷:《列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4]羅夢山:《山海經(jīng)》[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郭象:《莊子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2011.
[6]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M].上海:文明書局,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