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智利特約記者 萬戴
“圣地亞哥地震了!”11月20日《環(huán)球時報》記者的電話里傳來剛剛來到智利的中國朋友的驚叫。腳下的地面開始出現(xiàn)輕微的震顫,身邊來往的智利朋友嚇一小跳,然后繼續(xù)淡定地前往自己的目的地。手機里傳來的及時推送顯示,本次地震震中為阿根廷圣胡安,震級里氏6.4級,智利中部地區(qū)震感強烈。接下來的社交平臺中的推送,則是智利網(wǎng)友在各個地區(qū)拍攝電視、廚具、家具的震顫取樂的小視頻。這已經是圣地亞哥進入11月以來第二次發(fā)生震感強烈的地震了。智利人的這種從容當然不是天生的,而是與地震相關的經驗實在充分。這個國家地震之頻繁,已經足夠讓智利人能夠淡然地與之相伴相生。
對地震見慣不怪
11月8日,記者正在大學圖書館里查閱資料,身邊的智利大學生在為當晚的文藝演出準備節(jié)目。突然樓開始搖晃,所有人停止了動作,沒有人喊叫,也沒有人奔跑,大家靜靜地等。幾十秒過去,一切恢復正常,身邊的小伙子繼續(xù)他沒說完的笑話。智利人對地震見慣不怪,因為智利數(shù)百年來都保持著“震動模式”。據(jù)悉,全球有記錄的地震中,大約21%的地震都發(fā)生在智利,智利被認為是繼日本之后全球發(fā)生地震第二頻繁的國家。智利地震不僅頻繁,而且時常會出現(xiàn)高震級、強破壞的大地震。
智利有記載的強震從16世紀開始,至今為止震級超過7級的地震已超過70次,1960年,智利南部瓦爾迪維亞發(fā)生了智利史上,也是人類地震觀測史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震級達到里氏9.5級。地震引起嚴重海嘯,震中附近掀起近11米的滔天巨浪。地震、海嘯和非常罕見的地裂現(xiàn)象導致智利南部人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海嘯也侵襲了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區(qū),導致5700人死亡或失蹤,經濟損失超過4億美元。
進入21世紀之后,智利的地殼活動依然頻繁,在2010年(康塞普西翁地區(qū))和2015年(伊亞佩爾地區(qū))分別發(fā)生過8.8級和8.4級地震。其中2010年康塞普西翁地震釋放的能量要比中國汶川大地震強約16倍。
智利是全球國土形狀最狹長的一個,地理位置正處在板塊運動非常激烈的“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的東南部。此外,智利有約1萬公里的海岸線,在地震同時會引發(fā)頻繁而嚴重的海嘯;智利是全球擁有火山第二多的國家,粗略統(tǒng)計火山總數(shù)超過1000座。頻繁的火山活動也會帶來更多的地殼運動。
火山以及環(huán)繞火山的湖泊,是智利最為知名的景致。由于火山數(shù)量巨大、活動頻繁,智利的地熱資源和地熱旅游資源(地熱溫泉等)都非常豐富。
學會與地震相處
由于地震頻繁,智利人家里常會備一個地震急救包。不同于亞洲人的防災包偏重于生存,智利人的急救包更偏重于自救。因此包內食品比例不高,多為罐頭和清水,反而多了手電筒、萬能膠帶、繃帶、收音機和電池等物品,便于自己在危急情況下處理傷口、獲取救援信息甚至主動探路,而不是被動等待救援。
大多數(shù)智利人在地震之后不需要住棚子、搭帳篷,在政府幫助下造起的懸空結構的板房,能夠有效避免潮濕、防蚊蟲和疫病。拉丁美洲人中性格最為嚴謹?shù)闹抢耍踔吝€制定了“地震應急房國標”,內附了非常詳細的架構圖,對支撐方式以及關鍵部位螺絲的位置、標準都有涉及。
許多地區(qū)都有地震紀念碑
在智利的許多地區(qū),都建有地震死難者紀念碑。在街頭問起智利朋友,他們記憶中比較知名的一座,是在智利南方康斯蒂圖西恩地區(qū)的2010年瓦爾迪維亞地震紀念碑。這次地震引發(fā)的海嘯使智利南部海岸滿目瘡痍,傷亡人數(shù)超過700。這個紀念碑的建立,不是為了記述災難,而是為了憑吊同胞。
智利還有一種特殊的“紀念碑”——在地震中受到損害的文化遺跡,如智利國家博物館、瓜瓜維大教堂、圣卡門修道院等。一次次的地震在這些享譽拉美甚至全球的文化瑰寶身上留下了傷口,有許多由于特殊原因無法修復。智利人把這些也當做地震的傷疤,在參觀這些遺跡的同時,也回味一下這些年經歷過的那些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