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并攝影/李瑜
唐代長安城女性的時尚生活
撰文并攝影/李瑜
烏蠻髻女立俑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碧拼且粋€流光溢彩的時代,都城長安以其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成為世界最為繁華的都市所在。生逢盛世的人們浸染了這一時代的獨特氣質(zhì),以無比的自信與豪邁投入盛世狂歡。輝煌的物質(zhì)文明與燦爛的精神文明為女性創(chuàng)造了包容與自由的生存環(huán)境。她們自信剛強(qiáng)、曠達(dá)任情,大膽引領(lǐng)時尚,為時代注入了別樣的活力與色彩。
唐代女性的妝容可謂濃妝重彩,先是敷面,用很厚的粉從額頭一直敷到脖頸使得膚白如雪,以此為美;之后用手暈胭脂涂在兩頰,稱為抹紅;再用胭脂點個櫻桃大小的紅唇;最后描出黛眉。除此之外,還要往臉上貼花鈿、面靨,用材五花八門,包括金箔、彩紙、魚鰓骨、花瓣,甚至包括昆蟲翅膀等。
唐代女性發(fā)式種類繁多:凌虛髻、祥云髻、朝云近香髻、歸秦髻、奉仙髻、愁來髻、拋家髻、倭墮髻、烏蠻髻、長樂髻及各種垂鬟等,特點是競尚高大,常用假髻來裝戴。 倭墜髻又稱墜馬髻,據(jù)說與楊貴妃有關(guān),楊貴妃酷愛騎馬,一次騎馬郊游不慎墜落,將頭上高髻摔歪,有“鬟髻下墜欲解”狀,更顯嬌美,于是墜馬髻便效仿開來。
雙股金釵
花鳥紋銀釵
銀粉盒
唐代女性追求豐腴之美,“絲綢之路”帶來的異域之風(fēng),使他們的服飾表現(xiàn)出濃艷大膽、雍容大氣、標(biāo)新立異的特點。
唐代女性非常流行襦裙服,上身著窄小的襦,襦的領(lǐng)口造型各異,有雞心領(lǐng)、圓領(lǐng)、方領(lǐng)、斜領(lǐng)等,到盛唐時流行袒領(lǐng),把整個前胸都袒露出來,“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臉如花”就是指這種袒領(lǐng)造型;下身著長裙,裙腰提至腋下,以綢帶系扎,給人以俏麗修長之感。長裙有單色多色之分,多色的稱為間色長裙或裥裙,多以朱綠、朱黃相配,裙色鮮艷。單色以紅、紫、綠、黃、青、白為主,其中石榴紅裙流行時間最長。
金背瑞獸葡萄鏡
墜馬髻襦裙女立俑
唐代女子還流行一種短袖衫,謂之“半臂”。半臂長及腰際,一般為對襟,穿時在胸前系結(jié),也有“套頭衫”式呈袒胸狀。盛唐,在襦裙外罩一件“半臂”成為時尚,同時流行肩背上披一條帛巾,稱“披帛”,行走時,輕柔飄舞,更顯女性韻味。
盛唐時期,上層社會的“好胡”之風(fēng)引導(dǎo)了整個社會的審美潮流,“胡服”亦盛極一時。胡服簡潔、方便,頭戴錦繡渾脫帽,身著翻領(lǐng)窄袖錦邊袍,下穿條紋小口褲,腳穿透空軟錦靴,腰間有若干條小帶垂下,稱蹀躞帶。女子著胡服矯健驍勇,別具一格。
女著男裝是盛唐時期女性服飾的又一大特點。頭戴幞頭、身穿圓領(lǐng)袍衫,腳穿皮靴,跨馬馳騁,于秀美俏麗之中盡顯英俊倜儻風(fēng)度。
半臂女立俑
金鳳飾件
胡姬俑
男裝女立俑
胡服螺翳女立俑
騎馬出行女立俑
騎馬彈箜篌女俑
騎馬彈琵琶女俑
帶猞猁狩獵女俑
游娛
唐代女子游娛活動在歷代中十分突出,宮廷中的女子更是開風(fēng)氣之先,成為這一領(lǐng)域的引領(lǐng)者。其中不乏競技項目,如:蹴鞠、擊鞠(類似現(xiàn)代馬球)、騎射、競渡、拔河、蕩秋千、拋彩球等。博弈項目,如:投壺、六博、圍棋、象棋等。唐代仕女下圍棋,用的是專供婦女使用的十七道棋盤。
唐代貴族婦女游宴之風(fēng)很盛,《開元天寶遺事》有記載“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車跨馬,供帳于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币恍┏鲇闻樱龅矫ó惢?,便就地鋪設(shè)酒肴,“以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幄”,盡享春光。春時斗百草也是專屬女性的娛樂,“插戴以奇花,多者為勝”以致富家女子往往不惜重金購買名花種植在庭院“以備春時之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