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彬
?
活著是生命存在的方式
——讀余華小說《活著》有感
□胡宇彬
好的小說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能觸發(fā)讀者的感動和思考。余華的小說《活著》就是這樣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耙粋€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nèi)心寫作,只有內(nèi)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毙≌f自序第一句就深深的打動了我,就好像是一位非常了解自己的朋友替我說出了我想說的話,“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現(xiàn)實緊緊控制,我明確感受著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好像寫的就是我自己的感受。自序我閱讀了三次,共鳴感一次比一次強烈。后又閱讀了韓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麥田新版自序,一氣呵成讀完全文,讓我有了寫點什么的沖動。
先來說說這篇小說的文學(xué)性。余華在文中巧妙利用了第一人稱。本來是以一個采風(fēng)的路人,即旁觀者在寫富貴的故事,富貴是個第三人稱的人物,可故事經(jīng)過富貴口述出來又變成了第一人稱?!拔矣玫谝蝗朔Q的敘述,富貴的講述里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講述的是生活。”
余華老師是個文字專家。富貴講述的五十年歷史從解放前的民國時期,到解放戰(zhàn)爭,再到土地革命,大躍進,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zāi)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作者都能活靈活現(xiàn)的描寫出那些特定的歷史場景,讓讀者能如臨其境的去感受當(dāng)時的農(nóng)村現(xiàn)狀。人物描寫細膩,形象栩栩如生。如富貴初出場時正在犁田,“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里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的游動著,里面鑲滿了泥土,就如布滿田間的小道”。讀到這,我們好像看到這樣一個老人正站在我們面前。這樣的描述文中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亞洲書評》曾經(jīng)這樣評論:“《活著》是個簡單的故事,敘述也很樸素。余華的力量就在于他的人物塑造和描寫方式:要讓讀者自己去窺探那些生活與他們?nèi)绱瞬煌娜宋锏男撵`,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小角色和風(fēng)景的描寫,也是寥寥數(shù)語就熟練勾勒出來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伴隨主人翁的故事發(fā)展,不自覺就進入情節(jié)——有怒其不爭時候的憤怒,有大難不死時候的慶幸,有生活艱辛?xí)r候的嘆息,更有遭遇悲劇時候的落淚……
有些人時常會糾結(jié)于生命的意義這類的思考?;钪降子惺裁匆饬x和價值?哲學(xué)上就有經(jīng)典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兒里來?我要到哪兒去?曾經(jīng)有人開玩笑說,中國的門衛(wèi)保安都是哲學(xué)家,他們工作時每看到一個人都會問: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要到哪兒去?如此一想也不禁讓人啞然。小的時候,理想倒也簡單,各種活著的理由和意義:世俗一點的是為了光宗耀祖或者為升官發(fā)財,實在一點的是為父母親人;高雅點的是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崇高一點的是為祖國崛起為中國夢。而余華想告訴大家的只是“為活著而活著”。富貴這鄉(xiāng)土氣十足的名字,本身就寄托了他的父母對唯一兒子的美好愿望?!皬那拔覀冃旒业睦献孀诓贿^是養(yǎng)了一只小雞,雞長大后變成了鵝,鵝養(yǎng)大后變成了羊,再把羊養(yǎng)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fā)起來的”,家業(yè)是勤勞做來的,希望子孫能富富貴貴,能光宗耀祖。而不孝子富貴則敗光了家業(yè),一生坎坷。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價,富貴的人生是個悲劇,他是個徹底的失敗者:敗光家業(yè),氣死父親,再后來母親病死,兒子意外死亡,女兒難產(chǎn)送命,妻子傷心而死,女婿事故而死,最后連唯一的親人外孫也吃豆子撐死,最后陪伴他的只是一頭被他取名富貴的老牛。按照普通人的想法,這人活著還有什么意思?更別說什么意義了。很多讀者讀完這本書會說作者太殘忍,整篇讀下來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死亡,有時剛剛看到富貴生活有些起色,有點希望,馬上又筆鋒一轉(zhuǎn)悲劇來臨。而我似乎讀到了作者的內(nèi)心:活著本身就是伴隨著死亡的。從辨證學(xué)看,沒有死亡哪來的活著,死與活是相伴相生的一對概念,互相證明著對方的存在。作者在自序里面也清楚的給出了他的看法:“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們會賦予活著很多意義,作者在作品里也有探索。這部作品也寫了兩個特殊人物,龍二和春生。龍二早年是賭場上的贏家,先是贏了賭場常勝將軍沈先生,后又贏得了富貴的全部家產(chǎn),春風(fēng)得意,“鑲了兩顆金牙,咧著大嘴巴嘻嘻笑”,然而幾年后在土改中作為地主惡霸被槍斃,他是“做夢也想不到我會被斃掉”,槍斃之前哭著對富貴喊“富貴,我是替你去死啊?!痹僬f春生,本是國民黨抓壯丁的娃娃兵,俘虜后當(dāng)了解放軍,命大,打來打去都沒被打死,后來就當(dāng)了富貴那個縣的縣長??h長也是不小的干部,所以在他女人難產(chǎn)輸血時醫(yī)生為了拍馬屁,不顧有慶的命過多的抽取了這個孩子的血,富貴兒子有慶因此送命。人生此一時彼一時,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走資派,成天被批斗挨打,更可怕的是被自己的女人和兒子吊起來打,最后上吊死了?!耙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背霈F(xiàn)在富貴生命中的這兩個重要人物,應(yīng)該都是能力很強的人,一個有錢,一個有權(quán),風(fēng)光一時,最后也落了個不得善終。錢和權(quán)大概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東西,讓多少人終其一生不懈追求,但是在生命的長河中,最后只有活著才有真正的意義——這兩人死了多少年之后,富貴這個失敗者還活著,講述著他們的故事。
余華在韓文版自序里對此有一個很好的闡釋:“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zé)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佛教里說人活著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放下方可得自在。垂暮之年的富貴只有一頭老牛做伴,唱著歌做著農(nóng)活,繪聲繪色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dān)心誰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彼踔猎谡眍^底下壓了十元錢給以后替他收尸的人。剛開始閱讀富貴故事的時候我時時會替富貴難過,有時甚至?xí)嫠鳒I,然而讀到最后會突然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豁達的老人,記憶豐盈著自己日子的老人,除了敬佩哪有什么需要我們同情?
活著不過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生命就是一場經(jīng)歷,生活是我們自己每個人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钪秃茫瑹o需太多。
(湖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