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亞洲
殘忍是會遭天譴的
□ 劉亞洲
我不吃,不是不能吃龍蝦,而是這種吃法與我理念不合。我見不得這種吃法。如果為了表示新鮮,你告我一聲也就得了,為什么非要用這種殘忍的方式?我絕沒有指責你們的意思,因為全中國都是這種吃法,都是這副德性!江南人很柔弱吧,蘇州是胭粉之地,溫柔鄉(xiāng)里一擲千金。那里也有一道名菜“松鼠桂魚”,很殘酷。魚兒被剮、被切,被油炸,端上桌還務必得活著,嘴巴翕動,否則不足以展示廚師的手藝。你們想過沒有,他們僅僅是為了新鮮嗎?不是的。這其中折射的是我們的一種陰暗的、殘忍的心理。動物是人類的伙伴。它們也是地球的主人。有些動物我們是絕對不能再吃了。再吃,或再殘忍地吃,我們是要遭天譴的。
昨天我回來,當汽車開在大草原上的時候,我不停地望著窗外。草原已不是草原。沙漠則更是沙漠。敕勒川仍在,天還似穹廬,風仍在吹,草卻消失了。我又想起來一件事:“文化大革命”前,有一年大旱,草原上的草全死光了。動物大饑。政府從千里之外運來草料。草裝在車上,蓋著帆布,嚴嚴實實。可是真奇怪,當車隊從草原上馳過時,那些饑餓的動物象馬呀、羊呀、牛呀,真是有靈性。它們竟知道這車里裝的是草料。它們拼命地跟在汽車后面追呀追呀。真是奇景。每一輛汽車后面都有一大群動物。它們掀起的煙塵比汽車塵土還大。它們太饑餓了,又如何能跑得過汽車?一頭又一頭動物哀號著倒斃。橫尸千里。
說到汽車,我告訴你們,這次我還偷偷做了一回試驗呢,不過你們誰都不知道。我讀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內(nèi)蒙古國境線有一條國防公路,在寶格達山的森林中穿行。每當開車走在這條公路上,打開車燈,夜色中就不停地看見有野生動物穿過公路。有野豬,有鹿,還有狐貍。但是非常奇特的是,所有的動物都是朝著一個方向,就是往外蒙古方向跑。就是說,連動物都明白,只要一受到驚擾,寧可冒著危險穿過公路,也要拼命跑到對面國家去。外蒙古人口三百萬,而身后這個國家有十三億人,天天都在琢磨著怎么把你吃掉,并且是殘酷地吃掉。令人傷心哪!
這說明什么?資源危機。中國的資源出現(xiàn)了空前的危機。這是中國(現(xiàn)行)文化造成的,(這種)文化有兩點特別具有劣根性的東西,其一便是不尊重生命,既不尊重人的生命也不尊重自然的生命。動物是有生命的,江河湖海也是有生命的,樹更是有生命的。中國人仿佛對樹有仇,見樹必砍。
一個林場的伐木工人砍了一輩子樹,后來后悔了,又反過來種樹,一直種到死。記者問他:“一棵成材的大樹要長多少年?”他說:“一百年?!庇浾哂謫枺骸胺ヒ豢脴淠??”他說:“一分鐘?!?/p>
你看看我們的山川,滿目瘡痍。樹先死,草再死,動物死,最后是人死。這不是危言聳聽。前不久我去甘肅,看見過這樣的事:農(nóng)民放羊,羊居然都穿著棉襖。為什么?因為土地干涸,無水,羊兒太渴,竟會趴在同伴身上去咬,咬破后吮吸鮮血,解渴。所以才給它們穿上棉襖。我大驚。羊兒都變成這副模樣,它還是羊嗎?是什么把羊兒變成了狼?變得殘暴?是嚴峻的自然環(huán)境。是人。是我們。
我的意思是我們在承受上一代留下來的痛苦。問題是我們難道要把這苦難傳給下一代嗎?至于多子多孫,更是中國文化最大的糟粕。人口愈多,資源愈少。反之亦然。今天我們?nèi)丝诳涨暗亩?,資源又空前的少。更不幸的是,人的欲望又空前的高。中國在短短十余年內(nèi)已經(jīng)走完了從平均主義到貧富懸殊這一漫長的道路。富的人以破壞資源起家,窮的人又再以破壞資源起步。一句話,富和窮都以破壞資源為代價。中國有多少資源還容我們?nèi)绱嗽闾??杜甫說,國破山河在。諶容說,國在山河破。從內(nèi)蒙古到大同,一路風塵,一路嗟恨。
國人這么無限制的破壞下去,將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再留給子孫后代的了!
(摘自《世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