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水清
?
父親的田
○伍水清
一整夜,我一直聽到隔壁父親的房間里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聲音不大,時斷時續(xù)的,仿佛一直在倒騰什么東西。早上起床后,父親從房間來到客廳,對著我說出一句話:我要回去住一陣子。
這是父親的原話,簡單明了,言簡意賅,沒有絲毫商量的口吻,這很像早年的他。為什么要回去,父親沒有說,這不像現在的他。
在我的記憶里,那時我們全家生活在農村,我們一家六口人,父親,母親,三個哥哥,還有我,六張嘴吃飯,父親是家里的大梁,是唯一靠山,當然也是絕對權威,因此每次總是以絕對權威的口吻和我們說話。記得有次全家人圍在一個桌子上吃飯,母親那天做菜可能走神,也可能是想到父親在田間地頭辛苦地勞作,體力消耗過大流汗過多,需要補充適量的鹽分,把一道茄子炒豆角做得特別咸。菜端上桌來,三哥第一夾吃到嘴里吐了出來,沒心沒肺地大聲對著娘嚷:“娘,糊涂了吧,你是要把我們咸死呀!”坐在一旁的父親覺得三哥忤逆,作為一個孩子,不應該這樣沒大沒小毫無禮貌地和大人說話,甚至還帶有訓斥和責怪的口吻,簡直大逆不道,立刻將碗筷往桌上一板,拉下臉吼道:“吃不了滾!伺候你有的吃就不錯了,還挑這揀那的。咸了?不知道加點開水呀,真是越大越蠢!”三哥受不了父親的責備,碗筷一擱便沖了出去。父親不但沒有叫三哥進屋,也不許我們去叫三哥回屋,硬是要懲罰,沒讓三哥吃那頓飯。
父親的權威一直延續(xù)到我們姊妹四人長大離開農村,大哥二哥因當兵去了北京和吉林部隊,后來分別留在了北京和吉林。三哥趕上恢復高考的好時期,考取江西南昌科技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南昌。我是老幺,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父母寵愛有加,如同一只戀窩的雛鳥,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高中畢業(yè)考入長沙,隨后我像一《浮萍飄在了長沙這座省會城市,也結婚成家?;蛟S因為我們姊妹長大離開農村,父親由此失去權威,再也沒有動輒訓斥的氣勢。六年前,母親因病離開了我們,父親更像是一只飄流在大海里失去航標的茫茫孤舟,或是一株失去根基的浮萍,父親這只孤舟,這《浮萍,北京、吉林、南昌、長沙來回地漂蕩,像是變了個人似的。這些年來,特別是母親去世以后,我從沒見過父親有過任何關于他自己的決定,仿佛他是一件東西,屬于我們這個家庭的任何一個人,唯獨不屬于他自己。久而久之,他的三個兒子,還有我這個女兒,在心里都是把他當作我們家里的共有財產,我們都對這樣的日子習以為常。
父親說完那句話,坐在右側的沙發(fā)上,眼睛直盯著茶幾上那個白色瓷盤里的杯具,還有杯具一側的那盆墨綠色碩大的米蘭。墨綠色的米蘭如同撐著的一把幼兒小傘,開著密扎扎的米粒般一朵朵的小白花,滿屋子溢出淡淡的清香。父親兩只手相互捏著,仿佛在等待我和丈夫答應他的要求,然而我和丈夫都緘默不語,好像都沒有聽到父親的話似的,各自吃著早餐,還在一邊談論我的一個同事前幾天買房子的事。因為丈夫只是女婿,隔著血緣,這個選擇當然只能由我們姊妹幾個來決定。恰在這時,我五歲的調皮兒子從屋子里跑出來,徑直跑到爺爺的跟前,“爺爺、爺爺”地喊叫,拉扯著爺爺要去屋子里幫助他找積木,這才轉移我們的話題。父親的嘴微微張了一下,而又合上,他被孫子拉進房間后,就再也沒有出來。
因為丈夫要趕坐七點半鐘以前的地鐵去到單位,早餐后丟下碗筷,拎著包很快出了門。我們做老師的,時間節(jié)拍沒有那么快,何況我這天的第一節(jié)課是上午八點半鐘,現在距離上課還有一個多小時。我不急不慢地吃完早餐,簡單地收拾完餐桌,又將自己梳理了一番,換上那套深藍色短裙套裝,沒有再和爺孫倆打招呼,拎著包也出了門。
在去往學校的途中,我用手機分別給三個哥哥和丈夫打去了電話。二哥因為手機關機而無法接通,大哥、三哥和丈夫的電話都是通的。我向他們訴說了父親的念想,我很自責,說:“可能是我這個做女兒的不夠孝順,平時照顧不周,父親不習慣不滿意才萌生出執(zhí)意要回去的念想。可是,父親卻從來沒有提出過生活不習慣的問題呀!”知父莫如子,大哥、三哥都說我這是多疑。大哥說:“你這難道還不知道父親的心思?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骨子里裝的都是農事,時刻惦記著的也是農事。你可能還不知道,今年春節(jié)全家人在你家聚會時,父親曾經提到過家里那三畝六分責任田,他說土地是農人的生命,農民離不開土地,荒蕪更是個浪費,那時他就有要回老家去種田的主意了?!比缯f:“父親和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當然忘不了他那點土地,那是他的命!”丈夫歷來是個和事佬,寬慰我說:“老人要走要留,隨他的心愿吧,不可強求?!蔽亦凉终煞虿回撠熑危艺f:“你倒省心,你是怕父親住在我們家里添麻煩吧,回去累病了怎么辦?還不是我們的責任!”丈夫不語。
上完課我匆匆地回到家里,早已不見了父親。我問保姆王阿姨,王阿姨告訴我,說你出門剛不久,爺爺就背起你大哥早些年送給他的那只米黃色的迷彩軍用大背囊,也出了門,他說要回鄉(xiāng)下去住一陣,把老家的事安頓好,少則半年,多則八、十個月,最遲也會在明年春節(jié)趕回來,并反復叮囑我一定要細心地看帶好他的小孫子。聽了王阿姨的解釋,我隨即走進父親的房間,發(fā)現房間里收拾得整齊有序,除了不見父親的衣物,其他物品一應俱全地擺在那里。望著眼前的一切,我不由一陣心傷,發(fā)出一聲哀嘆。
要說家里那三畝六分責任田,自從母親去世后,父親還獨自種了兩年。后來經過我們姊妹幾個的反復勸說,父親才依依不舍地將責任田托付給了堂叔長生家代種,跟隨我們離開農村住到城里來了。父親仍不放心,后來還幾次給長生叔家去過電話,詢問田里的收成。去年初,長生叔跟隨兒子也住去了縣城,把自家的兩畝八分責任田和我們家托付的三畝六分責任田全都擱荒,那幾畝被擱荒了的責任田,如同一個揮之不去的惡魔,時時壓在父親的心頭。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我們那個村。我們村坐落在湘南以北的一個大山沖里,距離寶慶城有六十余公里,而距離省會長沙有三百余公里,更是遠天遠地。村子的名字叫喇叭口村,也有人叫口袋村。不過叫口袋村的人極少,除非他們知道咱們村里的歷史。村子的上游有一條十余里長的山沖,前面是一條寬寬的河流。因為河岸兩側都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鵝卵石,故名叫石卵子河。山沖的兩旁,是起伏連綿的青山,頂端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水庫,叫喇叭嘴水庫。山沖如同一只躺在群山峻嶺中的長長的大喇叭,也像一只臥著的布袋,故而取名曰之為喇叭口村,或曰口袋村。水庫就像一個人鉚足氣在吹一只長長的喇叭。山沖里有一條從喇叭嘴通向喇叭口的小溪,水流潺潺,終年不息,就像一條吊在喇叭里頭的布帶子,我們村就住在布帶子的最尾端,住在喇叭口最底部的半坡上,直接面對著前面的石卵子河。從山沖水庫里排泄下來的水流經到這里,直接匯入石卵子河,河水再往下流去,便是寬寬的資江。雖說山沖里的絕大部分的良田,都是依靠水庫里排泄下來的水流灌溉,但石卵子河是我們喇叭口村人的母親河,它滋潤了我們的祖祖輩輩,奔騰著生生不息的血脈,同時它桀驁不訓的性格,也曾經讓我們村吃了不少苦頭。就是這條喇叭口村人的生命之河,總是讓我們那樣難以釋懷。
事物往往會物極必反。由于水源豐沛,村很少干旱,農田十分肥沃。但就是這樣一片富庶之地,每年的夏秋洪汛,村里就要遭受一些損失。尤其當遇上山洪暴發(fā),幾乎要遭到重創(chuàng)。不過這樣的重災不多,十幾、幾十甚至上百年才突發(fā)一次,所以大家都比較淡定,似乎等到洪水來臨時才想起上一次的災情,也就不足為奇習以為常了。在我的記憶里,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有年八月,村里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災。洪水是深夜來的,當時大家還在熟睡之中,洪水像個瘋狂的惡魔,漫過河岸,翻過稻田,爬進院落,幸虧被深夜起來小解的鄰居張二嫂發(fā)現,張二嫂望見天地一線漫無邊際的一片汪洋,急忙從屋里提面銅鑼,滿院子上上下下地敲喊,村民連夜組織人員物資轉移,才幸免于難,不過有住在村子下端十戶人家的房屋,被洪水沖跨。
據村里上輩人說,這兒并不是我們家族的根,我們游家是從我高祖父那一代搬遷到這里來的。高祖父原來住在離喇叭口村有好幾十里遠的山窩窩里,進村出村都得要翻越一座高高的山梁,就好比《愚公移山》里的愚公一家,出門進門都得要翻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只是我們游家只需翻越一座山梁,而且游家人誰也沒有想到要搬掉擋在屋前的那座山梁,似乎感到這是一種認命。高祖父有次帶著他的兩個弟弟挑腳途徑到喇叭口,發(fā)現這片福蔭寶地,頓時感到有一種美好的思緒投影在他的心靈深處。高祖父兄弟放下肩上的擔子,放眼望去,驚嘆這片如畫一樣的景致:湛藍的天空,碧綠的大地,水似陽光流瀉在山沖,寂靜安詳;風似花朵開放在草叢,遍野爛漫。塊塊水洼,一如面面小鏡,清澈暖流。那些被水滋潤過的草木,蔥蔥郁郁。每一棵蒿草,每一根樹枝,每一片綠《,都是最純潔最濃情的表達,寫滿勃勃生機。右邊一側的河流,逶迤而來,寬闊清澈,用圣潔般的母乳滋潤大地,滋潤萬物。傍河的山地正是它澆注成長。大地彌漫著溫馨、清新、淡雅之氣,讓人在勞頓中放松身心,打撈希望和期待。水洼兩旁的青山,大片的森林,蔓延的綠意,一如充滿生機的音符,日夜奔騰。眼望著面前的一切,高祖父的兄弟們立刻定下了遷移的決心。
據說當時發(fā)現這片福蔭之地,不僅僅只有我高祖父兄弟,還有后來的李姓、劉姓和高姓三戶人家,他們也相繼遷移來這里。經過陸續(xù)移民,加上人口不斷繁衍,這片福蔭富庶之地,逐漸變得人口稠密起來了。
聽了村里人講述的這些歷史,有一次我從長沙放假回家,真的留心做了一次考察。我立在村頭,凝望著故鄉(xiāng)的村莊與土地,想象著當年我的祖上來這里開荒墾地的情景。我從村頭的牌匾下向里走去,一棟一棟的土磚瓦房給人遐想,沉淀了百年記憶像是在村子里某一角。突然看見一塊年代久遠的青石板,讓我頓感新鮮和好奇。一面舊墻、一幢陳年土磚瓦房、一口古井,不斷地撞擊我思想和驚嘆的火花。村尾深處青磚老墻根下露出的斑駁苔蘚,墻角邊浸潤于柴米油鹽的舊痕,讓我感悟先輩們在此安頓生活的時光,也讓我感受到她歷史的久遠。
照說是我們祖上最先搬遷到喇叭口村來的,要是按照現行時髦的話講,是我們家淘的第一桶金,祖上或多或少會有些田產,而且理應頗豐,理應成為喇叭口村最有名的地主。但由于高祖父、曾祖父經營不善,據說在我高祖父那代,家里起了把大火,把家產燒了個精光,高祖父后來變賣部分田產,重新修建了房屋,添置了家什,全家人才有了棲身之處。另一個版本是說我高祖父喜歡賭,原有的田產都輸在賭場上了??傊畟鞯轿覡敔斈谴?,已經無田無地,一貧如洗了,變成了真正的破落戶。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計,爺爺靠租賃地主老財家的五畝田生活,父親十歲開始下地干活,十五歲挑起了撫養(yǎng)全家的重擔。父親含辛茹苦,田里地里地辛勤勞作,不但自己成了家,還給他的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成了家,聽說他娶的我母親,還是一戶殷實人家的女兒,是村里少有的漂亮媳婦,讓好多人羨慕。我三爺爺在世時,常常把我父親作為教育的榜樣,對著他的幾個兒子說:“你看人家正伢子(我父親的小名),人勤勞能干,找的老婆都不一樣,這就叫差別,你們應該好好地學習?!苯夥藕蟠謇锝M建了生產隊,我父親便成了隊里當之無愧的種田能手。隊長特別器重他,幾乎把父親當成他的左膀右臂,凡屬農事技術上的活計,都要交給我父親把關。比如每年一度的入春谷種育苗,那是關系到全村的收成,關系到全隊一百多號人的溫飽生計,都是父親一手把持,從不讓第二個人來插手。當然隊長有時也把最艱苦的技術活交給我父親,比如哪塊田出現滲漏,哪塊田高低不平,只要經過父親修整,便很快變成為一塊好田。父親識字不多,但有關于農事的許多諺語,簡直是一部農歷:“驚蟄聞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豆麥宜”,“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芒種火燒天,夏在雨連綿”,“立冬若遇西北風,來年定是五谷豐”。父親還有一套插秧的絕活,經父親插過的水田,如同在田里畫上格子,禾苗分秧蔸蔸均勻,行距之間在一條線上,遠遠望去,每一行的秧苗如同一根直線。
父親的農活技術直到農村推廣責任承包制以后發(fā)揮到了極致。那時我家共分得三畝六分水田,二畝四分旱地。當時我大哥二哥都在部隊,早已穿上了四個口袋,早已經是部隊的軍官了,不在分配之列。我爹,我媽,三哥和我,我們家四口人參加分配,人平九分責任田,六分責任地,因此只分得三畝六分責任田,二畝四分責任地。因為我家是軍屬,屬于應該照顧的對象,所分得的責任田位置都很好,都是靠近小溪和石卵子河岸旁邊的放水田。父親知道這是生產隊對軍人家屬的關照,分到責任田的那天,父親別提有多高興,臉上蕩滿了笑意,像似春風吹拂著綠色的禾田,笑意一波蕩過一波。父親對分得的責任田早有盤算,哪塊田里種植水稻,哪塊旱地種植玉米,什么時間耕田,什么時間翻地,什么時間播種,什么時間插秧,什么時間禾苗抽穗,什么時間收割,父親已經有明確的時間安排表。父親農時的節(jié)拍總是比村里人要快,村里的農田開始插秧時,父親農田里插下的秧苗,已經泛青,已經生機一片了;雖然天還寒著,父親的心里卻暖暖的,村里農田里的禾苗開始抽穗時,父親農田里的稻穗,已經顆粒飽實,開始勾頭搭腦了。父親對分得的責任田,除了每年要栽種兩季水稻,還要間種一次其它作物。殷勤的農田也像父親,總是不斷地長著莊稼,從不愿意閑置。
“地種三年親似母”,父親把責任田當成老祖宗敬奉侍伺。父親說,還是這塊田,還是這些泥土,只要你肯下功夫,舍得氣力,常在里面鏟鋤翻,累了的時候也坐在它的田埂上抽支煙,心平氣和地端詳著那塊田土還沒打碎,那條垅溝還掏得太淺,這些田,每季就會有讓你喜上眉梢的好收成。作為種田的老把式,父親深知農田底肥的重要性。種田也好似女人懷孕,好比是孕育在腹中的胎兒一樣,出生之前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營養(yǎng)。進入冬季,父親就把長在田坎上的樹枝雜草,一鋤鋤地鏟到田里,翻入泥里,并在田間里挖出幾個水氹,從山坡上刨一些草皮挑到氹里,再在草皮上覆蓋一些豬糞牛糞。第二年開春,將漚好的土雜肥一鏟鏟地拋撒開來,再進行翻耕。下足了底肥的稻田,生長出來的禾苗特別粗壯茂盛。
父親還有一套種田秘訣,每到禾苗開始抽穗揚花時,父親就要將水田放干,進行曬田,直曬到稻田開裂,白根露面,禾色變淡。通過曬田,父親責任田里長出的稻谷,禾桿強壯,顆粒飽滿,從不倒伏,產量比其他稻田都高。村里有幾戶農戶學著父親的方法也去曬田,結果稻田同樣增產。他們問我父親是何道理,父親回答說,道理很簡單,它能改善土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土壤有效養(yǎng)分的含量。排水曬田供氧旺盛,可以提高禾苗根系的質量,增進根部的吸收能力。聽完父親的解釋,他們都夸贊,說我父親對種田很有研究,簡直是個田“博士”。父親當然知道“博士”這么個洋名字,知道這是對他的褒獎。父親頗有些得意,咧開嘴巴笑道,說:“研究說不上,主要靠摸索。”
我是個患懷鄉(xiāng)癥的患者,每次回家,當我站在屋后山頂的高處,鳥瞰腳下的田疇,我喜歡一遍又一遍地輕聲朗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當我站在高樓上鳥瞰土地,每次都會有暈眩的感覺,樓層越高越覺得離莊稼近,疲倦時合上雙眼,總是夢見自己站在一大片莊稼地里。烈焰下,家鄉(xiāng)大地到處是陽光的烈焰,扎滿了植物根系的土地和農人們,都在脫水般的狀態(tài)下因沉重勞作而喘息。每當土地被犁頭翻卷過來,鳥兒在泥田的上空往返盤旋,泥土那種沁人心脾的氣息使人倍感舒暢。聆聽播種時的聲音,我會從土地那嘶嘶的聲音里感受到土地像一個老者的慈祥;佇立在平平展展的土地上,心中那種踏實的感覺,也會油然而生。當碩果累累的時節(jié),我會覺得那一個個沉甸甸的果實、一片片神采飛揚的《子,都是土地的生命在涌動。
土地是農人的生命,多少代農民與或偏或遠或大或小或窮或富的土地相依為命,走過歷朝歷代,度過多少春夏秋冬,風雨寒霜,經歷了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劇與喜劇。
在家鄉(xiāng)那片土地上,春夏秋冬,寒來暑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晃動著父親的身影。父親對土地的眷戀,對土地的固執(zhí),對土地的深情,讓我倍受感動。藍天是高遠的,大山是靜寂的,溝壑是深邃的。遠望那人,那牛,那狗,恰似大山褶皺里活動著的標本,在落日余暉里又似一幅粗獷古樸的剪影!
每年五月,喇叭口村是梅雨季節(jié),下雨和天晴老天爺是由著性子來的。下午出門時,太陽還好好的,朗日高照;一到傍晚,就烏云翻滾,大雨傾盆。由于雨水來得過急,村前河水的頂托,山沖水庫的排泄,把個喇叭口邊靠近河岸一線的稻田,淹成一片汪洋。望著密織的雨簾,想到成巷口那丘低洼田禾苗才剛剛穩(wěn)蔸,擔心被洪水淹沒,父親放心不下,背上蓑衣扛著鋤頭就往成巷口跑。這次暴雨,河水倒是沒有上漲,但上邊喇叭嘴水庫的泄洪匯積山沖兩旁的山洪,排山倒海般地傾瀉下來,平時小溪里清澈的緩流,此刻就像一條桀驁不馴的黃龍,縱橫馳騁。洪水卷著泥沙,泥水裹著柴草,把成巷口稻田里的泥土卷去了一半,原本平整如鏡,長得綠油油禾苗的那丘低洼田,犬牙相錯,像一片凹凸不平的斜坡。望著洶涌奔泄的洪水,如同一把尖刀戳在父親的心頭,父親毫無雞肋之力。父親垂頭喪氣地回到家里,傷心之極,茶飯不思。母親問他:“怎么才出去一會,就變得這么心事重重,到底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父親說:“你是天塌下來都不擔心。什么事?成巷口那丘稻田,連禾帶泥被洪水沖走了,只剩下呲牙咧嘴的一片黃土,一丘完好的良田沒有了,一個季節(jié)的收成也沒有了,怎么不傷心呢?!甭犕旮赣H的解釋,母親倒是不急,母親撲哧一笑,“我還以為什么事把你傷心得那個樣子,天災人禍,沖跨了再修唄。”第三天,洪水退去后,父親請了村上的柳石匠和幾個壯實的勞力,從后山凹里開山鑿石,運來田間,將沖去的田坎壘砌修復,再一擔擔泥土挑到田里,七個人整整忙了六天!
八月,是喇叭口村少雨的季節(jié)。有一年遇上天旱,久晴無雨,旱地里的作物幾近絕收,靠近山坡上的稻田眼看就要枯竭。村里幺叔家里的稻田,有一半都在坡上。幺叔心急如焚,決定從坡下的石卵子河里抽水救禾。但從河里抽到山坡上來的河水,必須得經過我家的那塊高粱地,而且要從地里挖出一條橫溝,才能把河水澆灌到幺叔家的田間里。幺叔早年在縣里機關工作,有些仗勢,后來因為提前退休回到農村,當起了名副其實的農民。父親和幺叔雖說沒有什么過節(jié),但對幺叔過去的行為總是有些不滿,加之想到自己旱地里栽種的高粱正是揚花期,滿地青綠的高粱苗長得比人還高,是全憑自己一瓢糞一瓢尿地澆灌出來的,尤其遇上這種久旱無雨的天氣,幾乎三天一澆灌,汗水灑遍了整個高粱地,企盼年底能夠有個好的收成。幺叔這么一挖,整塊地里的高粱將損失過半,心里確實有些不舍。幺叔找到我父親,我父親當然沒有答應。幺叔哪能示弱,連夜一紙狀書告到市抗旱指揮領導小組。這是典型的阻止抗旱搶險的行為。市抗旱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楊主任直接將電話打給縣公安局長,要求立刻出動警力抓人。接到市里電話的楊副局長說:“無法無天了?滅了他!”
傍晚,一輛囚車開到我家對面的沙石公路上,四個警察就以最快的速度沖進我家。我父親那時正光著膀子從田間回到家里。當時帶隊的劉警官問:“你叫游龍?”我父親回答:“是。”劉警官從口袋里掏出一張逮捕令,對著我父親說:“我們是專門上門來抓你的,你破壞抗旱搶險救災,阻礙村民抽水抗旱,這是嚴重的犯罪行為,我們現在要把你帶到縣公安局去?!备赣H想對劉警官等人作解釋,劉警官哪里肯聽,像老鷹撲小雞似的拽著我父親往對面公路的囚車上推。等我母親從地里回來,父親已經不見了蹤影。母親急了,連夜給我們姊妹幾個人打電話聲援救人,等到我們姊妹幾個第三天趕回家來,父親早已被關在縣看守所里了。好在大哥二哥和縣里一些領導熟悉,縣領導直接把電話打給公安局王局長,王局長指派下邊才將我父親放出來。
當我們姊妹四人走進縣拘留所去接父親,父親正蹲在一間陰暗的屋子里。見我們兒女幾個進來,父親十分愕然。父親懨頭懨腦地從看守所里出來,像個囚禁多年被改造過的罪犯,后悔自己的言行舉止。父親說:“我一輩子從沒做過違法違紀傷天害理的事,想不到被抓進牢房坐了牢,真是顏面丟盡!”我們寬慰父親,說讓一步海闊天空,這是您老人家常常教育我們的話,何況抗旱搶險是當前壓倒一切的大事,您怎么不支持配合呢?父親知道自己犯下了錯誤,說:“我是心胸狹隘一時糊涂,心疼那塊地的高粱,真是糊涂,真的悔不當初!教訓深刻,教訓深刻呀!”父親跟隨著我們,一直沉默不語。
父親出走后,我心里像梗著一根刺,咽不下,也吐不出,時時惦記,日日牽掛。早年,父親雖說是家里的一把手,但我覺得他只是披著一副強硬的皮囊而已,里頭軟弱不安,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母親做主,由母親一手操持,父親基本上沒有插過手。母親像是一只碩健的母雞,張開豐滿的翅膀,將他全然覆蓋。她照顧著他的一切。如今母親不在人世了,父親一個人住在家里,田里地里,家里家外,甚至連洗衣做飯收拾房間這樣一些瑣碎之事,都得事必躬親,他能養(yǎng)活自己嗎?我不能不產生懷疑。我真不知到父親是怎么想的,如今我們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yè),都有自己的收入,家里剩下的那幾畝田,就是產金產銀,又能產出多少?即便產出來,又有什么用有多少用?你跟著兒女住在城里,遮風避雨,不愁吃穿,頤養(yǎng)天年,又該有多好!人家是鉆山打洞想著法子往城市跑,你卻放棄城里的好日子不過非得要回到鄉(xiāng)下去種那幾畝薄田,真的是作賤!
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我決定回去探視父親。清晨出發(fā),三個半小時的車程,十點半剛過,我就到了家。父親不在家。我打開屋子,屋子里沒有什么東西,家什收拾得還算井然,只是多了一些蜘蛛網,長長短短地懸在房頂,顯得有些落寞。飯桌上放著個半圓形灰黑色的紗罩,罩著兩只花瓷碗,碗里盛著些剩菜。我揭開網罩,發(fā)現一只碗盛著青椒炒油渣,一只碗盛著青炒豆角。因為過了夜,菜上裹著油,灰灰的鐵青色。飯桌的墻壁上,貼著一張金光閃閃的毛主席像。另一面墻壁上,掛著兩張鏡框,一個框里裝著母親的黑白遺照,一個框里裝著全家人平時的生活照。母親的遺照,是那年春節(jié)我們兒女幾個給她照的,當時她坐在一條長凳上,身著平時常穿著的那件黑衣,肌膚光澤,秀發(fā)黑白摻雜。母親很慈祥,雙眸明亮,定定地看著我。我走近母親的遺照前,雙手合十地低著頭,虔誠地向母親做了個揖,然后對著母親說:“娘,女兒回家看您了!”母親沒有應答,仍舊定定地看著我,十分地慈祥。我不由一陣悲傷,眼眶里蓄滿了淚液。
從灶屋走進父親的房間,可能是缺少開窗通風,屋里有些陰暗,散發(fā)出一種濕潤霉味的感覺。進門的左邊,是父母早年曾經使用的那張雙人木床,床上罩著淺灰色的苧麻蚊帳,床架的橫桿上晾放著父親穿用過的衣物。右邊貼墻擺放兩只篾籮,篾籮上各擱著一只麻篩和一只米篩,篩里盛著一些綠豆。屋里角立著一個深紅色大衣柜。屋里一切物品,都是母親在世時的擺放。
過了好一會,父親回來了,一身泥水。他在田里忙著,一張臉曬得黑紅黑紅,身子好像瘦了整整一圈,清瘦的臉上漾起一絲明朗的表情。我趕緊走出門迎上前去,立在父親的前頭大喊一聲,“爹!”
父親在門前的禾場坪里站住了,朝喊聲張望,然后很快就看見了我,朝屋里走來。他感到很驚訝,真的沒有想到我會回來。他問:“你怎么回來了?”我接過他肩上的鋤頭,嗆了他一句,說:“難道我就不應該回來呀?”父親連忙說:“應該,應該,怎么不應該呢,這本來就是你的家,你應該?;貋?,應該回來看一看。你回來時告訴你的三個哥哥沒有?”我說,“沒有,是我自己臨時決定回來的?!?/p>
進到屋來,我要父親先坐下來歇息一會兒,我給他倒了一杯水,然后對他說,“你先休息,我來做飯?!备赣H說:“你好久沒有回家來了,家里東西的放置你不知道?!苯又闫鹕碜哌M里屋,端出半筒米來,對著我說,“中午就煮這半升米,估計咱父女倆還吃不完。農村就不是城市了,只要肯花錢,什么東西都能買得到。在農村就只能是吃季節(jié)了,哪個季節(jié)種出來什么,才能夠吃什么。中午我們就簡單點,冰箱里還有昨天買回的肉,水缸里泡著有從菜園里摘回來的絲瓜和茄子,竹籃子里有青椒,中午就吃青椒炒肉和炒茄子、熘絲瓜三個菜。”我接過父親的米,就開始淘米做飯和炒菜。農村也在發(fā)展,液化氣灶早已替代了柴禾灶,一會兒飯菜就上了桌。吃完中飯,我們休息了一會。下午,我陪著父親去看田里地里的莊稼。
三點多出門,幾乎還是正午,太陽老高,直直地照著。七月的天氣有些悶熱,熾熱的陽光透過斗笠竹篾里的縫隙,稀稀疏疏的印在臉上,斑斑點點。萬物一片蔥綠,遠處的青山墨綠如黛,田野里的禾苗正在抽穗,黛青色的稻穗上點綴著密密麻麻的白花。父親稻田里的稻花已經褪去,青色的谷粒鼓脹飽實,開始垂頭,一叢叢地俯首唅笑。父親告訴我,說:“今年的天氣風調雨順,早稻長勢很好。咱們家栽種的都是,隆平院士的超級稻,抗蟲害、抗倒伏的性能都很強,村里的萬叔鐵叔等幾家去年都種過,都說這個品種好。從禾苗目前的長勢看,應該畝產會突破兩千斤,咱們家三畝六分水稻田,收成估計會突破七千斤。稻谷收割后,我把它加工完,你們姊妹幾個都帶些回到城里去?,F在農村稻谷也是精加工了,碾出來的米都是精制米,城里的陳年米,味道怎么都比不上農村的新鮮米,營養(yǎng)價值比城里的米要高得多。”
從稻田來到旱地,父親在靠近村子最近的一塊地里種了蔬菜。菜地不算太大,估計有半畝,地里種有一壟辣椒、一壟茄子、一壟豆角,四周間種有南瓜、絲瓜和冬瓜。菜地里的菜還算蔥郁,結結實實地掛著果,南瓜、冬瓜的滕蔓爬滿了整個土坎。菜園邊有一小片濕漉漉的地,已經冒出有兩瓣淺淺的嫩黃色的菜芽,估計是白菜秧。父親說,“咱們家共有五塊旱地,我精力顧不過來,只種了靠咱家最近的這一塊,其余四塊地,都荒了。”我看著這一小片濕漉漉的菜芽,知道父親在短時間內是不會離開農村了。
“你要在這里住到什么時候?”我說。我感覺到和父親之間的生疏之后,不知怎么的,平時張口就來的爹變得別扭起來,我像只滿懷怒火的小刺猬刺拉拉地朝父親發(fā)問。
父親在身上擦他的兩只手,看了我一眼,說:“其實,農村挺好的,連空氣都是甜的?!?/p>
“你不打算回城里去了?”我頓時有一絲氣惱。
父親沉默著。這一刻,我感覺到父親對我來說有那么陌生,我從來不了解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晚上,父親安靜地坐在我對面的矮椅上,東家西家,柴米油鹽地拉扯著家常,臉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仿佛他說的和我沒有什么關系。確實,這和我有什么關系?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又哪能懂得父親的心思呢。
坐了一會兒,父親對我說,你們這些做兒女的,沒有經過那些歲月,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父親的心結。隨之,父親對我講述起祖輩父輩們與土地的情感,講述起炎黃子孫對土地圖騰般的頂禮膜拜。
“土地”這個詞,雖說普通平凡,但卻深邃灼心,高頻率、快節(jié)奏地扣擊我的心靈。土地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是萬物的母親,人類的產生和發(fā)展離不開土地。土地是農民的家園,農民是土地的子孫,土地就是農民,農民就是土地。土地厚重,農民質樸,土地與農民是血脈相通的孿生兄弟,農民是土地的精神和靈魂。這聚寶盆里的泥土和其它的泥土有些不同,它不像田坎或者其它不長莊稼的泥土,成色單一,顏色寡淡,很淺很淡的單調的灰或者黃,它黃中有灰,灰中有黑,黑中還有其它的色澤,它黑色的主色調中飽含了多種顏色,多種成分,不再是單純的土或沙,它已經超過做土做沙的階段了,隨手抓起一把田里的泥土,都會看到陳年的秸梗,枯萎的莊稼《,腐爛的根須,甚至還有一粒遺失的種子,正在生長的一星不知名植物的綠色,一個種田人春耕秋收的日子,。遠的耕種歲月。它也不像其它的泥土顯得干燥糙礪,還處在混沌初始的冥散狀態(tài),隨風而散,隨水而流,可這田土,抓一把捏幾捏,就抿擠成緊緊的一團,黏潤油亮,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柔韌像正在生長的芽苗一樣,從掌心蔓伸到你的心底;只要沾著了人的汗水,哪怕是絲縷的汗星,它就會從沉睡中蘇醒,變得生機勃勃,煥發(fā)出斗轉星移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出生命的光彩。這些田土,只要放進一粒種子,它就會生根發(fā)芽,抽莖吐穗,在陽光下長出迎風飄揚的蔥綠莊稼,揮揚著又一季節(jié)豐收的旗幟。
父親告訴我說,高祖父兄弟三人搬遷到喇叭村以后,首先想到的是劈山造田,憑著捷足先登的優(yōu)勢,兄弟三人沿著山沖里的水洼地,以及石卵子河的堤岸,由近而遠,自下而上,扛石填土,夯基壘坎,一塊塊地開墾,一丘丘地壘砌,將開墾出來的田土,能灌溉的作田,不能灌溉的作地,當年就開墾出土地五十余畝,每人分得近二十畝。他們在這里成家立業(yè),傳宗接代。憑著辛勤的勞動,他們在田里種植了水稻,在地里種植瓜果作物和棉花,也算能自給自足,衣食飽暖。誰知好景不長,后來鄉(xiāng)公所來了鎮(zhèn)長、保長、甲長幾個,強行要從他們的田里地里收租納稅,而且每戶還必須交納人頭稅。高祖父兄弟與他們爭辯,說這些田這些地,都是我們兄弟三個人一鋤一鎬一擔挑挖出來的,沒有任何幫助我們出過一份力,憑什么還要交稅?我們遷移到這里,鎮(zhèn)里保里從來就沒有人過問過。鎮(zhèn)長說:“這田這地,的確是你們兄弟幾個開墾出來的,這個沒錯,誰都承認,我們也承認,我們也沒有和你們爭執(zhí)。但你們難道還不知道?這所有的山地都是國民政府的山地,你們是國民政府所管轄的臣民,是在國民政府的土地上開荒種地,因此應該交租納稅,而且必須交租納稅。誰要是負隅抵賴頑抗,那我們只有采取強制的措施了,不但沒收全部田產,而且要把你們全部抓去坐牢房?!闭f完,鎮(zhèn)長保長甲長幾個,便拂袖而去。第二天,鎮(zhèn)里一個姓王的甲長,帶著五個黑狗子來強行征稅。五個黑狗子個子都不高,精瘦精瘦,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好像都是營養(yǎng)不良。黑狗子們身穿黑衣,歪戴著一頂黑帽,腿上扎著白色綁帶,腰間斜挎著一桿黑色長槍。黑狗子真黑,一進門就從腰間卸下那桿黑槍,端在手中,氣勢洶洶地喊打喊殺,強迫高祖父兄弟限期交租交稅,而且必須簽訂契約?!皬婟埗凡贿^地頭蛇”,高祖父兄弟無奈,只有俯首稱臣。高祖父兄弟憑著自己已有的幾十畝田地,憑著辛勤的勞作,雖說買不起田地,但基本還能填飽肚子。
日子就這樣一天挨著一天的過著,后來傳到了你爺爺那輩。那一年先是旱災,后來蝗災。那年的旱呀,從三月開始,旱到九月,整整半年,旱過三季,當時十里八鄉(xiāng)的山塘開裂,溪水枯竭,地里的農作物幾乎絕收,一片蕭條。接著又是蝗災,一片片,一撥撥,昏天黑地,漫山遍野?;认x把地里的農作物啃光了,把山上能啃的樹《也啃得所剩無幾。那一年的光景,就好像地球將要毀滅,人類將要滅絕似的,真是慘絕人寰。為了保全全家人的性命,保住靠河岸最近那塊田的收成,你爺爺每天挑著一擔水桶,天不亮出門,從門前的河里覓著只剩下一潭墨汁似的淤泥,一擔一擔地挑到田里。整天立在田間撲捉蝗蟲。你爺爺后來累到了,從此一病不起。為了給你爺爺治病,家里賣掉了牛和豬,也賣掉了維持全家人生計的田產,從此走到貧困潦倒的境地。你爺爺癱倒在床上十二年,屎屎尿尿,全靠你奶奶服伺;奶奶身子也不是很健朗,病病痛痛的常犯;當時你的兩個姑奶還沒出林,還算不上正數的勞力,家里租下的那幾畝田土,哪個來種,還不是交給了年幼的我。
家里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苦過來,熬到了解放,窮人總算看到了青天。毛主席共產黨領導我們翻了身,先是把土地分給了我們,后來又將土地收歸到集體,共同走集體化的道路,總算解決了我們農民的吃飯穿衣問題。在這些日子里,我們雖然經過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禮”,但基本上沒有出現過餓死凍死人的情況。為了真正解決吃飯穿衣問題,老百姓視土如金,愛土如命,壘石造田幾乎成為我們每年農閑時節(jié)的必修課。長年繁重的耕種和勞作,我們雖說常常會直不起腰,滿身酸痛難受,但看到荒坡變成田地時,我們就有一種幸福感;看到干裂的土地上茁壯成長的禾苗時,生命的喜悅便洋溢在心頭,看到搖動在莊稼秸稈上等待收獲的谷穗和滿倉滿屯的糧食時,收獲的喜悅便寫滿笑臉。繁重辛苦的勞作有喜悅,有欣慰,也有難以言明的滿足和陶醉。
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膀大腰圓的身材真的是讓我們艷羨,那是因為胖人肚子里不缺油水。改革開放以來,土地被松了綁,農民的日子越來越興旺,中國人日益“心寬體胖”,從楊柳細腰變成了大腹便便?,F在,肥胖問題已成為我國國民影響健康的一個突出問題。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不斷推進,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遷移,大量農田被荒棄,大量耕地被占用,人均耕地占有量越來越少,加上大氣污染,河流干涸,土壤毒化,森林萎縮,雖然一時增加了經濟總量,但這是“奪命發(fā)展”,相當于斷了發(fā)展的后路,斷了子子孫孫后代的后路呀。
“這是當前的社會問題,社會問題你能改變?”我說,“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辦法?!?/p>
父親的臉上隱隱掠過一絲不安,說:“土地上長出房子了怎么去解決?河流干涸了怎么去解決?森林資源沒有了怎么去解決?我真的是在替后人擔憂呀。”
“社會上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這樣認為?!蔽艺f?!澳愦蛩阖熑翁镞€種多久?”
父親低下頭,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我今年六十八歲了,就是再活十年二十年,身體也不會允許我繼續(xù)種好這幾畝田了。聽說土地拋荒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有關部門目前正在采取留轉集約的方式來解決,而且已經在部分地區(qū)進行推廣。我想把這幾畝田再種一季,種到年底。至于那幾塊旱地,我只種一塊作為菜地,其余的地只能是拋荒了。晚稻收割后,我就把三畝六分責任田和二畝四分責任地全部承包給承包人,安安心心地住到城里去?!闭f完,父親一副如釋重負的感覺,臉上露出輕松的笑。
第二天一早,我走出家門站在禾場坪,看到父親扛著鋤頭邁著健步,遠遠地行走在田坎上。
伍水清,湖南省邵陽縣人,供職于長沙市某機關。曾任戰(zhàn)士、干事、政治處主任、軍分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團政委。1986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出版過長篇小說《花殤》,湖南省作協會員。
責任編輯曹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