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桐
讓座
□李子桐
最近A城爆出了一條新聞,所有與它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在談論它,甚至為它舉辦了數場辯論賽以及沙龍。空氣中充滿了道德、自我意識、劣根性等字眼,撐起了一個個關心社會問題的正直公民的論點。大多數人都不是很關心事態(tài)的發(fā)展,他們最高興的是話題終于不再停留于天氣或者股票上了。
事發(fā)地點位于一列地鐵上,主角是一個時尚的女孩(暫稱為A女),一個普通的男學生(暫稱為B男),以及一個駝背的老人。據A城著名記者M先生報道,A女要求B男讓出座位?!癇同學敢怒不敢言,沉默地起身”,M先生在這里寫到,“但不敢反抗A女無理的要求,站到了一旁?!闭斪x者大罵蠻橫的A女時,M先生筆鋒一轉“……A女看到一位扶著欄桿的駝背老人,立馬起身為他讓座……”該報道分為兩個面,讀者讀完正面怒氣沖沖,閱罷反面則笑容滿面。即使M先生諸事纏身,無法親自采訪當事人,但是憑他多年的從業(yè)經驗,這稿子依然成功地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但這并不夠。要保持話題的熱度,就要深入挖掘其中內涵。普通記者寫的稿子會在人們的口口相傳里被反復咀嚼,直到失去新鮮感,像一塊嚼了太久的口香糖,被“呸”的一聲吐到垃圾桶里。但M先生的目標更高,他要讓自己的新聞成為炫邁口香糖,讓人們根本停不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M先生熬出了兩只大大的黑眼圈,趕出了幾篇有深度的稿子,深入探究了恃強凌弱、衣著看貧富貧富看素質等問題,并且深入剖析了該事件中A女的心理活動。文章跌宕起伏,精彩絕倫,被多家媒體轉載評論。
直到極受人尊敬的總編找到M先生,M先生才意識到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狹窄。總編指出,老百姓喜歡聽專家講話,習慣將那些鬼都聽不懂的術語奉若權威。M先生聽罷如同醍醐灌頂,立刻動身約談一位動物社會學的專家,請他來為沸騰的網民澆上一盆嚴肅的學術油,并再三請求他盡力多談,以示報社的極高關注度和嚴肅態(tài)度。很快,A城各家各戶的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位嚴肅的光頭專家,據他的崇拜者解釋是“聰明絕頂”??傊忸^專家坐在紅絲絨長椅上滔滔不絕,洋洋灑灑講了一大通,內容涉及多個學科,思維跨領域式跳躍,讓人們深感敬畏。次日,大街上便充斥著如下對話:
“你懂什么?人家專家都說了,正常動物都是情感下傾,人也是動物,所以人也應該情感下傾。只要關心自己的娃娃就行了!”
“你娃兒是動物,我娃兒才不是動物。人和畜生能并論哩?專家也說了,自然界除了人類就沒有情感上傾的物種,咋聽的講座哦?”
倘若有好奇的外地人詢問何為“情感下傾”,當地人就會熱情地復述一遍專家的話。倘若來客繼續(xù)深問,當地人便會擺出一個高深莫測的微笑,善意地贈送一份報紙給這個什么都不懂的可憐蟲。
M先生成功了,他的事業(yè)上又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事件持續(xù)發(fā)酵,A城的新聞界、學術界、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討論之風。這風一刮起就不得了,多人乘上這股風平步青云,獲得各種學術大獎,使A城的名氣大增,這都是后話了。M先生手中的筆桿,A城百姓飛濺的口水,都是蝴蝶翅膀的一部分。接下來,全國各地都開始關注這件事情,受眾廣大。
直到一個小縣城來的小記者,受縣領導指示關注這條新聞。這小記者沒有處世經驗,但業(yè)務精熟,按程序采訪了A女。出乎他意料的是,女孩并沒有一個當事人應有的態(tài)度,恰恰相反,她很平靜地回答了他的問題,那個“A城之謎”。
她說:“那個學生旁邊的位置大些,我只想讓他挪個位子給我爺爺坐。爺爺走得慢,我就先占個位子。他人很好,給我也讓座,你代我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