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昕
除了酷,還是酷
文/王昕
資深媒體人
音樂愛好者,積蓄都用來燒唱片
喜愛搖滾樂、爵士樂和藍調
曾出版音樂方面著述4冊,在多家媒體開設專欄
英國特工電影去年有波小高潮:《王牌特工》在內地引起一股觀影熱潮,連帶英倫紳士風被猛烈追捧了一把,即使這部電影的公映版已經被刪去了不少精彩的打斗情節(jié);《碟中諜5》盡管沒前幾部那么威風,但席卷八億元人民幣的票房也算是不過不失。
還有一部電影,和《碟中諜》系列一樣都是翻拍自20世紀60年代的電視劇集,卻在2015年也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去年《秘密特工》與《碟中諜5》同時間在全球公映,結果票房上兩者相去甚遠。數字上的距離也許會影響到《秘密特工》是否會拍攝續(xù)集,不過就電影配樂而言,《秘密特工》的口碑好過《碟中諜5》太多,被眾多影評人和樂迷視作是2015年最佳電影配樂之一。
電影《秘密特工》是蓋·里奇自《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后暌違四年的重返影壇之作,水準波動的蓋·里奇這次出手,票房一般,卻盡顯自己的風格:酷炫鏡頭和快速剪輯手法層出不窮,既酷又痞,一派當代英倫時尚的作風。情節(jié)上,電影雖脫胎自當年的經典劇集,也可以看做是20世紀60年代冷戰(zhàn)時代版的《紅場特工》。于配樂,蓋·里奇歷來非常重視,英式搖滾是他的最愛。
擔任配樂的丹尼爾·彭伯頓來自倫敦,38歲的他是業(yè)界新人,真正進入圈內視線是2013年為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金殺機》配樂。2015年他接了兩部電影:《秘密特工》和《喬布斯》,可謂聲名鵲起,飆升為最受關注的配樂新人。
彭伯頓說,最初里奇找他配樂時,提出的要求很高:每一種(音樂)情緒都得是標志性的。而里奇為達到這個高要求給到的方法又很直接:簡單一些。里奇甚至為此舉例:就像烹飪新鮮的沙丁魚,用任何醬汁都比不上滴幾滴檸檬汁。
與當年為《碟中諜1》配樂時,U2樂隊用電子音樂配以翻新編配拉羅·塞富林的原作并加以電音闡發(fā)的做法完全不同,彭伯頓的做法是自己重新作曲,并用拋棄電音的傳統(tǒng)樂器演奏和老派制作,打造出一部徹底復古的原聲作品。然而他在節(jié)奏和旋律的創(chuàng)作上卻完全是當代思維,用老裁縫的手藝做出一件新款的衣裳。
彭伯頓將錄音地點選在了全球錄音室的殿堂之地—倫敦修道院路錄音棚。在2號棚開錄時,他宣稱屋子里彌漫著20世紀60年代的精靈般的氣息,太過奇妙。在錄音時,他和制作團隊確保一切的細節(jié)都是復刻舊時的:老式的REDD混音臺、混響臺和磁帶機,還有當年的麥克風,總之就是錄音時的氛圍是徹底的60年代。
聲音制造上,第一代的合成器JENNINGS UNIVOX一出聲立馬營造出一種舊日的諜戰(zhàn)片感覺,那是屬于肖恩·康奈利時代的“007”,馬丁尼和勞力士潛艇系列的氣息撲鼻而來,當然還包括蛇蝎美女和賭場沙灘繚繞。用彭伯頓的原話說,就是要散發(fā)出文奇古拉的致命誘惑,而后者是影片中納粹余孽的頭號反派。
其他樂器也都圍繞“老舊”做文章:羽管鍵琴的恍惚語境,笨拙般跳躍的吉他重復段落,多節(jié)奏全方位各花色的打擊樂,制造出的是萬花筒式的色彩斑斕和粗壯顆粒的質感。一切都符合一部諜戰(zhàn)動作片的標準,卻又因為隨著電影鏡頭的飛快切換,以及音符自身內部的連接、錯落和躍動,產生完全現代感受的節(jié)奏。再老舊的聲音,在導演蓋·里奇的影片中也能被帶動地動感無比。尤其是兩位打擊樂手的演出,多種打擊樂器和畫面無縫銜接,刺激無比。我認為所有曲目中,最為精彩的便是兩段以逃亡為主題的打擊樂曲:《東柏林逃亡》和有著漂亮的加勒比節(jié)奏的《破壁(牛仔逃亡)》。靈魂天后羅貝塔·弗萊克,爵士名伶妮娜·西蒙,巴西歌王TOM ZE,節(jié)奏藍調巨星所羅門·伯克,搖擺圣手路易斯·普拉瑪,這些20世紀60年代活躍的巨星的歌曲,也被彭伯頓運用在影片之中,老歌新用,毫不違和。
不得不說,《秘密特工》的配樂和電影一樣,除了酷,還是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