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程序正義對于司法公正的作用和在司法進程中地位越來越重要,實體法在一定程度上總是或多或少的滯后于社會生活和司法實踐。本文旨在通過論述程序正義在司法進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來說明程序正義作為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應該得到尊重和重視。
關鍵詞 司法公正 程序正義 實體正義 程序法 實體法
作者簡介:雷澳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檢察學。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2-113-02
一、司法公正對社會心理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司法公正是法學界探討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以時間橫軸為導向,立法者、司法者、執(zhí)法者,一直在為法律的公正而思索反思,進而補充修改;以空間豎軸為導向,縱觀世界各國立法與司法,都在積極的追求司法的公正。法律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融進了人民的信仰中,伯爾曼就曾經在《法律與宗教》中有力的寫到:“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雹俨疇柭鼘⒎膳c宗教這兩樣看起來沒有必然關聯的事物結合起來論述其根源就在于法律和宗教共同點是人們能夠寄托其愿求,這也是“法律必須被信仰”這句古諺能夠存在的社會心理基礎。但是,法律和宗教有著顯著差別,其植根于不同的社會基礎,要隨著價值的深入而分流,各歸屬于自身的價值理念。
社會心理是一種社會意識,民眾是一個社會和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主要踐行者和推動者。作為反映社會存在的法律,司法公正就體現了民眾對于社會和法律的期望,這種以司法公正為載體寄托在法律上的期望給予了法律一項非常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追求和確保司法公正,只有確保司法公正,才能實現民眾對于法律的期望,良好的推動社會的和諧有序發(fā)展;如若司法得不到公正的確保,社會意識對于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便會形成惡性態(tài)勢,扭曲社會的正常發(fā)展進程。
因此,司法公正對于社會心理起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對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司法公正是實現法律理念的必經階段
“法律理念”②來源于“理念”這個詞的延伸與派生。我們視理念即理想,那么法律理念就是法律的理想,是法律的終極目標;有的學說將理念理解為一種信念、信仰。當然,這里的信仰和宗教的信仰是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的,按照唯心和唯物主義的學說派別來分類,宗教中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是歸類在唯心主義學說派別中的,唯心主義贊成思想的第一性,因而宗教的信仰也贊成思想的第一性。然而,法律中的信仰是屬于唯物主義學說,是實證主義、經驗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三位一體,源于生活,饋于生活,法律以其自身信仰為終極目標,通過不斷的發(fā)展與完善,向其終極目標靠近而實現,體現其價值。法律信仰總是通過不斷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向自己的終極目標靠近,具備極強的現實性和可實現性。
論述了這么多關于法律信仰、法律理念還有宗教信仰的理論與觀點,究竟司法公正和它有什么關系呢?又和程序正義有什么關系呢?司法公正和法律理念以及程序正義三者是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的,這三者是絕對不能孤立分開的。很多國家的司法機關都用天平來象征“公正”,寶劍來象征“正義”,公正之秤和正義之劍就寄托了法律的全部理想和價值追求,所以司法公正是實現法律理想的必經階段,“法律理念”是司法公正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最終歸屬。
三、司法公正和程序正義的階梯式關系
(一)司法公正是程序正義的價值歸屬
司法公正與程序正義又有什么關系呢,要實現司法的公正就要有著正義理念的支撐與指導,正義包含程序層面的正義與實體層面的正義,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兩者互為補充,鑄成了正義的司法理念。司法公正與程序正義是一種上下位的邏輯關系,司法公正是程序正義的上位目標。具體而言,程序正義在訴訟中體現為法官裁判的過程相對于實體裁判結果而言要是正義的,法律程序相對于實體結果而言要是正義的。訴訟就是通過一系列階段性程序的推進以及進程化的發(fā)展,在程序的規(guī)制下追求實體的正義。③其最終目的是通過這種規(guī)則來保障實體正義,如若程序正義得不到保證,又何來我們通過繁瑣的訴訟要來追求的實體正義?法律是一門藝術,需要通過不同的“角色”、“樂器”和“工具”來詮釋、演繹和打磨,因而法庭和法律必須要有一系列的程序來制約。
我們在案件中不能絕對的分出誰的對與錯,特別對于刑事案件而言,案件發(fā)生后,除了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外,誰也無法在事后精確地判斷出到底是誰的主觀惡性誘導了犯罪因子的產生,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根據被害人、證人以及犯罪嫌疑人等的陳述、口供來,通過對各種證據的理化分析形成證據鏈,重組犯罪現場,與現場情況比對,由法官運用法律裁判規(guī)則和依據,通過自由心證作出判決。
(二)程序正義對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1.程序正義是守護司法公正的重要元素:程序在某種程度上不能還給被害人公平公正,反而會因為程序而使犯罪嫌疑人逍遙法外、逃脫法網,程序正義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程序的設立絕非不是成為讓罪犯逃脫的漏洞和有利機制,程序正義必須存在。上面論述過,訴訟,特別是對于刑事訴訟而言,需要在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情形下才能定案,刑事訴訟的終結絕大部分依靠的是證據力量的證明和支撐,不能單憑口供定案,證據里面存在大量的信息和內容,它們在通過各種形式、形態(tài)、方式在告訴著我們犯罪現場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對于犯罪嫌疑人而言,在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其實施了犯罪行為前,我們不能在主觀上對其定性,這也就是無罪推定這一基本原則的思想根源,不能因為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就認定他(她)是罪犯。
2.程序正義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條件:程序正義的核心意義在于,在遵守程序規(guī)則規(guī)制的前提下,通過程序的推進和深入來尋求實體的公正,讓實體公正來得更加的嚴謹,讓實體公正在程序的檢驗和推敲下能夠經受得住考驗。
為什么程序正義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前提?面對程序,被害人和被告人又能夠在程序正義的規(guī)制下獲得什么樣的保障呢?上面論述過,在實體裁判中,檢方和被害人因為證據的不完整,程序的不嚴謹,在訴訟中證據被質疑或者被排除,因“疑點利益歸于被告”使得被告無法得到追訴。法律在這一點上似乎有點不接地氣,然而,法律確是一種理性的學問,法律的存在是為了守護公平與正義,所以不能被情感的紗巾遮蔽其判斷事實的眼睛。我們無法準確的知道案件發(fā)生的真實原因和過程,司法人員只能通過材料和證據去最大限度的推理案件的真相,從而來斷案,因此一個案件的審判,光靠實體的裁定和審判是很難認定勝訴的,是一種近似的“公平”,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在程序體系下要求訴訟參與人按照規(guī)則來行使訴訟權利,對訴訟請求、證據和案件事實進行審查,由程序加以彌補和再評價,進而讓整個案件的審理達到最大限度的近似公平值。
3.程序正義在控辯行為中實現司法公正:一方面,我們站在被害人及公訴方的角度來分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刑事審判面前,有罪推定會主導人的思想,影響人的判斷能力,這是導致冤假錯案的根源之所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被害人和公訴機關希望早日讓犯罪分子得到應有的懲罰,于是不注重程序的嚴謹,因此,庭審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會出人意料,公訴方因為沒有遵守訴訟程序而敗訴,被告人的罪名不成立或者刑罰不足以達到預期效果。這樣分析看來,程序正義在這里體現出了它的價值,它不能給予被告人在實體法上面的“開恩”,因為觸犯了刑法就應該得到相應的處罰,但是程序正義能夠保障被告人在程序上的權利和利益,站在程序的進程中,被害人、公訴方和被告人有著同等的訴訟地位,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受到程序的充分保障,程序能夠最大限度的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尊嚴,當然,如果被害人和公訴方能夠正確的運用證據,按照訴訟程序一步步的走,尊重程序,尊重事實,不急不躁,我們相信,犯罪分子一定能夠得到他應由的懲罰,法律能夠在程序的保障下達到正義。
另一個方面,我們站在辯護方的維度來看,辯護方總是與公訴方相抗衡的,面對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的被剝奪,被告人是恐懼的,特別是對于本來清白的人,他們的心里是焦急的,所以辯護方是十分渴望取得勝訴的。對于真正的犯罪分子,他們的心理十分的恐懼,面對和鐵一般的事實證據,他們會想方設法的毀滅證據,還有甚者伙同其辯護人歪曲事實,制作虛假的證據來幫其逃脫法律的追訴,但是這一類人的僥幸心理并不能逃脫公訴機關的審查和法庭嚴謹的審判程序,在程序的檢驗下,他們不僅不會減刑而且還會因為竄供等僥幸行為反而加重自己的刑罰,甚至面臨新的定罪量刑,面對這一種人,程序正義發(fā)揮了其作用,將真正有罪的人繩之以法,彰顯法律的威信;對于清白的人,因為受到了刑訊逼供被冤入獄,他們十分焦急的期望法庭能夠公正的判決,還其清白,這個時候程序正義同樣發(fā)生了效用,在程序的檢驗下,面對各種不足以證明其有罪的證據,法庭能夠有效的排除,還給無罪的人以清白。
四、程序正義是守護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線
程序正義依靠嚴謹的步驟和評判標準,在各種規(guī)則的規(guī)制下,輔佐實體法完成訴訟的使命,讓有罪的人得到追訴,讓無罪的人免受刑罰,達到教育公民遵紀守法,敬畏法律的目的。在訴訟中,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都是弱者,但是面對強大的國家機關的追訴和審判,犯罪嫌疑人會顯得更加的弱小,在沒有審判前應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面對追訴和審判,犯罪嫌疑人是無助的,是弱小的。實體法有其固有的缺陷和不完善,不能將各種犯罪行為和方式窮盡,有時候面對犯罪,被害人是可憐的,但是程序正義會讓被害人在程序的進程中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正義,最大限度的給予被害人公正,還給其公道;面對追訴,被告人是無助的,弱小的,他們擔心自己被冤枉,會被判處重刑,程序正義會讓被告人得到公平的審判,嚴格依照事實和證據,對于非法證據毫不猶豫的排除,尊重和保障被告人的人權,讓被告得到公平的審判,提供給審判一個公平的環(huán)境,讓被告人在程序中感受到法律的大度,讓有罪的人誠心伏法,讓無罪的人清白。
因此,程序正義能夠守護司法公正,程序正義是守護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線。
五、結語
程序正義,是守護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線,尊重和相信程序的力量和功效,會讓整個審判和案件達到最大的公正的效果;不尊重程序法的威嚴,就會產生冤假錯案,讓司法得不到公正的實現。作為法律人和司法工作者,我們是極不情愿看到此種情況出現的,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民眾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成熟與完善,隨著立法者對于程序法的逐步重視和改進,在程序正義的輔佐和補充下,正義終將得到實現!程序正義終將會以其獨特的價值理念和評價標準,與實體法相輔相成,追求判決的公平,司法的公正,捍衛(wèi)好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
注釋:
[美]伯爾曼著.梁志平譯.法律與宗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常怡.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19-28.
陳瑞華.看得見的正義.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陳光中.刑事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朗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與適用.新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