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本文從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教學實際出發(fā),通過對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并以兆歐表教學為例,將任務驅動法配合多種教法貫穿于整個教學中。實踐證明,通過一體化教學改革,大大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 一體化教學改革 任務驅動法
電工儀表與測量是技工院校電工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其最大的特點是實踐性、理論性較強,且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較為緊密。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對學習電工類專業(yè)其他課程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對學生今后的生產實踐有很大的幫助。
一、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教學現(xiàn)狀
1.教材編排重理論、輕實踐,需要重組
筆者學院開設的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選用的是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新教材。與之前的版本相比,雖然更新了教材內容,符合了企業(yè)崗位和教學實踐的需要,但是教材整體編排偏向理論,出現(xiàn)以下情況。
從教材內容編排來看,根據(jù)測量對象的不同,分為九個章節(jié),每一章包含的知識點是很多的。比如第一章涉及誤差分析等理論層面的問題;第二章到第八章是各類儀表的結構、原理、選擇和使用方法,由于不同的儀表知識點各不相同,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由于每個章節(jié)的最后才會安排部分實驗,這樣會出現(xiàn)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就已經遺忘掉實驗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加大了整個教學的難度。
2.學生自身重實踐、輕理論,需要重視
從教學實踐過程來看,技校學生對理論知識往往不太感興趣,反而更加喜歡動手操作。若教師講解學生熟悉的儀表如萬用表,學生就會感興趣;若講解的是學生陌生的儀表如接地電阻儀等,學生就會感覺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即便運用多媒體動畫、Flash、視頻播放等形式進行講解,學生仍舊對理論知識的把握欠缺積極性。
3.理論與實踐不夠緊密,教學效果欠佳
正由于這樣的現(xiàn)象存在,學生在進行課程考核時,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應付考試,等到考試結束后,學習的理論知識也就全忘了,待到專業(yè)實習需要用儀表進行測量時,非但不能靈活運用,有的還完全處于懵懂狀態(tài)。這樣就談不上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一體化教學改革新思路
根據(jù)對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在2015年上半年,筆者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將教材中內容進行整合,在理論課中穿插實習動手環(huán)節(jié),將不同的教學方法貫穿于不同章節(jié)內容中,體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的一體化教學理念,真正實現(xiàn)本門課學以致用的實踐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1.任務驅動法
針對教材中涉及儀表的使用,如鉗形電流表、儀用互感器、萬用表、兆歐表、電能表等,采用任務驅動法。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完成教學中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體現(xiàn)情感目標。
2.項目教學法
針對教材中涉及理論測量知識如“一表法”“兩表法”“三表法”測量三相有功功率等,采用項目教學法,通過提出問題,觀察、對比、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3.實踐應用法
實踐出真知,章節(jié)學完后教師增加實踐應用項目,如檢測電氣控制線路的故障、測量電動機繞組的故障等應用。讓學生自主探究應用,并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解決、反思,從而彌補知識掌握中存在的不足,真正理解這門課程的實踐性。
三、任務驅動法在一體化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實施
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思路是以課程中的某個具體知識為線索,通過任務驅動強化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首先要明確教學思路,這就需要結合實際去設計任務。筆者利用下廠實習的階段,走訪企業(yè),對相關企業(yè)的電氣測量技術人員所具備的技能進行了解,結合教材,形成合理、可操作的“任務”教學方案。其次,教師要把知識以“任務”的形式貫穿到教學中,給出任務后,學生在分析、實施、總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領會和掌握相應的知識點,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任務
在講解《兆歐表》一節(jié)時,創(chuàng)設實際案例情境,如:“振華機械廠設備科吳科長打電話向學院電氣班的學生求救,1號車間電器設備漏電發(fā)生短路事故,請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決?”通過前期準備,派出調查小分隊,利用課余時間,下廠調查原因。調查發(fā)現(xiàn),是由于長時間受熱、受潮,導致絕緣材料老化,線路的絕緣電阻便降低,從而造成電器設備漏電或短路事故的發(fā)生。這樣教師便提出問題:“怎樣避免絕緣電阻下降呢?”學生分組上網(wǎng)調查、搜索解決途徑。最后得出結論:經常測量各種電器設備的絕緣電阻,判斷其絕緣程度是否滿足設備需要。因此教師就提出了任務——測量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現(xiàn)拍攝的絕緣材料老化的圖片,以此增加學生的感官認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入任務,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情況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熱情,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而且通過學生參與調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崗位意識,增加學生對本專業(yè)的熱愛。
2.問題探究,分析任務
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何來測量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呢?能否利用已學儀表來進行測量呢?”學生小組積極討論,有的說可以用萬用表,有的說不能。這樣通過問題探究,引導學生思考萬用表的歐姆擋有效量程以及不能用萬用表測量的原因,就更加肯定了不能用萬用表測量的思路,從而順理成章引出用兆歐表測量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完成本次任務。
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教師解疑的方式,使學生將課程中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在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時又進行了知識遷移,加深了對本次任務的探究。
3.知識鏈接,探究任務
一是由各組學生通過搶答的方式進行總結兆歐表的用途,教師進行記錄和點評,活躍課堂的氛圍。二是學生先自主學習兆歐表的組成,教師通過實物展示加深印象。三是教師實踐操作,讓學生了解兆歐表的使用原則,利用對比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再通過互動讓學生掌握兆歐表使用前的準備工作。了解、理解、掌握的認知規(guī)律,有效地體現(xiàn)了一體化思想。四是采用微課翻轉課堂,學生可以在課堂內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兆歐表的使用,也可以在課后回顧掌握。五是采用直觀演示的方法,步步引入兆歐表開路和短路實驗,學生觀察動作要領,領會要點。六是利用行為引導法,學生模仿演練搖動兆歐表手柄的轉速和手法,教師分組巡回指導學生模仿中存在的不足,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
4.小組合作,實施任務
教師采用子任務教學法將每個任務細化為四個子任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表1、表2)。學生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實施任務。這部分內容是教材沒有涉及的,通過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并自主實施,可以鞏固學生對兆歐表各端的作用理解。通過互動教學,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指出兆歐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兆歐表的使用、實施任務,體現(xiàn)了一體化教學思想。
5.小組展示,點評任務
小組隨機抽取一名學生上臺演示任務,并將其動作過程投影到大屏幕上,每組成員在認真觀摩的同時,回顧動作要點,最后各組派代表點評任務。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任務實施后的檢驗,不僅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體現(xiàn)了情感目標。
6.引入獎勵,評價任務
課堂評價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檢驗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本次課的教學設計中,通過展示、自評、互評環(huán)節(jié),主要評出本次課的最佳演示獎和最佳風采獎。通過引入獎勵,可以更好地激發(fā)課堂中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自信,還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體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7.課堂總結,延伸任務
課堂總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小組競爭的方式,回答兆歐表使用的注意事項,教師以補充的方式進行知識歸納,結合本次任務,編出順口溜,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再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二是將微課上傳,對任務進行延伸拓展,為下次課的任務完成做好鋪墊。
8.運用網(wǎng)絡,完善任務
這部分的教學設計不再局限于完成練習冊的相關內容,而是利用網(wǎng)絡技術,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完善任務。一是通過網(wǎng)上查詢,了解被測設備絕緣值的正常范圍。二是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說明被測設備的絕緣狀態(tài)是否正常。
四、任務驅動法所取得的效果分析
在電工儀表與測量課程中采用了任務驅動法教學后,教師提高了技能,豐富了知識,學生學到了與企業(yè)實際相關的知識,認識到所學課程知識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價值,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競爭的意識,加深了學生對電工儀表與測量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實踐證明,在該課程的考核中,筆者所帶班級一次及格率達100%,優(yōu)秀率86%,優(yōu)良率90%,有效地提升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惠.電工儀表與測量(第五版)[M].北京: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南通工貿技師學院)